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气散射光线的偏振特性研究

吴良海  
【摘要】: 太阳光与大气粒子之间发生散射作用就会产生偏振光,天空中存在许多不同属性的偏振光,便形成了包含大量方向和大气参数信息的偏振分布模式,这种分布模式和大气粒子、太阳位置以及气候条件密切相关。本文的研究,主要致力于解释这种偏振模式的产生机理,仿真其分布特性,并开展相关的对比检测实验,为相关的应用研究提供基础理论支持。大气散射光线的偏振特性研究在仿生导航、遥感探测和大气环境监测等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 (1)分析了光的本质及其偏振特性的数学原理,总结了大气层结构与组成粒子光学参数以及光线传输坐标系,仿真天空中的光强分布; (2)在研究瑞利散射和米式散射原理的基础上,仿真大气粒子如气态分子、气溶胶粒子、尘埃和水滴等的散射辐射特性,并根据仿真结果分析粒子散射光的强度和偏振特性分布规律; (3)在瑞利散射理论和蒙特卡洛随机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环境参数,仿真全天域散射光线的偏振特性分布,并引入复平面的概念实现三维表征的无畸变投影,便于理论仿真结果与实测结果的对比; (4)搭建了偏振成像系统用于检测天空中散射光的偏振特性分布,实验获取中性点区域的偏振特性分布与天顶区域的线偏振度变化趋势,对比分析实测结果与全天域散射光线偏振特性的仿真结果,分析仿真结果的缺陷与不足。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孙弘;方俊鑫;;无序系统中的电磁耦合场量子(Ⅱ)——掺杂对结构无序材料中瑞利散射的影响[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87年05期
2 赵明山,张敬斌,李国华;全内腔式He-Ne激光器光束偏振特性的改善[J];光电子.激光;1993年03期
3 张巍,彭江得,刘小明;在瑞利散射影响下分布拉曼光纤放大器噪声特性的解析解和参数优化[J];中国激光;2001年12期
4 鲁传恒;顾贤明;;τ-p偏振滤波地震波场分离[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3年05期
5 尧德中;基于自由界面影响与偏振特性的纵横波分离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98年02期
6 闫连山,张世文;紧包漫反射腔输出偏振特性与光束质量的关系[J];激光与红外;1999年05期
7 王杰,姚建铨,于意仲,陈进,王鹏;瑞利散射用于气体流场二维瞬态密度测量[J];光电子.激光;2001年01期
8 朱金山,刘智深,郭金家;高光谱分辨率激光雷达(HSRL)大气温度测量模拟[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5期
9 刘启能;;一维掺杂光子晶体的缺陷模和偏振特性研究[J];激光杂志;2007年01期
10 刘启能;;一维光子晶体缺陷模偏振特性的研究[J];光子学报;2007年08期
11 鲁慧荟;石顺祥;马琳;;偏振特性对自泵浦相位共轭反射率的影响[J];电子科技;2009年11期
12 李雅男;孙晓兵;乔延利;洪津;张荞;;空间目标的光学偏振特性研究[J];光电工程;2010年07期
13 刘飞;高红艳;张亚妮;;椭圆孔正方形点阵聚合物光子晶体光纤偏振特性[J];激光与红外;2010年10期
14 李文胜;黄海铭;付艳华;张琴;是度芳;;含单负材料一维光子晶体的偏振特性[J];激光与红外;2011年02期
15 安琪;;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分类及其应用[J];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6 刘弘度;冯哲川;;掩蔽与选择性热氧化条形GaAs—Ga_(1-x)Al_xAs DH激光器的偏振特性[J];中国激光;1983年02期
17 梁民基;高反射浅光栅的偏振特性研究及其在双折射滤光片中的应用[J];光学学报;1990年08期
18 刘劲松;;Brillouin增强四波混频相位共轭激光器的基本物理特性[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0年02期
19 孙文浩;;从耦合模理论导出瑞利散射损耗[J];江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2期
20 孙炳全,毛文炜;二元光学元件的偏振特性研究[J];物理实验;199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宏伟;杨经国;;用受激热瑞利散射实现自调Q及PCR的Nd:YAG激光运转[A];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暨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1年
2 杨玉照;杨琨;陈旭东;;瑞利散射光谱方法研究非极性嵌段对相转变温度的影响[A];201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谭铭文;刘晓军;王月珠;鞠有诠;;N_2、H_2受激喇曼散射体偏振特性温度效应的研究[A];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暨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1年
4 胡世如;徐懋;;二元共混高聚物的小角激光瑞利散射研究[A];第二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1983年
5 盛京;乔琳;;瑞利散射研究尼龙6合金的相分离[A];中国物理学会光散射专业委员会成立十周年暨第六届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1年
6 陈光龙;王成;卢海洋;李邵辉;刘建胜;倪国权;李儒新;徐至展;;飞秒强激光脉冲与氢团簇喷流相互作用的团簇尺寸效应[A];2006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张沛源;胡绍萍;;不同波长天气雷达大气探测能力差异的研究[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吴少波;宁鼎;朱守正;刘笑东;;利用光时域反射计(OTDR)检测保偏光纤纤芯缺陷技术[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戴阳;蒋志凌;李发泉;程学武;龚顺生;;瑞利激光导星收发光学系统的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七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冯建美;胡云;邢廷文;廖志杰;;双通道可调F-P干涉仪的设计与分析[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昌;极紫外与软X射线多层膜偏振元件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2 王红斌;超短超强激光与气体团簇相互作用实验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3 许鸥;基于光纤光栅的光纤激光器、滤波器和倾斜光纤光栅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李刚;高功率化学氧碘激光器腔内偏振态控制与高反射位相延迟镜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04年
5 金艳丽;L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增益控制技术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6 王伟;高功率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偏振特性[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2年
7 吕云峰;水体的偏振特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君毅;光网络中基于SOA非线性的全光信号处理技术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7年
9 刘红杰;超强超短脉冲激光与团簇相互作用实验研究[D];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2007年
10 刘君;大气温度及气溶胶激光雷达探测技术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良海;大气散射光线的偏振特性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邹晓辰;不同天气下的天空散射光偏振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缪岳洋;基于紫外激光瑞利散射大气密度测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葛芳芳;气体团簇源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5 陈飒;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纤维素衍生物的瑞利散射光谱研究及其分析应用[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韩力英;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偏振特性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4年
7 张冬梅;基于全息光刻及软刻蚀技术制备二维光子晶体模板[D];浙江大学;2007年
8 陈坤;浮游植物瑞利散射光谱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9 任广军;液晶的磁控偏振特性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陆红艳;生物组织等效散射颗粒模型及其对光传输的影响[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晓祥;信号灯为啥都是红色[N];卫生与生活报;2007年
2 上海交通大学 姜淳;光子带隙光纤(上)[N];通信产业报;2007年
3 潘璇;通信光缆线路障碍的查找与处理[N];人民邮电;2009年
4 陈景华;我国进军国际海底光缆产品市场的号角已经吹响[N];人民邮电;2001年
5 微文;OFS光纤技术研究又有新进展[N];中国电子报;2002年
6 陈景华;中国进军国际海底光缆产品市场号角已经吹响[N];国际商报;2001年
7 毛黎;美研制出单探测器量子密码分发系统[N];科技日报;2008年
8 宋剑峰;OFS实验室发布全光网络前沿理念[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9 ;OFS宣布光纤技术研究新成果[N];人民邮电;2002年
10 胡慧平;引言-----半导体光开关[N];中国电子报;200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