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韧性研究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校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关键所在,是高校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21世纪是知识和技能迅速发展,不同国家或组织文化充分交融,经济形势起伏波动,人才优势日渐凸显的时代,高校作为培养社会高层次人才的教育机构,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革及其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不断对高校提出新的挑战,这都要求高校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教育水平。高学历的年轻教师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的比重逐渐增大,他们不仅承担着重要的教育以及科研任务,而且需要应对来自高校内部和外部的职业竞争和生活压力等。因此,如何培养和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韧性,成为高校管理者需要迫切关注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我国高校青年教师职业心理中的心理韧性发展及培养,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以及综合研究等方法,对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韧性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检验。论文首先在积极心理学、组织行为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对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韧性的内涵进行解析,并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了解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韧性现状,发现了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普遍承受着经济、职称、教学水平亟待提升等职业压力。根据理论分析和调查研究结果,论文从个人、环境以及社会不同层面综合概括出影响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韧性强弱的主要因素,包括价值观、个性特征、社会支持以及环境等。研究认为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韧性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通过支持青年教师确立职业发展目标,建立共同的高校发展愿景,开展业务指导和实践培训,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和良好的环境条件,学习自我调节技能等途径能帮助高校青年教师提高自身的职业韧性,以满足其自身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高校青年教师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