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复杂网络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在校园网络安全评估的应用研究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网络规模的日益扩大,网络安全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复杂网络作为研究复杂性科学和复杂系统的工具,同样,也在计算机网络及其安全领域研究中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国内外许多研究人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取得了不俗的研究成果。但是,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研究还限于诸如网络拓扑结构、网络鲁棒性、以及计算机病毒传播等模型方面,尚未见到将复杂网络思想直接引入到网络安全评估的领域中。有鉴于此,本文以校园网为研究对象,采用可拓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校园网络安全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基于加权复杂网络特征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
首先,简要介绍了可拓学和复杂网络的定义和基本概念,为后文提供理论基础。然后,结合项目组的专家意见,分析了影响校园网络安全的安全因素,确立了校园网络安全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引入可拓学中可拓区间数的概念,通过对六位校外专家做问卷调查,得到各层指标的综合可拓区间数,进一步计算出综合可拓区间数判断矩阵,在此基础上,用可拓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赋权,并对常用可拓层次分析法做了错误辨析。再次,通过网络用户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校园网的三类主要用户(学生、实验室人员和行政人员)做评估,量化处理,并给出了用传统的风险综合评估法的评估结果。最后,提出了网络中两个节点之间存在风险传导率的观点,以风险传导率作为相邻节点的连接边权,结合加权复杂网络两大特征(加权度系数和加权聚集系数)的定义以及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形成了基于加权复杂网络特征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并且给出了聚类结果和分析。
研究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校园网络安全量化评估,丰富了网络安全评估和复杂网络理论的内容,为网络安全评估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
|
|
|
1 |
吴嵘;;校园网络安全评估的关键技术与原理研究[J];信息网络安全;2006年07期 |
2 |
曲鼎;;正确的方向[J];计算机安全;2010年07期 |
3 |
段丹青,史伟奇,杨卫平;基于组件的网络安全评估系统结构[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
4 |
程学东;电信网网络安全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电信科技;2005年08期 |
5 |
姬翔宇;;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7期 |
6 |
陆余良,孙乐昌,夏阳;计算机网络安全评估及研究现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
7 |
方薏;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网络安全评估与对策[J];电力信息化;2004年07期 |
8 |
刘觐;刘东苏;;信息融合技术在网络安全评估中的应用[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8年11期 |
9 |
杜鹏;;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24期 |
10 |
丁康;;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的评估[J];科技资讯;2009年22期 |
11 |
李小满,蒋建春,卿斯汉;面向对象的安全评估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5年01期 |
12 |
朱俊东;刘丽;;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高校网络安全评估[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7年09期 |
13 |
龚奇夫;杨立;;计算机网络安全与法律对策研究[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
14 |
汪贵生;;一种基于粗糙集的网络安全评估模型[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
15 |
古松;;北京电信拓展服务新边界 开辟网络安全“蓝海”市场[J];通信世界;2006年17期 |
16 |
;用“红客”防侵扰[J];每周电脑报;2000年21期 |
17 |
孙知信;徐红霞;;一种新型网络安全评估系统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18 |
王保栋;;网络安全风险评估问题研究[J];新课程(教研);2010年06期 |
19 |
刘超,谢宝陵,祝伟玲,徐国明,刘万立;基于数据融合模型的网络安全分析评估系统[J];计算机工程;2005年13期 |
20 |
陈志杰;王永杰;鲜明;;一种基于粗糙集的网络安全评估模型[J];计算机科学;2007年08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