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多种拓扑结构聚合物的可控合成及对介孔硅纳米粒子的修饰

李欣  
【摘要】: 聚合物的结构与其性能是密切相关的。阐明聚合物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对于高分子化学的意义在于:根据对性能的要求,设计不同结构的分子,使其具有预定的性能。因此,运用已知的可控活性聚合反应原理,合成出各种新型结构聚合物,对于探索聚合物的链结构与性能的关系,设计具有预定性能的分子结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超支化聚合物是一类具有高度支化三维结构的大分子,与线形聚合物相比,它们有很多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如低粘度,高流动性,良好的溶解性和大量的端基等。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种:(一)多官能团单体的缩聚反应, (二)自缩合乙烯基聚合反应。利用这些聚合方法,研究者们成功制备了包括超支化聚酯,聚酰胺,聚碳酸酯和聚氨酯等一系列的超支化聚合物。超支化聚合物已在医药载体、非线性光学、能量存储和传递、纳米材料和催化剂等诸多领域获得广泛应用。 嵌段共聚物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作为热塑性弹性体、表面活性剂、表面修饰剂、分散剂和聚合物共混的增溶剂等有着广泛的用途,受到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活性自由基聚合技术的发展,为嵌段聚合物的合成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很多新型的结构规整、分子量可控和分子量分布窄的嵌段聚合物不断被合成出来。 由于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比表面积大,孔道内部容积高,孔径分布窄,介孔硅纳米粒子(MSNs)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无机纳米载体。大量的文献报道了介孔硅材料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催化,骨组织工程和药物控制释放等生物医学领域。通过介孔硅纳米粒子与聚合物的复合,研究者可以控制有机无机纳米杂化体系的结构和性质。利用表面引发的可控自由基聚合(SI-CRP)可以方便地制备聚合物接枝介孔硅纳米粒子。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本论文在高分子可控合成和材料改性方向上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结合Sonogashira反应和自缩合原子转移自由基乙烯基聚合(SCATRVP)反应,合成了带有超支化侧链的共轭聚合物;应用活性自由基聚合和自缩合乙烯基聚合反应等,制备了不同拓扑结构聚合物修饰的介孔硅纳米粒子,赋予介孔硅纳米粒子以良好的分散性能和特定的功能;以叔丁基过氧化氢-抗坏血酸为引发剂,在室温水相中合成了多种嵌段聚合物并对其性能进行研究。具体研究结果简述如下: 1)为了提高聚对苯撑乙炔(PPE)的溶解性,同时降低聚对苯撑乙炔分子链间的相互作用,我们通过SCATRVP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具有超支化聚合物侧链的共轭聚合物PPE-g-HPBBEA。PPE-g-HPBBEA的分子量随着BBEA与PPE-Br投料比的增加而增加。聚合物主链上接枝有超支化聚合物,由于超支化侧链降低了PPE主链的π-π相互作用和PPE主链的堆积,因此PPE-g-HPBBEA在有机溶剂中有着良好的溶解性。相较于PPE-OH, PPE-g-HPBBEA的量子产率有了明显提高,同时随着侧链超支化聚合物分子量的增大,PPE-g-HPBBEA的荧光量子产率也逐渐增加。 2)为了提高介孔硅纳米粒子的分散性和稳定性,我们以表面带有ATRP引发基团的介孔硅纳米粒子(MSN-Br)为引发剂,进行自引发单体BBEA的SCATRVP,得到了表面接枝有超支化聚合物的介孔硅纳米粒子(MSN-g-HPBBEA)。随着BBEA与MSN-Br投料重量比的不断增大,表面接枝的超支化聚合物的分子量逐渐增大。我们利用所制备的MSN-g-HPBBEA表面的众多ATRP引发基团,继续引发DMAEMA的ATRP反应,制得了具有pH响应性的介孔硅纳米粒子,这种杂化纳米粒子在药物传输和生物显像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我们以MSN-Br为ATRP引发剂,聚合两种带有不同氧化乙烯侧链的单体(MEO2MA和OEGMA),得到了具有核壳结构的新型杂化粒子MSN-g-PMO,同时MSN的介孔结构仍然得以保留。我们通过调整MEO2MA和OEGMA的投料摩尔比,得到了具有不同LCST的MSN-g-PMO。FITC模型分子可以在室温下负载到MSN中,并通过温度的改变来进行FlTC的控制释放。通过内吞作用,MSN-g-PMO可以将FITC分子携带进入细胞并在一定温度下在细胞内释放。MSN-g-PMO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非常低的细胞毒性,在生物标记,生物传感器和药物控制释放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4)为了实现MEO2MA和OEGMA在水相中的RAFT聚合反应,我们以抗坏血酸-叔丁基过氧化氢为引发剂,CMP为RAFT试剂,在室温下水相中成功合成了PDMAa。利用PDMAa大分子RAFT试剂增加MEO2MA在水中的溶解性,同时控制MEO2MA和OEGMA的聚合,在水中制备了A-B-A三嵌段聚合物PDMAa-PMO-PDMAa。该三嵌段聚合物具有温敏性,其LCST随着OEGMA单元在共聚物中的含量增加而升高。