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

杨艳芳  
【摘要】: 大学物理作为理工科学生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对大学物理教学方法进行研究与探讨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阐明了大学物理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对教学方法的决定作用,讨论了目前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就现时期社会、学校、学生以及相关课程等各方面的因素对大学物理的冲击和影响进行了分析。随后详细讨论了物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些授课方法的特点、优势、不足与改进,分析了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教育模式,并着重强调文化模式对于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性。另外,对多媒体教学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与改进进行了探讨。 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从实际出发,现阶段大学物理教学应采取以课堂讲授为主,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注重物理学史的作用及相关课程之间的配合、恰当使用多媒体技术等改革思路,以充分发挥大学物理在高等教育和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普习;刘典忠;周小岩;;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探索和实践[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年02期
2 郝会颖;赵长春;;大学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07期
3 朱纯;陈健;朱云;;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方法的研究[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闫赫;;《大学物理》系统化扩展知识库的建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5期
5 田锦卿;;《大学物理》成人函授教学探讨[J];科技信息;2009年13期
6 涂利蓉;;浅谈《大学物理》力学的教学方法[J];科技资讯;2006年11期
7 潘顺康;周沁;陈旭;;工科大学物理教学探索和研究[J];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8 谭朝阳;;创新大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J];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02期
9 李定国,姚国文;大学物理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体会[J];海军院校教育;2003年03期
10 赖莉飞;;关于《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与积件库建设的探讨[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1 梁春恬;;大学物理分层次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20期
12 郭建军;;与专业相结合的大学物理特色教学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09年08期
13 王会峰;王九云;;地方院校开展大学物理双语教学的前期准备探索——以咸宁学院理工科本科专业为例[J];咸宁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4 刘竞业;关于大学物理的教学方法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04期
15 邱万英;陈爱喜;余萍;;大学物理实验双语教学的探索[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16 张欣艳;王畅;赵达;;大学物理设计性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J];高师理科学刊;2009年05期
17 董庆祥;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改革实录与思考[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8 杨东;;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物理的教学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19 王斌;;大学物理知识结构的教学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8期
20 张欣;吴福根;郭建华;;新形势下“大学物理”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廷军;邹艳;;大学物理教学策略与对策[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罗益民;;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刘志环;姜东光;余虹;;大学物理双语教学——开拓思维的新天地[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霍炳海;袁兵;吴萍;贾洛武;;优化大学物理教学,提升大学物理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地位和作用[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徐滔滔;;大学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构想与尝试[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于磊;王金良;张时声;;对“文科大学物理”教学的不断探索[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潘林峰;程衍富;;大学物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与制作[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郑殊;马春利;;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探讨和实践[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9 杨植宗;段永法;;大学物理教材改革与实践[A];2005年全国高校非物理类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吴铁山;;面向二十一世纪——进行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兰香;大学物理有效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吕春枝;中国近代教学方法史论[D];河北大学;2008年
3 邵士权;我国高等学校教学方法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高天明;二十世纪我国教学方法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余剑珍;高等护理教育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高琛;促进学生优长发展教育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7 马文国;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武术教育与学校武术[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8 高敬;两种英语教育模式下的幼儿英语pro-drop参数建立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席佩亚;价值教育模式: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彭亮;中西方家具设计教育模式的比较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艳芳;大学物理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讨[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2 周云;大学物理辅导软件的研究与开发[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3 唐淑君;新课程标准下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的衔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常建宇;大学物理教学方法探讨[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5 李成增;张之洞近代教育模式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6 陈桂云;非线性作用机制下的大学物理动态生成型教学模式构建[D];东南大学;2004年
7 韦兰香;广西地区本科院校非物理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李传新;论建立开放的高职高专大学物理课程体系[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9 葛峰瑞;生活化教学在《经济常识》课中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萍;高中古典诗词教学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戈;大学物理拓展与应用[N];中华读书报;2003年
2 本报记者 王晖实习生 王春丽;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N];河南日报;2008年
3 严斐;教育壳,创意核[N];中国纺织报;2007年
4 冯淑玲;更新旅游高职教育模式任重道远[N];中国旅游报;2005年
5 华民;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模式[N];解放日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曹红艳通讯员 林浩;“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N];经济日报;2007年
7 哈尔滨商业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孙冬生 教授;从“制造”到“创造”[N];中国信息报;2006年
8 记者 田甲申;吉林总队党委改进工作方法增强教育效果[N];人民武警;2007年
9 本报记者 王启明;锻造健全人格创新大学教育模式[N];中国企业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夏婧;做艺术家,还是上生产线?[N];重庆日报;2010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