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干扰抑制的汽车电动助力转向与主动悬架系统的集成控制研究
【摘要】: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受到的很多外界干扰会导致其操纵稳定性、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等整车性能下降。本文考虑到其中几种重要的干扰因素,结合线性和非线性H_∞控制理论,设计出电动助力转向(EPS)与主动悬架系统(ASS)的输出反馈H_∞控制器,改善了车辆的操纵稳定性、转向轻便性和行驶平顺性,同时很好地抑制了车身姿态变化。首先,建立基于横向和垂向动力学的九自由度非线性整车模型,并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其次,考虑到非线性系统的复杂性和系统设计的局限性,将系统非线性部分视为模型的不确定性因素,选择相应的加权函数和不确定性界函数,建立增广被控对象矩阵,将鲁棒性能控制问题转化为标准的H_∞控制问题。再次,为改善车辆转向和侧风工况下的整车性能,利用L_2增益干扰抑制的方法设计出EPS与ASS的非线性输出反馈H_∞控制器,并在驾驶员-汽车-道路闭环系统中对所设计的控制器进行了仿真验证。最后,在EPS和ASS集成电控硬件系统的基础上,根据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编写相应的软件,并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试验结果再次验证了集成控制器的有效性。
|
|
|
|
1 |
余卓平,孟涛,陈慧,张立军;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J];汽车技术;2005年09期 |
2 |
牛丽;刘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设计论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9期 |
3 |
陈慧;马跃强;王磊;;旋转变压器位置检测在EPS中的应用[J];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04期 |
4 |
张增年;陈无畏;郁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神经网络变结构控制器[J];农业机械学报;2007年07期 |
5 |
刘敏;臧怀泉;田超;高为;;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开发与设计[J];电子测试;2008年05期 |
6 |
史剑宗;王小青;许南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
7 |
宋海峰;张国印;;TD340芯片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应用;2009年04期 |
8 |
王敬;王勇;;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抗干扰技术初探[J];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
9 |
晋兵营;宁广庆;施国标;;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发展综述[J];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2010年01期 |
10 |
仇屹珏;陈靖芯;;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实验台架的设计[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
11 |
黄正丹;刘和平;郭翰中;;基于卡尔曼滤波的电动助力转向电机控制[J];微特电机;2010年12期 |
12 |
丁志刚;钟勇;;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动力学建模与分析[J];海峡科学;2010年12期 |
13 |
恒庆海,鲁婧,恒庆珠,贺家李;H_∞ 控制理论在过热汽温控制中应用的研究[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1999年01期 |
14 |
唐朝晖,谢永芳,桂卫华,吴敏;分散H_∞控制的LMI方法[J];武汉汽车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
15 |
徐建平;何仁;;电子控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研究与发展[J];轻型汽车技术;2003年03期 |
16 |
季学武,马小平,陈奎元;EPS系统性能试验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
17 |
王元聪
,李伟光;基于DSP的电动助力式转向系统(EPS)控制原理及策略研究[J];电气时代;2005年08期 |
18 |
唐新蓬;杨树;;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与汽车转向盘力特性的仿真研究[J];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年12期 |
19 |
唐新蓬;杨树;;基于横摆角速度反馈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初步研究[J];广西工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
20 |
汪贵行;;丰田锐志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原理与检修[J];汽车维修与保养;2006年1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