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DF2滤棒成型机改进设计研究
【摘要】:
AF2/KDF2/HCF80型滤棒成型机组为我国80年代末从德国HAUNI公司引进的过滤嘴生产设备。由于受到设计年代技术水平的限制,经过十几年的应用,原有设备逐渐显示出技术上的局限性,电器故障率高,传动系统不稳定,导致滤棒质量不稳定,越来越不适应目前生产要求。本文对当前国内外滤棒成型机情况进行了调研,重点分析了KDF2滤棒成型机存在的问题,阐述了KDF2滤棒成型机改进设计研究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参照国际上先进的高速滤棒成型设备的设计原理,结合国内市场的设备维修及产品质量需求,根据现役KDF2机组的特点,运用伺服传动系统的优良特性及PLC在工业控制中的优势,设计了全新的电气控制系统,并对动力与传动系统进行了全面改进设计,提出了KDF2滤棒成型机主电机的变频改造、AF2开松机的两对开松辊、一对输送辊伺服系统独立驱动、增塑剂甘油泵、热熔胶泵独立驱动,冷胶(内线胶)供应机构自流式供应、动态换纸系统不降速搭及盘纸拖动辊伺服改造、布带气缸涨紧改造、刹车系统电阻制动方式改造等设计方案和研究思路。通过试验研究验证,改进设计系统地提升了原设备的技术水平。
本文提出的改进设计方案和研究举措在现役机器上实施了改造,并做了改进前与改进后数据比较,效果显著。同时,本文对该类型机器的提速改造、直径在线测控系统及上位机通讯做了相关探讨与展望,以便今后进一步改进与技术升级。
|
|
|
|
1 |
高纯金;进口二醋酸纤维丝束的检验方法及其对成型工艺的指导作用[J];烟草科技;1995年03期 |
2 |
尹大锋,赵训焰;新型滤棒降焦添加剂的研究[J];烟草科技;1999年02期 |
3 |
;以国产3·OY/35000D醋酸纤维制造滤棒[J];深圳特区科技;1998年02期 |
4 |
刘诗健;滤棒重量与吸阻、硬度的关系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0年10期 |
5 |
古尚开;2.2Y/31000型醋纤丝束滤棒的成形实验[J];烟草科技;2003年06期 |
6 |
罗吉六;滤棒产率统计控制图和工艺更改[J];烟草科技;1999年02期 |
7 |
顾惠珠, 饶世禄;一种新型的丙纤滤棒加工润滑剂[J];烟草科技;1994年05期 |
8 |
牛华英;输液生产中两种过滤工艺的比较[J];山东医药工业;1998年01期 |
9 |
韩云辉,李东明,李卫国,于川芳;高透气度成型纸对滤棒成型加工与测量的影响[J];烟草科技;1999年02期 |
10 |
张道东;用PLC改造滤棒储存输送系统[J];烟草科技;2001年03期 |
11 |
郑桂珍;;烟用聚丙烯丝束滤棒的研制与展望[J];烟草科技;1991年01期 |
12 |
汤德元,吕颐康,李建中,雷发惠;一种能选择性过滤焦油的聚丙烯丝束滤棒的研制[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1995年05期 |
13 |
赵志强,王聚奎,张振华;YL23型滤棒成形机供丝喷嘴的改进[J];烟草科技;2004年12期 |
14 |
古尚开,李桂珍,何艳明,鲍传行,沈薇;2.7Y/31000型醋纤丝束滤棒的成型技术研究[J];烟草科技;2000年11期 |
15 |
戴玉芳,谢贤勇;适合中高速滤棒成形的烟用聚丙烯丝束的研制[J];烟草科技;2001年09期 |
16 |
许佩;王建伟;朱子玉;;滤棒固化库的应用一例[J];科技风;2010年01期 |
17 |
李书芳;李浩亮;林继成;李少平;王晓东;;不同甘油酯添加量对滤棒物理特性指标影响[J];硅谷;2010年24期 |
18 |
陶安利,郭红琳,王霞,项黎,徐洪元;基于单片机的滤棒支数采集系统[J];烟草科技;2003年01期 |
19 |
唐占忠;烟用丙纤滤棒胶粘剂的研究[J];粘接;1994年03期 |
20 |
李敏;微孔钛滤棒在药剂生产中应用[J];过滤与分离;1997年04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