该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生物相容性良好,在生物医用材料制备领域有着特殊价值。研究发现所合成的嵌段共聚物在不同的温度下可以形成胶束结构,一些难溶于水的物质可以进入胶束的内核,并可以在一定温度下通过胶束的解离而释放出来。这些性质都使得PDMAa-PMO-PDMAa在药物缓释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5)我们利用RAFT聚合方法,在水相中室温下合成了PEO-b-PDMAEMA两嵌段共聚物有,并与MAH-β-CD反应,最终得到了PEO-b-PDMAEMA-(MAH-β-CD)共聚物。该聚合物生物相容性优良,细胞毒性小,是一种优秀的基因转染试剂。通过细胞转染实验,我们证实了该共聚物可以作为基因传递材料进入细胞并将负载的GFP基因成功表达。同时经过实验,我们发现PEO-b-PDMAEMA-(MAH-β-CD)共聚物可以引起细胞的自噬行为,这些优异的性质使得PEO-b-PDMAEMA-(MAH-β-CD)共聚物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基因治疗材料在医治肿瘤方面有着广泛用途。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许俊强;储伟;;硅源对合成介孔MCM–41分子筛结构、织构及其形貌的影响[J];硅酸盐学报;2011年02期
2 王欣;张舜光;段艳;侯凯湖;;非负载介孔Co-M0-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加氢脱氧性能[J];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10年04期
3 郭亚平;周玉;贾德昌;李保强;宁聪琴;郭亚军;;以Ti6Al4V为基体制备介孔碳酸根型羟基磷灰石/聚苯胺复合涂层(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1年08期
4 卢灿辉,陈晓;利用木材介孔结构制备新型复合材料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6期
5 胡庆华;史铁钧;张蔚萍;;介孔ZrO_2/SnO_2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J];硅酸盐学报;2006年07期
6 古映莹;冯圣生;李金林;宋丰轩;秦利平;;高比表面Ce_xZr_(1-x)O_2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J];无机化学学报;2006年09期
7 郭金福;李惠云;;疏水性介孔KIT-1分子筛的制备与表征[J];石油化工;2006年09期
8 黄世英;;微孔介孔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王希涛;贺忠;钟顺和;;介孔复合半导体NiO-TiO_2的制备与光响应性能[J];无机材料学报;2009年02期
10 黄海清;熊国宣;郑淑芳;;蜂窝状钡铁氧体空心微球的制备与表征[J];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11 宋昌;冯守爱;赵江红;宋金玲;朱珍平;;爆炸辅助气相沉积法合成介孔氮杂碳纳米颗粒[J];化工新型材料;2009年12期
12 王巍;李晓天;;以多孔阳极氧化铝膜为模板制备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纤维[J];无机材料学报;2010年12期
13 李国显;王涛;何建平;周建华;薛海荣;马一鸥;胡园园;;具有双孔径分布的介孔C-Al_2O_3-TiO_2纳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其红外发射率[J];物理化学学报;2011年01期
14 余响林;李兵;黎汪周;叶春洁;王俊;李楠楠;吕中;陈嵘;;介孔空心微球研究进展[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15 胡军;汪建军;周丽绘;谢颂海;刘洪来;;Ti-Si介孔分子筛的转晶与控制[J];物理化学学报;2006年06期
16 高玲;尚福亮;杨海涛;韩海涛;;溶胶-凝胶-热解法制备介孔WO_3薄膜及其电致变色性能研究[J];功能材料;2007年01期
17 李斌;王剑华;郭玉忠;;分子模板法合成介孔氧化锡[J];功能材料;2007年03期
18 姚兰芳;谢伏将;关飞飞;田琳琳;方学玲;;利用表面活性剂量改变孔洞率制备的纳米多孔SiO_2膜(英文)[J];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2009年05期
19 耿旺昌;赖小勇;李晓天;;具有结晶孔壁介孔镁锌氧复合物(英文)[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02期
20 陈赵扬;赵峰鸣;马淳安;乔芸;;超声辅助法制备双孔空心球状碳化钨及其电催化性能[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娟;菅盘铭;;Cu-Zn-Al-MCM-41介孔分子筛的合成[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向超;刘自力;王琪莹;牛飞;许翠霞;;介孔固体超强酸SO_4~(2-)/TiO_2催化噻吩与乙醇烷基化反应的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王利丰;殷成阳;肖丰收;;新路线合成具有介孔结构的沸石晶体[A];第十三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车红卫;韩书华;侯万国;;高结晶性介孔氧化锆的合成与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杜江;于然波;赖小勇;邢朝建;王丹;;宏孔/介孔TiO_2薄膜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质[A];第十五届全国分子筛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范现芬;宋秀芹;;水热法合成高稳定性的介孔二氧化锆[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张超;光善仪;徐洪耀;;稀土掺杂介孔材料的制备及荧光性能研究[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盛江峰;张诚;李国华;马淳安;;甲醇在介孔结构碳化钨粉末微电极上电催化氧化行为[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9 