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东部白垩纪火山岩盆地构造演化与动力学过程
【摘要】:华南大陆位于特提斯碰撞构造域和滨太平洋俯冲增生构造域之间。中生代,古太平洋板片向亚洲大陆之下俯冲和印支-华南大陆间的俯冲/碰撞作用诱发了华南大陆内部广泛的陆内变形和岩浆活动。广泛分布的火山岩盆地是探索华南大陆白垩纪构造演化的重要物质记录。这些火山岩盆地中的岩石地层单元由下至上可分为早白垩世火山岩套(Klv)、永康群(K1-2)和金衢群(K2)。本文对这些地层中的夹层火山岩进行了SHRIMP锆石U-Pb和LA-MC-ICPMS锆石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1)早白垩世火山岩套的形成时代为136-129Ma;(2)永康群可划分为上、下2个火山-沉积组合,下火山-沉积组合包括馆头组和朝川组,其形成于124-112 Ma;上火山-沉积组合以方岩组为代表,其形成于104-91Ma。(3)金衢群沉积于91Ma之后。断层滑动矢量与古构造应力场反演资料表明,华南东部在白垩纪到古近纪时期,盆地经历了三个伸展-挤压旋回的构造演化过程:第一、二旋回分别发生于早白垩世(124-112Ma)和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104-91Ma),古构造应力场均以NW-SE伸展和NW-SE挤压的交替出现为典型特征。第三构造旋回发生于晚白垩世-古近纪早期,古构造应力场以N-S伸展和NE-SW挤压为特征。NW-SE伸展事件控制了盆地的初始张开、断陷和沉积物充填,其动力学背景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中因俯冲板片后撤(roll-back)诱发的弧后扩张作用有关。NW-SE挤压事件导致盆地的构造反转,下白垩统普遍褶皱,并形成区域角度不整合面,其形成与古太平洋构造域俯冲板片的几何学变化或陆缘碰撞的远程效应有关。N-S伸展事件控制了晚白垩世盆地的张开、断陷与沉积充填,与新特提斯构造域板块俯冲诱发的弧后扩张有关; NE-SW挤压事件引发了盆地再一次的构造反转。造成区内盆地的整体抬升和新生代地层的缺失,其动力学成因与新特提斯构造域印度-亚欧大陆碰撞作用相关。华南东部白垩纪盆地伸展-挤压事件的幕式交替记录了古太平洋和新特提斯两大构造域对华南大陆的交替影响和复杂的陆缘板块动力学过程。
|
|
|
|
1 |
黄全忠;;虾拉沱盆地性状与地震[J];四川地震;1987年03期 |
2 |
陈国达;造盆作用及成矿盆地的历史——动力综合分类建议[J];地球科学进展;1993年03期 |
3 |
戴苏兰,刘树根,赵永胜,赵泽江,高芳珍,吴世林,牟凤荣;云南保山盆地的形成与演化[J];石油实验地质;1998年02期 |
4 |
王新民,李相博,郭彦如;改造型盆地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向[J];河南石油;2002年04期 |
5 |
王海然;赵红格;乔建新;高少华;;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早-中侏罗世延安期沉积边界恢复[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4期 |
6 |
朱夏;试论古全球构造与古生代油气盆地[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3年01期 |
7 |
郑荣椿;云南昭通第三纪褐煤盆地成因的探讨——对“岩溶侵蚀盆地”成因的异议[J];中国岩溶;1985年Z1期 |
8 |
王发宁;江西周田盆地成盐地质条件分析[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6年02期 |
9 |
万静萍,马立祥,周宗良,张印斋;变形盆地沉积相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1987年04期 |
10 |
龙汉春;以中原地区为例论华北中新生代地洼盆地的构造类型及其控油气特征[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87年04期 |
11 |
李金良;张岳桥;柳宗泉;任凤楼;徐佑德;;胶莱盆地改造作用与油气保存条件[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
12 |
吴尚■;曾昭璇;;广东砰石红色盆地[J];地质论评;1948年Z2期 |
13 |
刘迅;;关于湖南南部和广东北部紅色盆地的几点意見[J];地质科学;1959年01期 |
14 |
M.A.Fisher;张金源;;阿拉斯加诺顿盆地的石油地质[J];海洋地质译丛;1983年04期 |
15 |
张渝昌,秦德瑜,丁道桂,陆国新,单翔麟,徐旭辉;扬子地区古生代盆地构造格架和油气关系的若干初步认识[J];石油实验地质;1989年03期 |
16 |
单昌昊;郑绵平;;青海大、小柴旦盐湖盆地沉积亚环境探讨[J];地质论评;1990年03期 |
17 |
乌尔坤别克;东昆仓山库木库勒盆地的形成与演化的初步探讨[J];干旱区地理;1992年02期 |
18 |
郭秀蓉;武强;邱燕;苏明;;南海曾母盆地南部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特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04期 |
19 |
张英利;孟庆任;;燕山构造带中段早白垩世盆地特征[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年04期 |
20 |
李三忠;索艳慧;刘鑫;戴黎明;余珊;赵淑娟;马云;王霄飞;程世秀;安慧婷;薛友辰;熊莉娟;曹现志;许立青;;南海的盆地群与盆地动力学[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2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