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基大块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及晶化动力学研究
【摘要】:
非晶合金在热力学上处于亚稳态,受热时会发生晶化,这种晶化使得非晶合金原有的结构和性能消失,从而影响到非晶合金的工程应用。因此,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和晶化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文以三种大块非晶合金Zr60Al15Ni25,Zr65Al10Ni10Cu15,Zr52.5Al10Ni10Cu15Be12.5为研究对象,利用X射线衍射法(XRD)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等实验手段系统地研究了锆基大块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及其晶化动力学。主要研究方法及结论如下:
(1)利用铜模吸铸法制备了两种大块非晶合金Zr65Al10Ni10Cu15和Zr52.5Al10Ni10Cu15Be12.5,并运用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他们的相变规律。结果表明,Zr65Al10Ni10Cu15合金在683K时开始晶化,晶化相分别为四方相Zr2Cu、简单六方相Zr6NiAl2,面心立方相Zr2Ni,四方相Zr5Al3和斜方晶相Ni10Zr7;Zr52.5Al10Ni10Cu15Be12.5大块非晶合金在748K时开始晶化,晶化相分别为六方相ZrBe2、斜方晶相ZrNi、四方相Zr2Al3和单斜晶相ZrCu,表明Be元素的添加提高了Zr65Al10Ni10Cu15的晶化温度,阻止了四方相Zr2Cu和简单六方相Zr6NiAl2在低温条件下的析出,提高了热稳定性。通过等温DSC分析,Be元素的添加能够延迟四元非晶合金Zr65Al10Ni10Cu15的晶化时间,并且五元非晶合金具有较大的晶化热焓,说明五元非晶合金在晶化过程中放出更大的热量。运用JMA(Johnson-Mehl-Avrami)方程,计算得到Be元素添加前后两种非晶合金的Avrami指数分别为1.575~1.953和1.712~1.898,说明两种非晶合金具有相似的晶化机制,同为受扩散控制的形核率随时间增加而下降的晶化机制;Zr52.5Al10Ni10Cu15Be12.5和Zr65Al10Ni10Cu15的晶化激活能分别为431.7kJ/mol和213.1kJ/mol,前者比后者高23%,这也说明Be元素的添加提高了四元非晶合金的热稳定性。
(2)利用铜模吸铸法制得Zr60Al15Ni25大块非晶合金,运用差示扫描量热法结合X射线衍射法研究了它的变温晶化行为。通过Kissinger方法求得合金的相变激活能Eg、Ex、Ep分别为539.9kJ/mol、213.1kJ/mol、261.2kJ/mol,表明Zr60Al15Ni25大块非晶合金具有很好的热稳定性;原位XRD研究了Zr60Al15Ni25的晶化行为,发现Zr原子在低温状态下的扩散困难迟滞了两三元相Zr6NiAl2和Zr5Ni4Al的析出,从而提高了合金热稳定性。计算了合金在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结晶度,在晶化初期,由于原子活性较小,扩散与重排困难,结晶度较低;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原子扩散系数增大,大量的晶核从非晶基体中析出,结晶度迅速变大;在高温状态下,因为剩余非晶相越来越少,温度对结晶度的贡献变小。
(3)分别通过铜模吸铸法和甩带法制备了Zr65Al10Ni10Cu15块体和条带非晶合金,运用恒速升温DSC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对其热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与快淬的条带非晶相比,块体非晶表现为更低的Tg和Tx值,但具有较宽的过冷液相区ΔTx。分别运用Kissiger法和Doyle法计算了两种制备状态下Zr65Al10Ni10Cu15非晶合金的相变激活能,结果表明条带非晶具有更高的玻璃转变和晶化激活能,说明条带非晶合金具有更好的热稳定性。
|
|
|
|
1 |
嵇罡,季颖斐,马学鸣,董远达;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能力[J];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年03期 |
2 |
李喜峰,杨元政,赵德强,唐德文,谢致薇,匡同春,白晓军;Zr_(57)Nb_5Cu_(15.4)Ni_(12.6)Al_(10)大块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及显微硬度[J];热加工工艺;2003年02期 |
3 |
金延;Zr_(55)Al_(10)Ni_5Cu_(30)大块非晶合金的加载循环软化[J];金属功能材料;2004年05期 |
4 |
晓敏;Fe基大块非晶合金的软磁性能[J];金属功能材料;2001年03期 |
5 |
司鹏,程饶雄,李细,江王健,张荻;大块非晶合金形成的控制因素与制备技术[J];材料工程;1998年11期 |
6 |
郑准备,梁工英;大块非晶合金的研究进展[J];热加工工艺;2001年05期 |
7 |
刘芳;孙民华;王淑英;牟洪臣;程伟东;孙永丽;;Cu-Zr-Ti大块非晶合金的晶化动力学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
8 |
张志豪,刘新华,谢建新;Zr基非晶合金精密直齿轮超塑性成形试验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
9 |
汪卫华;董闯;石灿鸿;;大块非晶合金[J];科学观察;2007年05期 |
10 |
谢建新,周成,张志豪;非晶合金精细零部件的超塑性成形技术[J];材料导报;2003年02期 |
11 |
景勤,刘日平,邵光杰,王文魁;Zr基大块非晶合金的热膨胀与超塑性[J];物理学报;2004年05期 |
12 |
肖华星,陈光;板状Fe-基大块非晶合金的制备及其断裂韧性测定[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年02期 |
13 |
孙兵兵;王艳波;文军;杨海;隋曼龄;;电镜样品制备方法对非晶合金结构的影响[J];电子显微学报;2006年S1期 |
14 |
汪卫华;;非晶合金塑性研究的新进展[J];自然杂志;2006年06期 |
15 |
汪卫华,王文魁,白海洋;新型Zr-Ti-Cu-Ni-Be-C大块非晶合金的形成[J];中国科学A辑;1998年05期 |
16 |
汪卫华,王文魁;新型多组元大块非晶合金材料的发现与研究进展[J];物理;1998年07期 |
17 |
饶雄,李细江,司鹏程,汪卫华;具有极大玻璃形成能力的多元大块非晶合金的研究进展[J];材料工程;1999年09期 |
18 |
富莉;铁磁性大块非晶合金的最新动向[J];材料导报;1999年04期 |
19 |
王晓东,齐民;缓冷大块非晶合金的发展现状及其形成能力的考虑[J];材料科学与工程;2000年01期 |
20 |
申玉田,崔春翔,徐艳姬,韩瑞平;大块非晶合金制备原理与技术[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4年0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