肖丰收;;具有介孔结构的沸石催化材料[A];分子筛催化与纳米技术——分子筛协作组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孟庆海;周国伟;林会亮;;介孔TiO_2制备及其对造纸废水的处理研究[A];'2005(第十二届)全国造纸化学品开发应用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欣;多种拓扑结构聚合物的可控合成及对介孔硅纳米粒子的修饰[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高钱;多孔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高琳;双模型介孔SiO_2表面功能化及其在药物缓控释中的应用[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4 纳薇;介孔有机氧化硅材料的合成、改性及酶固定化[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5 王竹倩;多级孔分子筛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催化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刘惠平;新型介孔Al_2O_3的制备、表征及负载Pt催化剂的催化加氢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0年
7 许迪欧;多级孔纳米分子筛的制备与性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郭海峰;介孔纳米磷灰石的模板法调控合成及形成机理[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9 罗金勇;铈基介孔低温氧化催化剂和钡基NOx储存还原催化剂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10 邰晓曦;介孔铈锆复合氧化物—聚合物杂化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现芬;介孔氧化锆的制备及其机理初探[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张春;介孔SiO_2及其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D];安徽大学;2010年
3 张慧书;介孔TiO_2及可见光响应杀菌功能活性炭的制备和性能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马燕辉;微孔—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对CO_2吸附性能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5 苏沙沙;基于介孔纳米材料的抗癌药物控释体系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6 徐玉然;单分散介孔复合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陈露;有序介孔固体磺酸的制备及其酸催化性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解林艳;介孔SiO_2/Fe_3O_4中空微球的可控制备及磁性能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9 任文玲;介孔吸附剂的制备及脱附低浓度H_2S性能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庄鑫;有序杂化介孔碳和聚合物的合成以及应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纸和墨”正在研发,电子报纸不久将面世[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2 ;显示器出现新“角斗士”[N];计算机世界;2000年
3 黄晓;锂电池软包装膜及其复合方法[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薛守仁;纳米技术研究“静悄悄”[N];科技日报;2002年
5 李菊;科学家利用碳纳米管制造出坚硬材料[N];中国石化报;2002年
6 记者 王艳红;夹心碳纳米管[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7 记者倪永华;德开发出自洁净材料技术[N];科技日报;2002年
8 杨儒;纳米材料新星:有序介孔材料[N];中国化工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刘霞;纳米发电机,小材有大用[N];科技日报;2010年
10 陈尧 肖石 译;TPO 卷材和接缝的物理性能测试[N];中国建材报;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