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税收入规模的优化研究
【摘要】:
实行分税制后,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支出,地方税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地方政府行使调节职能的主要手段。但地方税收入规模过小已不能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地方政府的事权较以前扩大了,作为地方财政支柱的地方税却存在调节经济力度弱、收入规模小、税源分散、征管难度大以及征管成本高等诸多弊端,导致地方税目前管理的状况难以满足地方政府实现和履行社会经济职能的客观需要。因此,如何优化地方税收入规模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主要从优化地方税收入规模的角度,阐述了地方税税收收入规模理论,研究了影响地方税收入规模的若干因素分析,借鉴了借鉴西方各国地方税收入规模的优缺点,对地方税收入规模进行国际比较并得到相应的启示,分析了目前我国地方税收入规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方税收入规模偏低,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地区间地方税收收入规模不均衡,并从四方面现状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通过完善税制增加地方税收入规模,赋予地方适当的税收立法权和应有的税收管理权,扩大地方税收入规模,有选择的进行费改税,适当开征新税种增加地方税收入的规模,完善的转移支付制度,消除区域间地万税收入规模的不均衡,来优化我国地方税收入规模相应的四方面的对策;本文主要采取了比较分析法、典型事例分析、数据分析测算法、图例分析法等方法,着重对我国地方税收入规模来进行论述分析,提出优化的方案对策,使地方税收入成为地方政府可靠的财力保障,调动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实现区域间财力的合理分配,促进人与环境的和谐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