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基形状记忆合金的相变内耗及其机制
【摘要】: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是形状记忆合金最重要的特征,它对形状记忆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超弹性和高阻尼特性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而材料的内耗行为对结构变化较为敏感,在反映材料内部微观组织结构变化上有独特的优点,是研究各类缺陷和结构变化的有效手段。所以,系统地研究相变过程中内耗与外界场的关系,有助于了解相变内耗的规律及产生机制,进而深化对相变过程中相界面运动微观过程的认识。
在完全相变状态下,本文对Cu-Al-Ni-Mn-Ti形状记忆合金系统地测定了变温和等温内耗—温度谱、内耗—变温速率谱、内耗—频率谱以及内耗—应变振幅谱,分析了热弹性马氏体相变内耗的一般特征及规律。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同非热弹性马氏体相变内耗与于(?)/f成正比不同,Cu-Al-Ni-Mn-Ti形状记忆合金的内耗与(?)/f呈现明显的非线性关系,这种非线性关系是原有的相变内耗理论难以解释的。
为了研究Cu-Al-Ni-Mn-Ti合金相变内耗峰非线性关系的产生机制,本文采用一种新的方法(不完全相变法)测定了Cu-Al-Ni-Mn-Ti合金变温逆相变过程中的内耗—温度谱、内耗—频率谱、内耗—变温速率谱。实验发现通常测得的相变内耗峰实质上由两个内耗峰(低温峰内耗P_L、高温峰内耗P_H)叠加而成。因此说明相变过程是一个多机制过程,低温内耗峰和高温内耗峰分别对应于不同的相变机制。低温内耗峰在频率谱上有最大值,是依赖于时间的,与相界面的切向粘性运动有关;高温峰与频率成反比,联系着相界面的法向运动,对应于马氏体相的单位时间的体积变化。而正是这种相变过程的复杂性才产生了相变内耗的线性和非线性的不同表现。
|
|
|
|
1 |
孙朝阳;曾攀;雷丽萍;方刚;;基于物理模拟的相变塑性应变分离方法[J];塑性工程学报;2007年06期 |
2 |
魏德强;陈虎城;王荣;;45钢电子束相变硬化温度场数值模拟与实验验证[J];材料热处理学报;2012年08期 |
3 |
陆兴荣;用物性测试法研究金属材料中的相变过程[J];上海钢研;1984年03期 |
4 |
郭东城;929钢中的相和相变观测[J];太原重型机械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
5 |
郝建民,王利杰,刘寿荣,梁福起;Co相变的X射线衍射研究[J];金属学报;1994年13期 |
6 |
刘丽华,陈九磅,周汉义,李周;形变对铜基形状记忆合金相变滞后宽度的影响[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2期 |
7 |
徐东;朱苗勇;唐正友;祭程;张素萍;姜涛;;SCM435钢的相变模型[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
8 |
西原公;何后耀;杨廷质;;超声波测定钢加热时的相变[J];国外金属热处理;1985年01期 |
9 |
张斌,张鸿冰;形变条件对热变形过冷奥氏体相变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10期 |
10 |
朱知寿,顾家琳,陈南平;循环相变对钛的织构与屈服强度各向异性的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995年02期 |
11 |
;相变自调温背心[J];新技术新工艺;2013年12期 |
12 |
刘宗昌,闫俊萍,赵莉萍,王贵,李强,田玉新;23MnNiCrMo钢的相变及组织特征[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
13 |
丁华,刘雅政,张立芬;控冷工艺对ER70S-6钢相变和组织的影响[J];轧钢;2002年01期 |
14 |
徐祖耀;Ni-Ti形状记忆合金中的相变[J];稀有金属;1989年06期 |
15 |
徐祖耀;;Ni-Ti形状记忆合金中的相变[J];上海金属.有色分册;1989年02期 |
16 |
刘益虎;吴永全;沈通;王召柯;蒋国昌;;连续升温过程中γ-Fe→δ-Fe→液态Fe相变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金属学报;2010年02期 |
17 |
刘茂森;李志章;姚天贵;俞德才;;NiTiCu形状记忆合金的R相变[J];上海金属.有色分册;1987年03期 |
18 |
刘茂森;李志章;姚天贵;俞德才;;NiTiCu形状记忆合金的R相变[J];上海金属;1987年03期 |
19 |
杨平,傅云义,崔凤娥,孙祖庆;Q235碳素钢应变强化相变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J];金属学报;2001年06期 |
20 |
张旺峰;王玉会;李艳;马济民;;TA15钛合金的相变、组织与拉伸性能[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0年S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