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流量下的皖河流域纳污能力研究
【摘要】:目前,水功能区污染物排放控制和管理中采用的纳污能力指标是建立在单一流量下的纳污能力,同时计算纳污能力过程中又忽略了面源污染的影响因素,因而存在较大的不合理性。尤其是在流经面源污染物流失严重地区的皖河流域,汛期存在水质不达标现象,势必对安庆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发生威胁(皖河入江口下游不足500存在安庆石化水厂取水口),所以,为保护水源地和皖河流域四县(岳西、太湖、潜山、怀宁)的工农业发展提供水质合格的水源必须研究不同流量下的皖河流域纳污能力,为此开展了以下探索性研究:
(1)在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中运用单因子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对比分析,指出评价方法的优点和缺陷,提出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
(2)参考大量文献中的参数,分别对城镇地表径流、化肥农药使用状况、农村生活污水及固体废弃物、水土流失和分散式饲养禽畜废水引起的皖河流域的面源污染物量进行匡算,并统计面源污染物入河总量在入河污染物排放总量中的贡献率。
(3)计算了不同流量下的水域纳污能力,并进一步研究流量与纳污能力之间的存在的关系。
(4)分析计算面源污染物的存在下的纳污能力剩余量变化情况,指出水功能区污染物总量控制与管理中应对此给予重视。
本文可以为其他水功能区的纳污能力计算提供参考,尤其考虑了不同流量和面源污染对纳污能力影响,对水功能区污染物总量控制与管理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