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寡养单胞菌对水体致黑S~(2-)的氧化特性及其主要代谢途径研究

徐瑶瑶  
【摘要】:2015年4月,我国发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分期整治城市黑臭水体的目标。其中,消除水体“发黑”是黑臭水体治理的主要任务之一。微生物法因操作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黑臭水体治理工程中。针对黑臭水体中关键致黑污染物S~(2-),制备高效微生物菌剂减少水体中S~(2-)的富集,从而降低FeS、MnS等金属硫化物的产生,消除水体“发黑”现象,这已成为黑臭水体整治的有效途径之一。硫氧化菌(Sulfur-oxidizing Bacteria,SOB)可将S~(2-)或S~0等低价态的还原性硫化物完全氧化为SO_4~(2-)或部分氧化为更高价态硫化物。本课题组前期从黑臭水体中已经筛选获得一株高效硫氧化菌株,即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sp3,并对Stenotrophomonas sp.sp3硫氧化功能基因进行了研究。本论文通过考察温度、初始pH、初始葡萄糖浓度和初始菌浓度对Stenotrophomonas sp.sp3的生长和对S~(2-)氧化的影响,优化了Stenotrophomonas sp.sp3对S~(2-)氧化的条件,分析了S~(2-)的氧化过程,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探讨了Stenotrophomonas sp.sp3对无机硫生物氧化的主要代谢途径,并采用响应面优化了Stenotrophomonas sp.sp3固定化菌剂制备的最佳条件。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单因素实验获得了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sp3对S~(2-)氧化的最适条件,为:反应温度25℃,初始pH值7.0,初始葡萄糖浓度0.25%,初始菌浓度1.00 g/L。在此适宜条件下,Stenotrophomonas sp.sp3在反应60 h后,对人工配制废水中S~(2-)的氧化率可达到86.6%。(2)通过对Stenotrophomonas sp.sp3氧化S~(2-)过程中的转录组学研究,表明在反应的1~18 h,hdrA基因和cys IJ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主要调控S~(2-)氧化为S~0和SO_3~(2-);在18~30h,tst基因和sox基因簇表达水平显著提高,主要作用于S_2O_3~(2-)的歧化反应和SO_4~(2-)的生成;最后30~60 h,调控SO_4~(2-)生成的sox基因簇表达水平较高,促使SO_4~(2-)浓度稳定上升至9.28 mg/L。(3)Stenotrophomonas sp.sp3对S~(2-)的主要氧化代谢途径仅存在副球菌硫氧化途径(paracoccus sulfur oxidation,PSO)。在此途径中,一部分底物S~(2-)经硫化物醌氧化还原酶(sulfide:quinone oxidoreductase,SQR)通路被氧化为S~0,另一部分底物S~(2-)经亚硫酸盐还原酶(sulfite reductase,SRN)通路直接氧化为SO_3~(2-);在氧化过程中生成的S~0与SO_3~(2-)可自发反应生成S_2O_3~(2-),而S_2O_3~(2-)经硫代硫酸盐-硫转移酶(thiosulfatesulfurtransferase,TST)通路发生歧化反应释放出SO_3~(2-)和S~0,SO_3~(2-)在sox基因簇调控下进一步氧化生成SO_4~(2-)。(4)通过响应面优化了Stenotrophomonas sp.sp3的固定化条件,结果表明固定吸附pH、吸附时间、菌剂接种量及载体投加量的最优组合为:8.14、37.35 h,6.02%和0.98 g。在此最优条件下,固定化菌剂对黑臭水样中S~(2-)的氧化率可达到82.4%。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6条
1 黄明;;利福平诱导异烟肼释放肼——用异烟肼及利福平治疗结核一个可能引起肝炎的原因[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87年02期
2 Mortlock R P;倪孟祥;;新的代谢途径的发展——生物技术的未来[J];药学进展;1987年04期
3 王道涵;王素梅;卫利;赵荣华;刘晓芳;;犬尿酸代谢途径异常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J];生理科学进展;2016年01期
4 李鸣宇;;变异链球菌和血链球菌全代谢途径比对分析[J];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2010年03期
5 刘乾;米铁柱;甄毓;王华龙;于志刚;;基于玛氏骨条藻(Skeletonema marinoi)转录组的碳固定代谢途径分析[J];科学通报;2016年22期
6 杨琛;;基于比较基因组学重构细菌的代谢途径和调控网络[J];生物工程学报;2010年10期
7 秦玉芝;George Tai;谢开云;何长征;熊兴耀;;环境光照改变马铃薯苯丙烷代谢途径相关酶和转录因子基因对低温胁迫的应答模式(英文)[J];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4年11期
8 谷元;司端运;;粉防己碱在大鼠体内的代谢途径研究[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9 郝佳;马会勤;代茹;陈尚武;;大豆异黄酮代谢途径在大肠杆菌中的构建及表达[J];生物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10 徐瑶瑶;宋晨;路金霞;王进;岳正波;刘晓玲;;寡养单胞菌对S~(2-)氧化特性及主要代谢途径[J];中国环境科学;2019年08期
11 于妍;陈庆山;管宇;邱红梅;蒋洪蔚;李灿东;唐敬仙;;大豆高丝氨酸代谢途径相关酶基因的电子克隆与定位分析[J];分子植物育种;2017年09期
12 司徒琳莉;张永乐;;次生代谢产物:代谢途径、分类、作用及其生产(Ⅱ)——次生代谢产物的代谢途径、分类及作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13 金晶;吴婉欣;陈雯雯;钟卫鸿;;微生物甲醛代谢途径的研究进展[J];吉林农业;2011年04期
14 刘海兵;从代谢途径上看啤酒生产中双乙酰的调控[J];酿酒;2004年05期
15 汪琳仙;激素[J];中国兽医杂志;1990年06期
