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动态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吴骏  
【摘要】: 自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冷战结束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国际经济、政治、军事等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世界两大主题,原有的一些经济理论已不适应于新的形势,需要重新审视,尤其是汇率决定理论。1994年后中国步入市场经济体制,中国政府宣布人民币汇率实行以供求关系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实质上是要求在遵循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势的同时烫平人民币汇率短期波动。但由于缺少一个正确的人民币长期汇率决定理论,中国政府无法判断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走势,所以被迫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导致人民币陷入被动升值的困境。 在现有的长期汇率决定理论中,购买力平价(PPP)学说最具有说服力。但由于中国目前尚不满足静态PPP理论(即绝对PPP理论和相对PPP理论)的前提条件,所以静态PPP理论不能很好解释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走势,迫切需要我们构建一个新的人民币长期汇率决定理论。本文在已有的购买力平价学说研究成果基础之上,系统地提出了动态PPP理论,并运用该理论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结合中国实际,建立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本文主要内容有: 1.在“一国的可贸易品价格与国际上可贸易品价格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前提条件下,建立了一个理论模型,从经常账户平衡角度提出了动态PPP理论。然后对Solow经济增长模型和传统的货币模型进行了修正,并运用其修正后模型和资产组合模型分别从资本和金融账户平衡角度、资本存量角度证明了动态PPP理论是成立的。 2.利用了发达国家、拉美“四国”和东亚经济增长较快的国家和地区的时间序列数据,世界各国相对价格水平截面数据和中国数据为例,对动态PPP理论进行了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动态PPP理论是成立的,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 3.运用动态PPP理论结合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建立了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并用修正前后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对中国宏观经济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只有运用修正后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分析中国经济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4.运用动态PPP理论对人民币汇率走势作出了分析,其结果表明,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人民币不贬值的根本原因是人民币价值被严重低估,升值将是人民币汇率的长期趋势。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吴骏;赵娜;张丽;;基于2005年ICP数据分析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势[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武林爱,李静萍;试析现行人民币汇率问题[J];山西财税;2003年04期
3 ;林毅夫:人民币过快升值对经济危害巨大[J];中国市场;2008年03期
4 ;什么导致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七连阴”?[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中国人民银行塘沽中心支行课题组;王伟亮;杨翀;;滨海新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发展前景分析及建议[J];银行家;2011年03期
6 陈彪如;人民币汇率改革初探[J];上海金融;1989年08期
7 刘巍;人民币汇率下调正效应问题的商榷[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8 黄万亮;;人民币汇率下调后 外汇调剂市场动态浅析[J];中国金融;1990年06期
9 雷继唐;;试谈制定人民币汇率的依据[J];华北金融;1992年04期
10 徐小松;;我国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与人民币汇率的走向[J];经济问题探索;1993年07期
11 杨兴斌;;对人民币汇率若干问题的探讨[J];价格月刊;1993年12期
12 陈立军;李巍;;潮涨潮落话国币[J];决策与信息;1994年06期
13 张国平;外汇形势与人民币汇率走势分析[J];福建金融;1995年08期
14 王忠芳,张亚玲;人民币汇率继续升值对我省经济的影响[J];青海金融;1995年07期
15 刘伟强;人民币汇率并轨对我国外贸的影响[J];国际市场;1995年11期
16 黄平晁;;当前外汇市场行情分析及走势预测[J];经济改革与发展;1995年06期
17 孙永生;;人民币汇率二律背反现象及成因试析[J];天津金融月刊;1995年07期
18 韩继云;浅谈人民币汇率“隐形双轨制”[J];管理现代化;1996年03期
19 韩继云;浅谈人民币汇率‘隐形双轨制’[J];引进与咨询;1996年03期
20 杨帆;;人民币汇率能否实行跨世纪的稳定[J];中国国情国力;199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綦刚长;;金融危机条件下的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逯新红;;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政策建议[A];中国与世界年中经济分析与展望(2010)[C];2010年
3 汪争平;;人民币实际汇率调整对深圳经济的影响[A];2003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特区发展与国际化问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秦迎霞;边策;吴润衡;;人民币升值条件下的纺织品贸易中存在J曲线效应吗[A];中国数学力学物理学高新技术交叉研究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席彦群;;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企业现金流的影响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郑建明;;汇率理论的最新发展及汇率变动的资产价格效应——兼论人民币升值压力下的宏观调控思路[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焦娜;郭其友;;人民币汇率升值对劳动市场从业率影响的动态弹性分析[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林斌;;央行最优干预下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基于信号效应和资产调整效应的动态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周艳;刘红;;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江苏省外贸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基于贸易引力模型[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易波;李玉洁;;试论美国在WTO/DSM非违法之诉内解决人民币汇率争端的不可行[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骏;动态购买力平价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2 唐亚晖;人民币汇率失调的测算及汇率传递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周艳;汇率变动、贸易失衡与政策选择:中国的经验[D];厦门大学;2007年
4 杨雪峰;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波动效应与稳定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俞开江;人民币“双率”调整与我国贸易收支平衡调控研究:理论与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谷宇;人民币汇率体制变革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D];吉林大学;2008年
7 李雅丽;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出口商品价格影响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李志慧;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价格传递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9 张斌;90年代的国际收支:原因、趋势与政策[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刘凤娟;人民币汇率、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与经验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龙;人民币汇率问题对中美经贸关系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0年
2 张华;基于弹性价格货币模型的人民币汇率失衡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3 叶莉;中国入世,人民币汇率调整与汇率制度改革[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4 董萍;人民币汇率体制探讨[D];东北农业大学;2000年
5 孙定一;人民币汇率的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分析[D];山东大学;2010年
6 关晓红;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7 徐万教;人民币汇率变化对中国经济增长影响[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8 伍梓延;WTO与IMF框架下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9 朱艳嫣;新时期人民币汇率制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2年
10 余燕;人民币汇率长期走势分析和预测[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独立经济学家 向松祚;人民币汇率“低估”无涉金融危机[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陆前进;人民币汇率又到三岔路口[N];民营经济报;2008年
3 记者 熊争艳 孙奕;人民币汇率最近波动“完全正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 马红缦;人民币若贬值不利危机应对[N];市场报;2008年
5 兴业银行 鲁政委;人民币汇率波幅扩大箭在弦上[N];上海证券报;2008年
6 记者 刘佳 黄竞仪;人民币汇率“保尔森效应”彻底打破[N];北京商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葛春晖;人民币汇率再现跌停[N];中国证券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张勤峰;人民币汇率走软预期激发造船板块反弹[N];中国证券报;2008年
9 见习记者 李雨谦;专家建议扩大人民币汇率波幅[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赵彤刚;人民币汇率将保持基本稳定[N];中国证券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