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制备及其性能和应用研究

马婷芳  
【摘要】: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是一种非离子型水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在N—乙烯基酰胺类聚合物中最具特色,并得到广泛应用。单体N-乙烯基吡咯烷酮在工业上并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只有将NVP聚合或者共聚为高分子化合物后,才能在工业上应用。NVP单体的聚合包括均聚、共聚和交联聚合三类。本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1)详细介绍了NVP单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各种合成方法,及N-乙烯基吡咯烷酮聚合物的国内外研究发展应用情况。 (2)用悬浮聚合法和苞米花聚合法实验室合成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实验中选用不同的交联剂和单体进行反应,改变聚合反应条件,得到了不同的交联产物。 (3)利用现代测试技术和分析方法,对实验中得到的产物进行测试和表征,获知产物的结构、性能和表面形貌等相关信息。 (4)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剂用量、分散剂用量、交联剂用量及反应气氛等因素对交联聚合产物的产率、凝胶体积和吸附性能的影响,并作出理论分析,筛选出适宜的工业参数。 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出的交联PVP凝胶体积为5~50mL/g,对于单宁和水杨酸的吸附量分别可达80mg/g和169mg/g,产率可达90%以上;采用苞米花聚合法制备出的交联PVP凝胶体积为5~8 mL/g,对于单宁和水杨酸的吸附量分别可达103mg/g和194mg/g,产率约为70~80%。DSC测试结果表明,上述两种方法制备出的交联PVP的玻璃化温度比线型PVP有较大提高,且随着交联剂用量的增加而显著上升。SEM表征表明苞米花交联PVP的结构较疏松,而悬浮法交联PVP的结构相对致密一些,但改变交联剂的种类和用量会出现不同形貌。当采用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时,交联PVP的溶胀程度要小一些,对啤酒和饮料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殷敬华,庞德仁,阎春珍;醋酸纤维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共混体系的特殊相互作用表征(Ⅱ)[J];高分子学报;1995年02期
2 薄长宇,王伟;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市场现状及生产工艺[J];化工科技市场;2005年04期
3 薛小芙,李丽霞,张宏放,莫志深;PEO/PVP共混体系结晶行为[J];应用化学;1992年01期
4 任琳,朱平平,杨海洋,张劲,张士诚;PVP在水/四氢呋喃混合溶剂中粘度的研究[J];化学物理学报;2004年04期
5 赵林;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接枝丙烯酰胺的实验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1994年01期
6 殷敬华,庞德仁,阎春珍;醋酸纤维素/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共混体系的相容性研究(Ⅰ)[J];高分子学报;1994年04期
7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急待开发[J];技术与市场;2002年06期
8 汪家铭;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生产与应用[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7年04期
9 汪家铭;黑龙江吡咯烷酮装置建成投产[J];精细与专用化学品;1997年04期
10 梁诚;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生产与应用[J];化工中间体(市场快讯版);2002年Z1期
11 旷春桃,胡艾希,谭英;乙拉西坦的合成[J];合成化学;2005年01期
12 ;以纤维素、酪蛋白酸钾、交联乙烯基吡咯烷酮均聚物或咪唑乙烯基吡咯烷酮共聚物为基础的制剂的生产和利用[J];酿酒科技;2000年01期
13 李锦春;聚乙烯基蚍(日比)咯烷酮的合成及应用[J];四川化工;1995年S2期
14 常瑜,智翠梅,王秀兰;α-吡咯烷酮乙酸乙酯的合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15 董研;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合成工艺[J];湖北化工;1996年02期
16 陈萍,苗蔚荣,张福根;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合成[J];精细化工;1995年04期
17 李永馨;乙烯基吡咯烷酮-醋酸乙烯酯共聚物对1-苯胺基萘-8-磺酸盐水溶液的荧光特性的影响[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1994年05期
18 贾太轩,姜雄华,冯世宏;N-甲基吡咯烷酮的最新研究进展[J];辽宁化工;2004年11期
19 汪家铭;黑龙江吡咯烷酮装置建成投产[J];化工生产与技术;1997年01期
20 汪家铭;N─甲基吡咯烷酮的生产与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伟;蒋锡群;;活性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端羟基聚乙烯基吡咯烷酮-苯乙烯共聚物[A];200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李海涛;王美玲;张友玉;何炳林;;荧光探针方法研究壳聚糖和聚乙烯基吡咯烷酮在稀溶液中的聚集行为[A];中国化学会第12届反应性高分子(离子交换与吸附)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摘要预印集(一)[C];2004年