16 ;樊龙江教授课题组在《PLoS ONE》发文揭示改良玉米淀粉代谢途径的分子机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庄英萍;邱伙琴;徐国谦;储炬;张嗣良;彭华琼;;乳酸发酵过程中维生素对细胞活性和代谢途径相关酶活性的影响[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暨全国生物反应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耿立召;王薇薇;周鑫淼;梁泉峰;陈明;徐玉泉;张维;平淑珍;陆伟;Masahiro Takeo;林敏;;Delftia tsuruhatensis AD9苯胺代谢途径基因簇表达调控的研究[A];中国农业生物技术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刘兴宇;吴建峰;戴欣;王保军;姜成英;赵可新;刘双江;;微生物降解硝基芳烃化合物的物种多样性及其代谢途径[A];2005热带亚热带微生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基因发掘利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振;;基于非天然途径的二元醇绿色生物合成[A];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暨首届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5 徐军;郑永权;董丰收;刘新刚;潘灿平;;吡嘧磺隆降解菌群的分离筛选和代谢途径的初步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土壤微生物学术讨论会暨第六次全国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学术研讨会第四届全国微生物肥料生产技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薛红卫;Bermd Mueller-Roeber;;高等植物磷脂酰醇代谢途径的分子生物学分析[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七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9年
7 左宝玉;姜桂珍;张泉;陈家瑞;;CO_2浓度倍增对不同代谢途径植物超微结构的效应[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景春艳;张富民;;水稻赤霉素代谢途径基因的分子进化研究[A];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植物学:现在与未来——中国植物学会第十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八十周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1分会场:系统与进化植物学[C];2013年
9 王新胜;吴启南;;多环芳烃的来源、分布、代谢及对水生植物生理生化影响[A];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十届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10 彭丽花;任源;邓留杰;张小璇;韦朝海;;Citrobacter farmeri菌株降解间甲酚代谢途径的验证[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金霞;圆叶牵牛花青素代谢途径的基因型变异与花色变异的进化生物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2006年
2 王威;氧化/心理应激对认知功能及Aβ代谢途径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夏循礼;植物异黄酮代谢途径分子进化与系统分类学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徐爱玲;产PHB隐藏嗜酸菌DX1-1选育及代谢途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齐海山;~(13)C标记实验的代谢途径分析指导子囊霉素菌株基因改造[D];天津大学;2015年
6 李欣;厌氧发酵液植物营养物质变化及吲哚乙酸代谢途径解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7 谢文平;代谢工程改造酿酒酵母生物合成类胡萝卜素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8 邵展茹;长囊水云与海带甘露醇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9 刘艳斌;南疆果粮间作系统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及与土壤食物网的关系[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10 王艳芳;红花天冬氨酸代谢途径关键酶基因的挖掘及功能鉴定[D];吉林农业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瑶瑶;寡养单胞菌对水体致黑S~(2-)的氧化特性及其主要代谢途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年
2 郑胜辉;儿茶酚胺代谢途径在蝙蝠冬眠中的分子变化机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3 陈鹏臻;桂花花瓣的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研究[D];河南大学;2018年
4 张崟雯;必要基因组功能和代谢途径的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5 张弛;小球藻产三酰甘油过程的代谢网络构建与代谢途径优化分析[D];浙江大学;2014年
6 闫通帅;VIGS技术在解析喜树代谢途径中的应用[D];大连工业大学;2016年
7 金秋萍;拟南芥类黄酮代谢途径的初步改造[D];南京大学;2012年
8 唐绪位;大肠杆菌产琥珀酸的代谢途径改造与调控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9 谢厦;葡萄糖转化异丁醇代谢途径的设计与表达[D];天津大学;2010年
10 聂梦云;烟草萜类代谢途径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功能分析[D];西南大学;201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何屹;癌细胞利用新代谢途径快速繁殖[N];科技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常丽君 刘霞;按需设计化学品[N];科技日报;2011年
3 华文;药愈用愈不灵?[N];医药经济报;200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