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ZnO/AlN双层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巫邵波  
【摘要】: ZnO薄膜是一种直接带隙宽禁带(3.37eV)半导体材料,具有高的激子束缚能(60meV)。它在光电、压电、气敏、压敏等方面性能优异,热稳定性高,目前已在气敏器件、表面声波器件和压敏器件等方面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目前,由于Si与ZnO的晶格常数及热膨胀系数的失配度均很大,难以实现高质量ZnO薄膜的外延生长,采用中间缓冲层是一种值得研究的工艺。 本文第一章简要介绍了ZnO薄膜的晶体结构、性能以及常见的ZnO薄膜制备方法,概述了ZnO作为一种新型薄膜材料的应用前景。 第二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溅射机理以及磁控溅射镀膜和离子束溅射镀膜机理和工艺特点,薄膜的沉积过程。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制备AlN缓冲层和ZnO薄膜的实验过程,同时简要介绍了实验中用到的薄膜表征技术。 第三章研究了射频磁控溅射制备AlN缓冲层的工艺,分析了工作气压、衬底、溅射时间、退火温度对缓冲层结构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工作气压下AlN缓冲层的AFM形貌。结果表明,0.2Pa下制备的AlN缓冲层适合于(002)择优取向生长的ZnO薄膜的制备。 第四章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制备了ZnO/AlN双层膜,研究了薄膜的结构、形貌及光电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相同工艺下制备的ZnO/Si薄膜,双层膜的生长取向依然是(002),应力减小,结晶质量更好,晶粒平均尺寸增大、均方根粗糙度减小,电阻率变小。AlN缓冲层溅射时间为60min和90min时,ZnO层质量较优,60min时最好。室温荧光光谱显示,所有样品均有372nm附近的紫外本征峰、440nm和464nm附近的蓝光发射峰,未见绿光发射。AlN缓冲层溅射时间为60min和90min的ZnO/AlN/Si双层膜的本征峰与蓝光发射峰强度比较高,薄膜的结晶质量较好。 第五章采用先离子束溅射Zn金属膜,后氧气氛退火(600℃)的二步法制备了ZnO/AlN双层膜,并研究了其结构和光电性能。结果表明,在相同工艺下制备的ZnO/Si薄膜呈多晶态,而双层膜为(002)择优取向生长。与单层膜相比,ZnO/AlN双层膜的电阻率更小。在室温荧光光谱中,离子束溅射制备的两种薄膜样品均出现了紫外本征峰和蓝光发射峰,但ZnO/Si薄膜中出现了主要来自于氧空位缺陷的绿光发射。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9条
1 巫邵波;李合琴;王淑占;顾金宝;赵之明;;射频磁控反应溅射制备ZnO/AlN双层膜的结构和性能[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08年02期
2 徐骁力;双层膜充气温室[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7年05期
3 吴自勤;吴强;轩植华;;铟—镓/锗与铟—镓/碳双层膜加热后的结构变化[J];电子显微学报;1984年04期
4 谢长征;张国伟;余昌永;;非对称界面耦合对LaCoO_3/LaMnO_3双层膜性能调控研究(英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21年09期
5 陈亚霏;刘世琦;刘颖颖;钱胜艳;刘星辰;张现征;任煜倩;秦瑜;;春季双层膜覆盖对独头蒜形成及品质的影响[J];山东农业科学;2016年07期
6 韩志友;;尺寸对铁电双层膜电滞回线的影响[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7 高宏,罗国安,冯军,Ottova,A.L.,Tien,H.T.;硫醇-磷脂混合双层膜的电化学性质及其与蜂毒素的相互作用研究[J];化学学报;2001年02期
8 冯广和;双层膜充气温室[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8年08期
9 韩兴,李刚;固体载体支承的双层膜系统[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1995年03期
10 ;水稻有孔双层膜育苗[J];新农业;1990年12期
11 于宝江 ,刘富民 ,肖莲香;水稻有孔双层膜育苗[J];新农业;1988年03期
12 韩志友;;铁电双层膜极化与介电极化率的尺寸效应[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13 徐骁力;双层膜充气温室运行成本分析[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1997年07期
14 刘进生;我国的塑料双大棚和美国的充气双层膜温室[J];长江蔬菜;2000年01期
15 蔡宝根;;蔬菜双层膜覆盖育苗及早熟栽培[J];上海蔬菜;1990年03期
16 崔莲;邱忠阳;李瑞英;刘永皓;李玉春;夏遵义;胡同瑞;吕天全;;铁电双层膜的反转动力学行为[J];物理学报;2014年05期
17 汪红;羊小海;王青;王柯敏;;表面活性剂和有机小分子对固体支撑双层膜的影响[J];化学传感器;2008年02期
18 冯宜信;铁电双层膜中的极化翻转与极化梯度[J];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19 朱丽敏;陈克明;潘树增;王忠华;;双层膜栽培条件对葡萄物候期及果实理化品质的影响[J];现代园艺;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李朋华;魏锋;吴轩;张玮莹;郑万泉;;外泌体与模型细胞膜相互作用的和频振动光谱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生物物理化学会议(NCBPC5)摘要集[C];2018年
2 李玉;杨佳;余先强;陈峰;唐自清;朱琳;秦刚;陈强;;基于纳米复合水凝胶与聚合物基质间韧性粘附的可控形变双层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高聚物分子与结构表征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18年
3 李秀媛;马列;李陆艳;李乾;高长有;;胶原不对称抗菌双层膜的制备及性能研究[A];201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主题F-生物医用高分子[C];2015年
4 吴自勤;吴强;轩植华;;铟—镓/锗与铟—镓/碳双层膜加热后的结构变化[A];第三次中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二)[C];1983年
5 陈美玲;贺强;;湿度响应碳纳米管/聚乙烯醇双层膜软体驱动器[A];中国化学会第30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二十四分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C];2016年
6 何永洪;周密;袁金颖;石高全;;聚吡咯/金纳米粒子双层膜的合成及性质研究[A];2005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黄燕;邱宏;潘礼庆;田跃;王凤平;吴平;;热处理对Au/Cr双层膜特性的影响[A];2003年纳米和表面科学与技术全国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8 王雅新;王一星;田卫;徐金;李旗;胡安;鹿牧;;Co/Co_3O_4双层膜的磁性能研究[A];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袁淑娟;周仕明;;CoNi/FeMn双层膜的铁磁共振线宽研究[A];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吴峰;张庶元;陈志文;谭舜;李凡庆;;Al/Ge双层膜分形晶化及阻抗特性研究[A];1996年中国青年学者物理学讨论会——薄膜材料与物理论文集[C];1996年