3 王铁军;齐英群;周树云;陈萍;;分散聚合法制备聚二氧乙基噻吩胶体颗粒[A];中国感光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和第七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吴天斌;柯杨船;王月红;董鹏;;聚苯乙烯包覆无机物颗粒的制备与表征[A];2004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C];2004年
5 范素兵;赵宁;李军平;魏伟;孙予罕;;碳酸二甲酯对吡咯的一步羰基甲氧基化反应[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6 田利;周宥辰;邱瑾;孙世刚;;导电聚合物的电化学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王成忠;梁胜彪;杨小平;;噁唑烷酮环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A];2004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李立华;田冶;杨媛;邓政兴;张润;焦延鹏;周长忍;;聚乳酸等离子接枝聚合NVP及其性能研究[A];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9 马小华;田海健;徐文远;宋乃恒;;基于氨基吡咯电子给体的新型有机NLO发色团及其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质[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10 邱光南;李海东;蔡洪光;张春雨;陈斌;张学全;;原位聚合法制备宽峰聚乙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A];2006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振梅;聚丙烯微孔膜表面的生物相容性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2 傅德才;吡咯吡嗪酮和吡咯噁嗪酮衍生物的合成及抗炎镇痛作用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2年
3 郑啸;以(S)-苹果酸为手性源的吡咯烷生物碱不对称合成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4 朱泉峣;V_2O_5干凝胶及水溶性聚吡咯/V_2O_5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王绯;吡咯并吡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和抗炎镇痛构效关系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4年
6 霍世勇;黄芪碱类似物的设计和合成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7 柳巍;无机功能性纳米材料与高分子纳米纤维的复合[D];吉林大学;2004年
8 葛东涛;高分子诱导法电化学制备聚吡咯纳米线[D];天津大学;2003年
9 左胜武;聚乙烯基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结构和导电行为及机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10 殷国栋;分子的自分类性在乙酰甲基碳键联成烯新反应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婷芳;交联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的制备及其性能和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2 马丽;乙烯基吡咯烷酮均聚物与共聚物的制备新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3 马晓妍;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制备和降解性能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4年
4 杨少华;PVP/壳聚糖接枝共聚水凝胶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4年
5 杨绿;N-烃基吡咯烷酮合成工艺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宋志鹏;N-乙烯基吡咯烷酮的爆米花聚合[D];浙江大学;2004年
7 徐炎斌;吡咯并吡咯二酮类单体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聚合物电致发光性能[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8 张晓蕴;N-甲基取代吡咯类香料的合成及其卷烟加香应用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9 魏长云;吡咯中TMS的1,2-碳碳迁移[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10 张玉娟;温度及PH响应性水凝胶的合成和响应性行为的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棠;今年1,4-丁二醇需求增幅乐观[N];医药经济报;2005年
2 金霖;吡咯及同系物开发前景好[N];中国化工报;2003年
3 高枫;γ-丁内酯:2008年国内需求量将达3.4万吨[N];中国化工报;2004年
4 常青;专家:什么样的涂料才可以称“绿色”[N];中国建设报;2004年
5 李武 记者 黄律己;金陵石化首家组合改制单位挂牌[N];中国石化报;2004年
6 兰州石化研究院提供;我国丁二烯需求逐年增加[N];中国石油报;2003年
7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张孟军;轻巧上阵安全多变[N];科技日报;2003年
8 韩平安;导电聚合物新进展与包装应用前景[N];中国包装报;2002年
9 李天佑;降血脂药物专利被诉无效[N];中国医药报;2008年
10 记者 李争艳;获科技创新奖[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