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熔结稀土镍基—金属陶瓷复合涂层组织结构与性能的研究
【摘要】:本文采用真空熔结的方法在45~#钢母材上获得稀土镍基—碳化钨复合涂层,借助SEM、X射线衍射和EDX研究了涂层横截面和纵截面的微观组织、涂层的相结构和母材与涂层界面处的组织特征,并通过对涂层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的考察评估,研究和讨论了碳化钨以及碳化钨的含量和稀土的加入对涂层的组织结构、成分分布和性能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试验结果表明真空熔结NiCrBSi合金涂层在碳化钨和混合稀土(Ce+La)介入后,涂层的组织结构、合金元素的分布和各种性能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表现为:真空熔结镍基—碳化钨涂层为Ni基固溶体和分布在固溶体上的针状相、块状相和WC相组成,随着WC含量的变化,涂层的组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涂层与母材为良好的冶金结合;添加稀土元素的复合涂层减少或消除了针状组织,使组织更加细小均匀,并析出了新的化合物,如NiB;稀土元素改变了涂层中Ni、Cr、W等元素的分布,使涂层基体——镍基固溶体和某些硬质相中的Ni、Cr、W等元素含量发生变化;同时,稀土元素阻碍了母材一侧Fe原子向涂层的扩散,减缓了Fe原子对涂层的“稀释”作用,保证了涂层的化学组成。添加稀土元素后,涂层表面硬度和基体以及组成相的显微硬度都得到了大大提高;纵截面母材与涂层过渡区域的显微硬度变化变得较平缓,且在距界面0.60或0.80mm处出现峰值;涂层的耐磨性、耐腐蚀性和抗氧化性也得到明显的优化;涂层在NaCl溶液和NaOH溶液中有较强的耐腐蚀性,而在盐酸和硫酸中的腐蚀速率在同一数量级,而在硝酸中的耐蚀性最差。对比不同含量的WC,发现WC的影响较为复杂,涂层的组织和性能并不是随着WC含量的增加而变得更好,而是有一最佳的加入量。
|
|
|
|
1 |
宣天鹏,闵丹,霍影;稀土金属Y对真空熔结Ni基涂层显微组织和耐磨性的影响[J];摩擦学学报;2005年02期 |
2 |
闵丹,宣天鹏;稀土对真空熔结镍基自熔性合金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J];稀有金属;2004年01期 |
3 |
徐向阳,徐滨士,刘文今,刘世参,周仲荣;薄带钎料真空熔结制备CoCrW耐磨涂层[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3年10期 |
4 |
宣天鹏,闵丹;稀土对真空熔结Ni基自熔性合金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J];中国稀土学报;2004年04期 |
5 |
吴仲行;胡展仪;;真空熔结技术在饲料加工机械上的应用[J];饲料工业;1991年08期 |
6 |
徐向阳,徐滨士,刘文今,刘世参,钟敏霖,周仲荣;用镍基薄带钎料真空熔结Cr_3C_2-NiCr涂层的组织和性能[J];材料工程;2003年07期 |
7 |
李志,曲敬信,吴仲行,周平安,邵荷生;真空熔结镍基合金涂层的组织结构及其高温磨损特性[J];材料工程;2000年01期 |
8 |
宣天鹏,闵丹,祖国全,向启琦;含钇真空熔结NiCrBSi合金涂层组织结构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5年04期 |
9 |
韩叔宝;;真空熔结工艺技术在金属制品行业的应用[J];金属制品;2008年03期 |
10 |
李志,赵振业,曲敬信,邵荷生,吴仲行;真空熔结铁基合金涂层的组织结构分析[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5期 |
11 |
吴仲行;;真空熔结技术[J];中国表面工程;1991年02期 |
12 |
陈强,尤清照,葛启录,肖振声;真空熔结镍基复合涂层的冲蚀磨损特性研究[J];中国表面工程;1999年04期 |
13 |
陈强,尤清照,葛启录,肖振声;W-Ni-Fe高比重合金的表面强化[J];钢铁研究学报;2000年02期 |
14 |
刘兴宇;冯意见;;CeO_2对真空熔结Ni-WC涂层组织及性能的影响[J];金属世界;2009年01期 |
15 |
钱耀川,丁华东,傅苏黎;碳化硼表面金属化初步研究[J];装甲兵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6 |
宣天鹏;霍影;闵丹;;稀土对真空熔结镍基复合涂层组织结构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06年11期 |
17 |
苏志俊;袁庆龙;曹晶晶;;稀土对镍基自熔合金真空熔结涂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09年14期 |
18 |
吴仲行;谢梅英;;ZIJIN真空熔结复合锤片[J];中国表面工程;1993年04期 |
19 |
卢金斌;;真空熔结镍基合金涂层性能的研究[J];表面技术;2006年06期 |
20 |
卢金斌;;真空熔结镍基合金的界面组织研究[J];真空;2006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