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基于二次正交回归实验的电场活化聚合物变形特性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陈娟  
【摘要】:电场活化聚合物是电子型电活性聚合物中的一类膜状的绝缘塑料,其富有弹性、重量轻、驱动效率高、抗振动性能好,类似动物的肌肉诸多特点。特别是它在直流电场作用下会产生大幅度的应变,其变形率远大于压电陶瓷等传统的电致伸缩材料的特点,这就使得这类材料具备了作为微型机械中电致动器(Actuators)基础材料的可能性,甚至被视为将来在机器人、特别是微型机器人中作为制造人造肌肉的理想材料;同时也是构造未来更具柔性的微驱动器的最具优势的材料之一,在医疗、仿生机械微驱动和传感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由于我国国内对电场活化聚合物的研究尚处在起步研究阶段,因此,我们开展了对电场活化聚合物变形特性的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以电场活化聚合物的选择到材料特性的试验研究为基础,采用二次正交回归试验方法建立了电场活化聚合物变形的模拟仿真数学模型,在AutoCAD平台上用Visual Lisp语言开发了电场活化聚合物变形机理模拟仿真程序,不仅有效地验证了对电场活化聚合物变形机理的研究结论,而且证明二次正交回归的试验方法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可行的,模拟仿真的效果令人满意。 本文的创新之处是通过实验定量地研究预应力大小对材料变形的影响,包括降低麦克斯韦应力、加快响应速度、减小介电常数、减少变形等等,这些影响在国外文献中曾定性地提及,但定量的分析未见报道,我们大量的实验数据充分填补了所缺的此项空白,从而为将来电场活化聚合物在不同场合的实际应用、特别是实现任何复杂运动、开发出任何复杂产品在动力学应用方面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郝丽娜;高建超;刘洪涛;;基于悬臂共振法的IPMC杨氏模量的动力学测定方法[J];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10期
2 曾少鹏;万小军;彭文屹;;形状记忆合金及其在航空工业上的应用(二)[J];热处理技术与装备;2011年04期
3 ;会呼救的混凝土[J];科技与企业;1997年03期
4 ;形状记忆聚合物研究获新进展[J];塑料科技;2011年08期
5 李爱群;陈鑫;左晓宝;;铁磁形状记忆合金研究进展与展望(Ⅲ):应用研究[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11年03期
6 曹进;张庆生;;食品接触材料及物质仪器检验概述[J];中国药事;2011年07期
7 ;新智能材料能自我修复划痕清理污点[J];硅酸盐通报;2011年03期
8 朱一帆;;服装业未来的智能化发展趋势[J];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06期
9 陈定方;卢全国;梅杰;舒亮;刘坤;;Galfenol合金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机械工程;2011年11期
10 张赋;李旭东;李晓东;;微胶囊自修复材料塑性参数的研究[J];甘肃科技;2011年11期
11 刘晓霞;辛斌杰;;纳米智能纺织材料的制备与产品开发[J];上海纺织科技;2011年05期
12 何国田;廖昌荣;王平;宋莉;李明;;非圆形磁性颗粒对磁流变脂剪切应力的影响及其计算模型研究[J];功能材料;2011年09期
13 曹左群;唐敏捷;沈青;;自愈合聚合物材料的研究进展 Ⅱ.热塑性聚合物的自愈合机理[J];广州化学;2011年02期
14 鲁俊;梁英;汤尚文;;魔芋葡甘聚糖/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互穿聚合物网络水凝胶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襄樊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15 黄媛梅;梁莉;李平;;智能给药系统的研究概况[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年09期
16 ;[J];;年期
17 ;[J];;年期
18 ;[J];;年期
19 ;[J];;年期
2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亲民;;智能材料——传感器与传感器技术、材料的发展方向[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智能材料和磁性材料[A];2010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冷劲松;刘彦菊;杜善义;;智能复合材料及其应用[A];复合材料:创新与可持续发展(上册)[C];2010年
4 石鹏;董春迎;;一种可变体飞行器的变形方案研究[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勇;魏泳涛;;智能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A];四川省振动工程学会2002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6 花禄森;;关于智能可变形导弹的几点思考[A];智能可变形飞行器发展前景及我们的选择——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2)[C];2009年
7 唐少容;周岱;黄真;;智能材料用于结构振动控制的数值模拟分析[A];第十一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冷劲松;;智能材料及仿生结构的研究[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上)[C];2007年
9 熊超;吕建刚;张进秋;唐伟;;磁流变智能材料的特性、机理及其应用研究[A];复合材料:生命、环境与高技术——第十二届全国复合材料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张建华;陶德华;张毅;张直明;;电流变液的工程应用[A];第六届摩擦学工矿企业润滑技术工业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娟;高精度电子组装设备中智能材料驱动器的建模与控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陈琳;磁流变弹性体的研制及其力学行为的表征[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3 符晶华;光纤光栅智能材料、结构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4 刘瑞;微结构材料力学性能的微拉伸系统与测试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闫东鹏;无机/有机复合超分子层状光功能材料的组装及性能:实验与理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2年
6 孙东亚;光纤智能材料、器件与智能锚索结构系统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7 关群;智能材料结构的多场耦合问题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8 吕泳;碳纤维智能束的功能特性及其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9 信思金;基于光纤光栅和小波包分析的智能材料与结构损伤识别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李新宇;基于ADSM的电子电器产品设计方法与主动拆卸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爽;智能材料二维问题的状态空间解[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王子安;智能材料与工程结构的动力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3 魏俊杰;有限元分析在主动拆卸结构设计中的应用[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娟;基于二次正交回归实验的电场活化聚合物变形特性的建模与仿真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5 王镜镜;智能翼肋动态形状控制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6 黄满华;基于碳纤维混凝土(粗骨料)压敏性的交通测速系统的研究[D];汕头大学;2005年
7 黄群;基于压电作动器的主动隔振系统理论与仿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8 何帆;超磁致伸缩智能构件热变形控制技术及装置开发[D];浙江大学;2012年
9 王涛;智能结构分析的样条有限点法[D];广西大学;2005年
10 袁淑娟;智能材料驱动的护理机器人控制系统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志英;英研究用智能材料制造手机[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马文方;智能材料:21世纪竞争的关键所在[N];中国计算机报;2010年
3 刘霞;新智能材料能自我修复划痕清理污点[N];科技日报;2011年
4 刘霞;“智能材料”可使蛋白质形成晶体[N];科技日报;2011年
5 王志彦;智能材料大演兵[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6 窦光宇;应用广泛的智能材料[N];中国建材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王瑛;智能材料——让火车跑得更快更安全[N];河北日报;2001年
8 邓钰;浅谈智能包装材料与应用[N];中国包装报;2010年
9 胡兴军 林燕;智能包装的分类[N];中国包装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冯永锋;寻找纳米技术工程化的通路[N];光明日报;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