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亚微米理论及IP核设计技术的研究
【摘要】: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是集成电路知识产权的主体,它关系到国家的
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随着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的发展,深亚微米效应理论及IP
核设计技术越来越受到理论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
金资助项目“深亚微米超高速多媒体芯片设计理论的研究”(项目编号:
69876010)、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高速多媒体数据混合技术的研究”
(项目编号:98035901)和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8位微处理器高
层语言描述的研究”(项目编号:97-758-01-53-07),重点对相位抖动理论、接
口类IP核、多媒体类IP核、微处理器类IP核设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
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如下:
1.制定了PCI总线接口内侧主PCI(PCI Master)总线协议和从PCI(PCI
Slave)总线协议,提出了我国第一个符合VSIA标准的PCI内侧总线协议。
内侧协议中包含了PCI总线接口三级缓存的考虑,三级缓存的设计提高了PCI
总线接口的数据传输速度、节约了使用PCI总线的时间。
2.讨论了PCI总线接口IP核的设计方法。这是一个包括从PCI、主PCI
和PCI仲裁器的完整的PCI接口电路,系统级设计中提出了电路复用和从PCI
优先的设计思路;算法级设计中提出了基于多状态机结构的从PCI设计方法、
基于静-动态混合仲裁算法的PCI仲裁器设计方法。异常情况下的状态机软着
陆、三级缓存,甚至状态编码方式等都对其他大型接口电路的设计有直接的借
鉴意义。
3.讨论了IIC总线接口IP核的设计方法。提出了PCI-IIC桥的结构,使IIC
外设得以方便地挂接在PCI总线上;提出了虚拟控制的概念,为程序员留出
了更多的空间。
4.讨论了多媒体图形、影象和硬件光标数据的融合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
串-并行拓扑结构的新型融合技术。为提高融合效率和数据传输速度,提出了
内部数据存储区的动态存储算法,设计了与融合技术配套的光栅操作编码,以
及存储区锁定算法。
5.讨论了颜色空间转换IP核的设计方法。提出了基于参数化高基乘法算
法的设计方法,采用乘法单元复用的设计结果将在两个时钟周期内完成YUV
向RGB的颜色空间转换。
6.讨论了八位CISC微处理器IP核的设计方法。提出了执行周期复用的
指令分解、指令寄存器与步长计数器联合译码,以及多时钟同步的控制流设计
方法;进而从时间和状态空间两个角度深入讨论了控制流设计中状态机和多时
钟两种常见体系结构的异同。
11 合肥工业大学博士学&论义
7.讨论了中断电路 * 核的设计方法。提出了中断执行周州复川、寄存器
模型设计中断标识信号的中断电路实现方法。
8.建立了相位抖动的软件仿真环境。传统的时序仿真都是确定型的,而相
位抖动的软件仿真环境是一种随机处理方式,它最接近真实的物理世界。相位
抖动软件仿真环境的建立为研究数字电路相位抖动的传输特性、忍受范围、时
间余量预算等建立了基础。
9.针对相位抖动的高斯分布和多高斯分布.提出了选择锁相环IP 核的判
据。理论计算结果通过了相位抖动软件仿真环境的验证。
|
|
|
|
1 |
王阳元;面向21世纪的硅深亚微米集成电路若干科学技术问题[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1996年Z1期 |
2 |
;深亚微米电路设计面临的挑战及解决方法[J];电子设计技术;1999年03期 |
3 |
刘红侠,郝跃,孙志;深亚微米MOS器件的热载流子效应[J];半导体学报;2001年06期 |
4 |
韩育,高学邦;深亚微米pHEMT器件的建模[J];微纳电子技术;2003年12期 |
5 |
张兴,王阳元;薄膜深亚微米SOI MOSFET的瞬态数值模拟[J];半导体学报;1997年01期 |
6 |
高明伦,胡永华,李丽;深亚微米芯片设计中相位噪声的讨论[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2年09期 |
7 |
王丽英;杨军;罗岚;;深亚微米SOC芯片物理设计中基于串扰的时序收敛方法[J];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6年01期 |
8 |
于宗光;魏敬和;王国章;;SoC和FPGA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J];电子与封装;2006年03期 |
9 |
黄如,王阳元;深亚微米SOI栅控混合管(GCHT)的准二维电流解析模型[J];半导体学报;2000年05期 |
10 |
王勇;张新川;唐明华;蒋波;;一种新型深亚微米电流灵敏放大器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09年24期 |
11 |
Euney Jung;;自信和偏爱激励工程师们登技术攀高峰[J];电子设计技术;1996年03期 |
12 |
吴晓洁,于宗光,唐伟;VLSI设计方法和工具的发展[J];电子与封装;2004年03期 |
13 |
余晓文;深亚微米SRAM版图优化设计[J];中国集成电路;2004年09期 |
14 |
卢贵主;;0.18μm RF-CMOS器件交流小信号模型的研究[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
15 |
;Cadence的几种亚微米和深亚微米设计工具[J];电子设计技术;1997年07期 |
16 |
羽冬;;深亚微米IC设计工具SOC ECounter[J];半导体信息;2003年01期 |
17 |
吴丹,刘三清,邹雪城,徐维锋;静态时序分析在深亚微米ASIC设计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04年02期 |
18 |
曾献芳;;基于深亚微米MOS器件沟道的热噪声浅析[J];中国集成电路;2007年12期 |
19 |
高勇;冯松;杨媛;;深亚微米全耗尽SOI MOSFET参数提取方法的研究[J];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2008年01期 |
20 |
董刚;冷鹏;柴常春;杨银堂;;深亚微米多层互连的温度分布特性分析[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0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