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nO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
ZnO薄膜是一种具优良的压电、光电、气敏、压敏等性质的材料,在透明导体、发光元件、太阳能电池窗口材料、光波导器、单色场发射显示器材料、高频压电转换、表面声波元件、微传感器以及低压压敏电阻器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用途。ZnO薄膜的制备方法多样,各具优缺点,而薄膜性质的差异不仅取决于不同的掺杂组分,并与制备工艺紧密相关。本文研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备ZnO薄膜:一是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制备ZnO薄膜;二是采用离子束溅射锌膜然后在氧气氛炉中退火氧化制备ZnO薄膜。
第一章介绍了ZnO薄膜的晶体结构、制备方法、性能以及关于ZnO薄膜的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概况。
第二章研究射频磁控溅射和离子束溅射制备ZnO薄膜。内容包括射频磁控溅射的基本原理和离子束溅射的基本原理,射频磁控溅射ZnO薄膜制备的基本过程,离子束溅射制备ZnO薄膜的过程。
第三章研究射频磁控溅射工艺参数以及退火工艺对ZnO薄膜结构、形貌的影响。工艺参数方面主要是通过对沉积时间分别为30min和60min的ZnO薄膜的结构与形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随着溅射时间的增加,薄膜的结晶性得到改善,颗粒尺寸增加,薄膜表面粗糙度降低,其次退火工艺方面研究了未退火的ZnO薄膜和经600℃退火的ZnO薄膜结构与形貌上的区别,发现经退火处理的ZnO薄膜结构致密,颗粒尺寸均匀化,表面粗糙度降低。
第四章研究了采用离子束溅射法制备ZnO薄膜。研究了工艺参数,退火温度,保温时间,衬底,单枪溅射以及二次溅射处理对ZnO薄膜结构、形貌、导电性的影响。工艺参数方面主要对溅射时间分别为30,60,120min的ZnO薄膜结构与形貌进行分析,发现随着溅射时间增加,薄膜的结晶性得到改善,颗粒尺寸变大,表面粗糙度下降;分析了在石英玻璃衬底上的ZnO薄膜在不同温度下退火的结晶性,发现随着退火温度的改变,薄膜的生长取向有所改变;退火工艺中保温时间增加导致薄膜的颗粒尺寸变大,薄膜表面粗糙度下降;不同的衬底导致薄膜的生长情况也不一样;通过对比单枪溅射和二次溅射制备的ZnO薄膜的结构与形貌,发现二次溅射后的薄膜XRD峰强度减弱,但是二次溅射后的ZnO薄膜的表面粗糙度降低。
第五章通过对比射频和离子束溅射两种方法制备的ZnO薄膜的结构,表面形貌以及导电性,发现射频磁控溅射制备的ZnO薄膜在取向性,表面粗糙度以及电阻率方面的表现优于离子束溅射制备的ZnO薄膜。
|
|
|
|
1 |
叶勤;吴奎;;退火温度与ZAO透明导电薄膜晶体结构及特性关系的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6年03期 |
2 |
刘壮;林晶;孙智慧;高德;;缠绕式射频磁控溅射聚酯(PET)表面沉积氧化硅(SiO_x)薄膜的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S1期 |
3 |
袁晓梅;闫鹏勋;孔凡成;方延平;郑晓慧;;氮气分压对Cu_3N薄膜性质的影响[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8年02期 |
4 |
杨滨,许思勇,张永俐,赵永丰,余英;离子束溅射制备Pt/C催化电极材料的结构和电化学性能[J];贵金属;1999年01期 |
5 |
黄佳木,董建华,张兴元;工艺参数对RF磁控溅射沉积铝掺杂氧化锌薄膜特性的影响[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3年02期 |
6 |
黄佳木,董建华;磁控溅射沉积透明导电薄膜的结构及光电特性研究[J];上海金属;2003年05期 |
7 |
黄佳木,董建华,张新元;透明导电ZnO:Al(ZAO)薄膜的结构及光电特性研究[J];太阳能学报;2003年06期 |
8 |
王萍;李弢;谢波玮;古宏伟;;射频磁控溅射制备Ba_(0.7)Sr_(0.3)TiO_3薄膜的表面结构调控[J];稀有金属;2007年01期 |
9 |
林洪峰,谢二庆,马紫微,张军,彭爱华,贺德衍;射频溅射法制备3C-SiC和4H-SiC薄膜[J];物理学报;2004年08期 |
10 |
周文龙;D712仪器片簧结构误差分析[J];轴承;1990年05期 |
11 |
吴士冲,何富坚;高速舰艇尾部结构振动频率储备及减振[J];舰船科学技术;1992年04期 |
12 |
凌器成;7.5t节能退火炉设计与应用[J];工业加热;1992年04期 |
13 |
苏风鸣;两用车底炉的设计及应用[J];工业加热;1993年03期 |
14 |
张文格,李永泰,李鲲;机械密封环端面变形的有限元计算及实验研究[J];石油化工设备;1993年04期 |
15 |
曲永恒;德国NMA厂复式落料模结构剖析[J];中小型电机;1994年01期 |
16 |
戴余忠;地铁车站结构逆筑法的设计与施工[J];建筑施工;1994年05期 |
17 |
杨海龙,刘金泉,赫新华,李积继;谈电机产品的包装[J];防爆电机;1995年01期 |
18 |
程永陆;DE500型三相交流电传动调车内燃机车[J];国外内燃机车;1995年07期 |
19 |
陈连栋;WDS-100B型电子万能试验机的微机测控集散系统的组成和结构原理[J];株洲工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
20 |
纪箴,钱律,张崇方,余宗森;国产与进口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的结构和性能[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