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摘要】: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战略环境评价的一个重要形式和内容,是对规划及其替代方案的环境影响进行规范的、系统的、综合的评价,并把评价结果应用于决策中。它应该贯穿于规划的整个过程,可以在规划的拟订、确立、实施过程中,乃至实施之后进行,从而评价规划在环境方面的影响和意义,提出环保对策和缓解措施,力求规划的实施能够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
目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缺乏实践经验,已完成的探索多涉及流域开发、城市建设、交通、水利等领域,且大多研究集中在概述国外研究与实践情况,缺乏符合我国规划制度的环评技术框架和指标体系的研究,针对旅游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研究也很少,多数只是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没有进一步深入的探索。而当前我国正处于旅游的大发展时期,深入系统地开展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对于推动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进程,尤其是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成熟与完善,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本文着眼于中观层次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探讨了有关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的一些具体问题,是将环境影响评价由建设项目层次向规划、政策层次延伸和拓展的一个尝试。其中如何评价旅游规划在环境方面的状况和程度,即规划应该由哪些指标来表征其环境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这些指标来评估目前规划的发展是否具有环境可持续性,是文中重点讨论的问题。本文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四个方面:
1、建立了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现状及战略环境评价开展情况的基础上,以现有统计资料和数据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本着系统全面性、科学性、独立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简明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参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及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具有层次性和独立性的旅游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即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环境质量—资源质量和开发—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其中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指标、生态环境指标、环境质量指标、旅游资源的质量和开发指标、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等。以上每一层次的指标还可进一
|
|
|
|
1 |
崔志民;;可行性研究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环境影响评价[J];环境保护;1986年07期 |
2 |
丁启夏;生物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植被调查[J];甘肃环境研究与监测;1988年03期 |
3 |
王桂玲;;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工程分析[J];环境保护;1991年01期 |
4 |
宋志宏;;环境影响评价中环保工程对策若干问题的探讨[J];能源环境保护;1991年04期 |
5 |
叶耐霜,陈德全;环境影响评价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初探[J];环境污染与防治;1994年06期 |
6 |
龙赓;化学热力学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判断某些残渣的稳定性[J];环境保护;1997年01期 |
7 |
王庆兵,马欣华;环境影响评价中应引入清洁生产评价[J];山东环境;2000年06期 |
8 |
程胜高,鱼红霞;增强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的探索[J];环境保护;2002年01期 |
9 |
;韶关年产60万吨木浆工程作出环境影响评价[J];中华纸业;2004年07期 |
10 |
董慧,常蓉;清洁生产与环境影响评价关系的探讨[J];云南环境科学;2004年S1期 |
11 |
肖思海,陈言武;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4年03期 |
12 |
赵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回顾与发展动态[J];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4年06期 |
13 |
孙艳军,陈新庚,彭晓春,桑艳鸿,覃玲玲;广州地铁工程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若干问题探讨[J];交通环保;2005年02期 |
14 |
李艳,王恩德,沈丽霞;矿山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程序探讨[J];环境保护科学;2005年04期 |
15 |
马玉林;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预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J];青海环境;2005年03期 |
16 |
赵河,窦艳敏;公路环境保护与环境影响评价[J];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
17 |
周旭红;浅析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J];能源环境保护;2005年05期 |
18 |
颜淼;孙秀敏;史晓菲;;石灰石矿山环评中清洁生产的应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2期 |
19 |
常玉海;袁志华;夏维;;农业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的理论探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S1期 |
20 |
韩福良;陈树召;周伟;张继周;;环境影响评价在矿区生态重建中的应用[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