11 陆竞英;赵青南;董玉红;;溶胶-凝胶法制备玻璃基SnO_2-SiO_2/SiO_2双层膜及增透性能研究[A];2013全国玻璃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2 单荣;林唯唯;殷立峰;田传山;桑海;周仕明;;CoCr/FeMn双层膜的交换偏置和矫顽力[A];第四届全国磁性薄膜与纳米磁学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3 张宏淑;苑世领;孙继超;杜娜;侯万国;;十二烷基硫酸钠囊泡双层膜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六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四分会:胶体与界面化学中的理论问题[C];2017年
14 李伯泉;郑斌;吴自勤;;a-Ge/Al双层膜中分形和退火温度的关系[A];第七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1993年
15 陈志文;张庶元;谭舜;李凡庆;卢江;吴自勤;;蒸镀次序对Pd、Ge双层膜固态反应的影响[A];第八次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摘要集(Ⅱ)[C];1994年
16 王晓宇;王海;郑鹉;贺淑莉;姜宏伟;;CrPt/FePt双层膜的交换耦合[A];2009中国功能材料科技与产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7 郝长春;孙润广;张静;;DOPC、DOPE和神经酰胺对鞘磷脂/胆固醇双层膜结构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超分子组装与软物质材料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18 任嗣利;杨生荣;赵亚溥;;STA-APS自组装双层膜的制备及其摩擦特性[A];第七届全国摩擦学大会论文集(二)[C];2002年
19 陈志文;张庶元;谭舜;李凡庆;田明亮;;Au/a-Ge双层膜分形晶化及其Ⅴ-Ⅰ非线性研究[A];1996年中国青年学者物理学讨论会——薄膜材料与物理论文集[C];1996年
20 张庶元;王晓平;陈志文;吴自勤;;a-Ge/Au双层膜分形形成的TEM原位研究[A];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发展回顾[C];201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蒋益明;金属有机双层膜传质规律及其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2 单荣;铁磁/反铁磁双层膜中矫顽力及磁性多层膜中垂直磁各向异性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3 焦巍;寒旱区典型双层膜日光温室土壤-作物-环境水热系统试验与模拟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21年
4 惠歌;人参皂苷分子与生物膜作用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5 董阳;天然高分子复合膜及皮肤支架载药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10年
6 李天晶;离子注入单晶ZnO,TiO_2基改性和Li_(0.2)Zn_(0.8)O/Al_(0.15)Zn_(0.85)O双层膜光电特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7 焦志伟;平整与非平整基底表面磁性薄膜的物理特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8 周岩;导电聚合物—聚吡咯/透明质酸生物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和生物相容性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进修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巫邵波;ZnO/AlN双层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年
2 干觐瑞;基于粗粒度分子动力学的脂质双层膜建模方法及电穿孔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3 马俊;镍铜纳米双层膜表面刮擦行为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9年
4 刘佳音;吡咯结构纳米色素生物制备的过程调控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9年
5 姜冰雪;低温等离子体改性技术对蛋壳粉/玉米淀粉—聚乳酸双层膜性能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8年
6 弓子召;界面耦合强度对Co/Ni双层膜磁性影响的研究[D];燕山大学;2018年
7 程晓红;Fe基软磁双层膜微结构及磁性的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8 路敏;镍钨磷双层膜的制备、腐蚀行为和力学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9 孙炜竟;含铁电间界耦合的铁电双层膜的极化和介电性质的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胡智萍;固体支撑脂质双层膜与β-淀粉样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11 刘寒琪;小窝蛋白-1在不对称双层膜模型中的动力学行为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5年
12 汪红;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固体支撑双层膜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3 赵雪莹;对二硬脂酰异丙基二甲基硫酸甲酯铵双层膜微观结构及添加剂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19年
14 高勇;AZO/FTO双层膜的制备及抗还原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15 强晓伟;磷脂分子双层膜在溶液中的形成机制及其力学性质研究[D];温州大学;2017年
16 吕婷婷;TiO_2/FTO双层膜的光电性能及抗还原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6年
17 陈红燕;CoFe/CrPt双层膜交换偏置体系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18 王俊杨;磁性双层膜的格林函数理论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19 曹恩琪;磁性双层膜系统交换偏置行为的研究[D];东北大学;2011年
20 刘野;Cu/Ag双层膜沉积与拉伸变形的分子动力学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