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球面液滴透镜及阵列制作平台控制系统研究
【摘要】:
在现代光电信息技术领域,非球面透镜由于能够消除像差、成像性能良好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开发经济高效的非球面透镜制造方法成为一个热点研究方向。本文基于电场操控液滴面形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非球面液滴透镜制作及实时检测方法,并完成具体实验平台的软/硬件设计与搭建。将紫外光固化材料液滴滴在样品基底上形成液滴透镜,施加纵向高压静电场,利用电场作用操控液滴透镜面形,使其变为非球面;实时检测液滴透镜在电场作用下的面形和焦斑图像,通过数字图像处理分析液滴透镜的成像性能;在检测到理想的面形和焦斑时,使用紫外光源将液滴固化,制成固体非球面透镜。该方法制作的非球面透镜,表面光洁度高,具有良好的光学成像性能,而且工艺简单,制作成本低,易于阵列化,能够实现光学系统中透镜的在线装调。
针对非球面液滴透镜及其阵列制作平台,设计开发了一套多轴运动控制系统,使制作平台各部件能够在运动中精确定位,实现了液滴透镜及其阵列制作的全自动化操作。基于制作平台的透镜聚焦光斑检测光路,设计开发了一套透镜光斑自动寻焦系统,确保在液滴透镜制作过程中实时检测其焦斑质量,以制作出具有良好成像性能的非球面透镜。
利用该液滴透镜制作平台进行一系列非球面液滴透镜制作实验,研究液滴透镜面形随电场变化的规律,掌握非球面液滴透镜制作工艺,成功制作了各种尺寸规格的平凸非球面透镜及其阵列;对制作平台进行改进,制作了具有更长焦距、更大变焦范围的低像差非球面复合透镜,扩展了液滴透镜的应用场合。
|
|
|
|
1 |
马天一;;用真空蒸发法精确制造非球面[J];红外与激光工程;1986年04期 |
2 |
杨妹清;采用非球面透镜的半导体激光部件[J];光机电信息;1994年05期 |
3 |
;可见与红外、紫外通信[J];中国光学与应用光学文摘;2003年04期 |
4 |
尚华;刘钧;高明;毛翠丽;孟立庄;;头盔式单目微光夜视仪中光学系统的设计[J];应用光学;2007年03期 |
5 |
郝沛明,纪玉峰,冯玉萍,查来宾,丁厚月;伽里略非球面透镜扩束器[J];量子电子学报;1997年04期 |
6 |
勾志勇;王江;王楚;王磊;吴志海;伍丽莎;王秀芳;;非球面光学设计技术综述[J];激光杂志;2006年03期 |
7 |
赵存华;刘照军;王松德;;非球面透镜弥补棒状激光晶体热效应的研究(英文)[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1年03期 |
8 |
何建慧;詹珍贤;吴云良;王克逸;;非球面液滴微透镜的轮廓测量方法[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02期 |
9 |
康福增;哈湧刚;;激光二极管准直中非球面透镜的应用[J];红外与激光工程;2008年S1期 |
10 |
姚海涛;詹珍贤;曹兆楼;王克逸;;基于电场操控面形的非球面复合透镜制作[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0年02期 |
11 |
肖文德,黄新堂,刘武;非球面透镜成像研究及计算机模拟[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4期 |
12 |
陈文光,高天万,孙德纶;用电荷耦合器件观察小孔径密闭容器内图像的研究[J];中南工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
13 |
张斌;马力;王鸣;贺安之;;使用双波带板径向剪切干涉仪检测非球面透镜[J];激光技术;2007年01期 |
14 |
马浩统;周朴;王小林;马阎星;汪晓波;许晓军;刘泽金;;基于液晶空间光调制器的激光束近场整形[J];光学学报;2010年07期 |
15 |
吴秀丽;光学玻璃和光学塑料的种类及特性[J];光机电信息;1998年09期 |
16 |
张红霞,周革,井文才,张以谟,李朝辉,唐锋;用非球面透镜扩展点对点红外无线互连传输距离[J];光电子.激光;2002年11期 |
17 |
郝沛明;袁立银;李可新;周森林;蒋世磊;;Φ300非球面激光平行光管的研制[J];光电工程;2007年03期 |
18 |
薛栋林,张忠玉,张学军;一种中小口径非球面元件数控抛光技术[J];光学精密工程;2005年02期 |
19 |
范保虎;赵长明;纪荣祎;;TO3封装单管芯半导体激光器光束整形实验研究[J];半导体光电;2008年04期 |
20 |
曾智龙;王志勇;雷利娟;徐林;杨乾远;莫海涛;何晓垒;;一种新型155Mb/s大气激光通信机的研制[J];光通信技术;200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