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控制的Smith预估器的改进研究和设计
【摘要】:本论文来源于国家863项目子项—高分子复合(BP)材料大口径管材、管件研制及产业化。BP复合管材作为一种新型管材,其生产工艺独特、新颖,当前国内外还没有为此而设计的过程控制自动化解决方案。论文结合BP复合管材的生产工艺特点和现场实际情况,设计了基于Omron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生产自动控制系统,运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针对成型机加热罩温度控制系统中存在的时滞容易造成控制系统不稳定这一具体问题,本文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在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中,广泛地存在着时滞。时滞的存在对工业控制系统的性能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当时滞较大时,用常规的PID方法难以取得良好的控制效果,甚至出现不稳定现象。因此,如何改善时滞控制过程的控制品质一直是控制界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关注的课题。
Smith预估器从理论上解决了时滞补偿的问题,但由于其对模型的误差十分敏感,鲁棒性较差,因而限制了它在工业控制中的广泛应用。模糊控制具有不需要被控对象精确数学模型和鲁棒性强的优点,但它不能从本质上克服时滞。本文对如何利用模糊控制改进常规Smith预估器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并针对Fuzzy Smith预估控制在BP管材加热罩的温度控制中的应用进行了仿真实验。
|
|
|
|
1 |
孙峻,徐德民;基于Smith预估器的自适应广义预测控制[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2年02期 |
2 |
孙峻,徐德民;时滞对象的自适应Smith广义预测控制[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年11期 |
3 |
黄浩;;基于神经网络的Smith预估控制器[J];制造业自动化;2009年08期 |
4 |
张国范,朱晓萍,包新华;一种分析和设计Smith预估器的新方法及其应用[J];控制与决策;2001年03期 |
5 |
郑轲,孙一康;时滞过程控制算法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5期 |
6 |
杨波;马跃超;赵静敏;;一类时滞广义系统的鲁棒控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
7 |
王春晓;王凤和;李俊民;;多输入多输出非线性时滞系统的自适应鲁棒控制[J];工程数学学报;2006年03期 |
8 |
赵静敏;马跃超;杨波;徐亚楠;;有输入饱和因子的时滞混沌系统的鲁棒控制[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10期 |
9 |
韩绍坤,Nоviкov V.А .;时滞系统控制算法的改进[J];基础自动化;2000年06期 |
10 |
罗毅平;邓飞其;;不确定时滞分布参数系统鲁棒控制的LMI方法[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6年02期 |
11 |
郭书祥;张陵;;基于鲁棒可靠性的不确定时滞系统最优H_∞控制器设计[J];控制理论与应用;2006年06期 |
12 |
何杰,英锐男,盛占石;用于时滞不确定系统的自适应Smith预估器[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
13 |
朱培燕;;一种改进的Smith预估系统的H_2鲁棒控制[J];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
14 |
俞立,杨马英,陈国定,周德泽;不确定多时滞系统的无记忆鲁棒H_∞控制器的设计[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
15 |
程储旺;不确定性时滞大系统的分散鲁棒H_∞控制[J];自动化学报;2001年03期 |
16 |
王雨佳,王洪瑞;H_∞鲁棒控制在冷轧AGC中的应用[J];一重技术;2001年Z1期 |
17 |
刘飞,苏宏业,褚健;线性离散时滞系统鲁棒严格耗散控制[J];自动化学报;2002年06期 |
18 |
张明君,孙优贤;基于观测器的状态和控制输入不确定时滞系统的鲁棒镇定[J];信息与控制;1998年01期 |
19 |
刘晓伟;段广仁;;时滞离散切换系统的H_∞滤波(英文)[J];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6期 |
20 |
岳东,许世范,刘永清;脉冲时滞微分不等式及鲁棒控制设计中的应用[J];控制理论与应用;1999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