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汽车双前桥系统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
【摘要】:本文以消除重型汽车双前桥转向系统轮胎异常磨损等为目的,阐述了双前桥转向系统的运动学、动力学分析方法;在分析了双前桥重型汽车载荷分布和操纵稳定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前桥重型汽车轮胎均载应该满足的条件、双前桥重型汽车具备不足转向特性应该满足的条件;推导了双前桥转向梯形空间运动关系式、双摇臂机构空间运动关系式和双前桥汽车实际工况下的运动关系式,建立了转向梯形和双摇臂机构优化设计模型,编制了双前桥转向传动系统(转向梯形,双摇臂机构)优化算法。具体以ADAMS 12.0为分析工具,以MATLAB 6.5为设计工具,编制了相关的运作逻辑与算法,并且进行了系统模拟分析。本分析的结论和设计模型在某重型卡车上得到实际验证,结果表明了分析和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
|
|
|
1 |
高斌,许静静,叶南海;汽车转向梯形的Matlab设计及其结果分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4期 |
2 |
李晓豁;电动叉车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J];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
3 |
В.А.ПАВЛОВ;李春;;分开式转向梯形参数的选择[J];世界汽车;1980年06期 |
4 |
李玉民,过学迅!430074,王文家,徐锐良!471039;整体式转向梯形的运动分析及优化设计[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01年02期 |
5 |
卫贝尔,宋德朝;轮式工程机械底盘转向梯形的快速设计方法[J];工程机械与维修;2004年09期 |
6 |
高东升;分段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研究[J];四川工业学院学报;1990年Z1期 |
7 |
鲁和安,安晓鹃,彭彦宏,安立人;计及车轮侧偏刚度的汽车转向梯形优化[J];工业技术经济;1995年04期 |
8 |
赵晓光;具有断开式转向梯形的转向传动机构运动分析[J];汽车技术;1993年07期 |
9 |
姜明国,陆波;阿克曼原理与矩形化转向梯形设计[J];汽车技术;1994年05期 |
10 |
杜文亮;吴連有;陈树平;;转向梯形的参数优化设计[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2期 |
11 |
王志强,杨春风,卞学良,魏连雨,陈亮;汽车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分析的R-W方法[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4年01期 |
12 |
鲁和安,安晓鹃,洪哲浩,白雪;双横臂前独立悬架转向梯形断开点的确定[J];汽车技术;1995年07期 |
13 |
宋德玉,张兰锁,张伯俊;重型汽车转向梯形机构的优化设计[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1期 |
14 |
余俭之;;整体式转向梯形的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1989年01期 |
15 |
王伟刚,路喆;汽车转向梯形解析计算及CAD[J];客车技术与研究;1996年02期 |
16 |
王衍,张安义;C语言在小型车辆转向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大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
17 |
邬华芝;转向梯形机构的解析图解设计方法[J];常州工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
18 |
卞学良,常志宏;双横臂式悬架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计算机辅助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2期 |
19 |
严军华;;两端输出的断开式转向梯形的计算分析[J];轻型汽车技术;2002年03期 |
20 |
初亮,彭彦宏,鲁和安,代淑云;双横臂独立悬架转向梯形断开点位置的优化及分析[J];汽车工程;1998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