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工科物理教材比较
【摘要】:
教材内容的改革和建设是新世纪物理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对中美多套教材的宏观研究,再对其中的两套在各自国内流传较广的物理教材,从内容、体系、论述方式、插图艺术、例题与习题、可教性、包含现代物理前沿知识及培养学生物理直觉与洞察力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比较,总结了它们的各自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新世纪教材建设提出个人看法:新世纪教材应坚决贯彻“删繁就简”原则,并要保持“经典”与“近代”的相对平衡;新世纪教材应充分做到现代物理知识普通化;教材建设不应忽视习题更新;注意加入培养学生物理直觉方面的考虑。此外,就如何解决我国工科物理教材追加内容与学时不足之间的矛盾,提出解决办法:采用现代教学手段辅助物理教材。
|
|
|
|
1 |
叶瑞英;工科物理教学现代化的探讨与实践[J];工科物理;1999年02期 |
2 |
陈佳洱,赵凯华,王殖东;面向21世纪,急待重建我国的工科物理教育[J];科技导报;1999年02期 |
3 |
;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97工作会议纪要[J];工科物理;1998年01期 |
4 |
陈泽民;工科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J];工科物理;1999年05期 |
5 |
郭竹远,王云才,边志华,王纪龙,冷叔炎;科研促进工科物理教学质量提高的实践与探索[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
6 |
邓明成,蔡建乐,王柏龄,郑采星;工科物理概念结构体系现代化[J];现代物理知识;2001年02期 |
7 |
黄菊英;学习迁移与工科物理教学[J];现代物理知识;2002年05期 |
8 |
葛松华,王艳霞;工科物理应加强计量学知识的教学[J];化工高等教育;1996年02期 |
9 |
贾贵儒,戴允玢;应把传感技术适当引入工科物理实验[J];现代物理知识;1996年S1期 |
10 |
汪红翎,吴庭万;保持工科特色和基础地位——工科物理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争鸣[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
11 |
周晓明,吴纯英;略论系统理论对工科物理实验目标优化教学的指导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年03期 |
12 |
何德日,何锦昌;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改革尝试[J];现代物理知识;1997年01期 |
13 |
高英俊,王态成,马树元,黄宇阳,黄创高,刘宏邦;工科物理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广西物理;2002年02期 |
14 |
;第三届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J];物理与工程;1995年04期 |
15 |
陆瑞征,黄丽菊;读《定性与半定量物理学》谈工科物理教学改革[J];大学物理;1998年04期 |
16 |
廖耀发;工科物理教学现代化的认识与实践[J];教学与教材研究;1996年01期 |
17 |
肇恒义;农业院校工科物理课程内容改革刍议[J];高等农业教育;1991年01期 |
18 |
王殖东;工科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科研支第四次会议将于明年8月中旬在郑州召开[J];大学物理;1992年12期 |
19 |
王群善;谈谈工科物理课程内容现代化问题[J];大学物理;1994年07期 |
20 |
;教育部高等学校工科物理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1999年工作会议纪要[J];工科物理;1999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