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ATRP法在纳米SiO_2表面接枝聚合物及其应用研究

范保林  
【摘要】: 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具有显著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在塑料、橡胶、涂料、催化剂及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聚合物/纳米SiO2复合材料集无机纳米粒子和聚合物的优点于一身,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适用单体广泛,能够控制产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为无机纳米粒子表面接枝改性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基于此,本文就ATRP法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物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Stober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粒径在40nm左右,单分散的纳米SiO2粒子,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其表面进行改性,然后通过酰胺化反应,合成了表面含有ATRP引发剂的纳米SiO2粒子(SiO2-Br)。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TGA)测试结果表明,2-溴代异丁酰溴分子成功键接到硅球表面,每克SiO2-Br含有370μmol引发剂。 2.采用ATRP法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所得的SiO2-g-PGMA纳米杂化粒子与过量乙二胺反应,使聚合物链上引入大量胺基,胺基与硝酸银形成银胺络合物,再利用硼氢化钠还原该银胺络合物,得到Ag/SiO2-g-PGMA纳米复合粒子。通过X-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等测试表明,银粒子均为单质银,粒径仅有几个纳米,且分散均匀。 3.采用ATRP法合成了SiO2-g-PMMA-b-PGMA杂化粒子,用丙烯酸甲酯(MA)与负载到该杂化粒子上的三乙烯四胺(TETA)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负载型ATRP配体。将其用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ATRP,结果显示,动力学曲线表现为ln([M0]/[Mt])与时间线性相关,分子量随转化率线性增长。可以通过离心轻易将催化体系从聚合物中分离出来,而且回收的催化体系可再次用于MMA的ATRP,且聚合反应仍具有可控/活性的特性。克服了传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中聚合后去除含过渡金属催化体系的困难。 4.采用ATRP法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g-PS纳米杂化粒子在HDPE中分散比较均匀,使HDPE/SiO2-g-PS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及拉伸强度均明显高于纯HDPE及HDPE/SiO2复合材料。加入相容剂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后,SiO2-g-PS纳米杂化粒子在HDPE中分散更加均匀,HDPE HDPE/SEBS/SiO2-g-P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当SiO2-g-PS纳米杂化粒子的质量分数为5%时,HDPE/SEBS/SiO2-g-PS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是纯HDPE的2.58倍,同时拉伸强度也有一定的提高,达到26.31MPa。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台湾交大研发纳米金球一滴血测肿瘤细胞转移[J];纳米科技;2009年01期
2 丁艳君,王桦,李继山,沈国励,俞汝勤;纳米金-蛋白A介导抗体定向固定的压电传感及电化学特性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2期
3 高超,钱卉,王寿柏,孔浩,王蜀珺,颜德岳;用ATRP法构筑核壳型梯度极性的多羟基多臂星状超支化聚合物及聚合物刷——三层聚合物刷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学报;2004年06期
4 张敏;程发良;蔡志泉;姚海军;;血红蛋白在纳米金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年07期
5 谭军;;美研制出具有优异光学效应的杯状纳米金材料[J];功能材料信息;2009年03期
6 李中春;顾爱军;周全法;;[R_1R_3IM]~+[BF_4]~-离子液体中链状纳米金的制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08期
7 贺艳斌;;纳米金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研究[J];广州化工;2009年09期
8 王静;易中周;李自静;;柠檬酸钠溶液中金纳米粒子的简易制备[J];云南化工;2011年01期
9 华静,张一烽,陈滇宝;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应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5期
10 ;《化学通报》网络版(ChemistryOnline)2004年第12期论文摘要[J];化学通报;2004年12期
11 王文召;胡敏奇;邵立东;毕韵梅;;两个ATRP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与表征[J];云南化工;2009年02期
12 张永明,罗宁,应圣康;乙酸乙烯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研究(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1997年05期
13 贾彬彬,陈滇宝,华静,刘曲峰,于洪俊;“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新进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14 李忠辉,张永明,刘燕刚,薛敏钊;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催化剂负载化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1期
15 彭慧,李小琴,程时远,范志强;反向ATRP乳液聚合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性能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04年03期
16 钟霞,袁若,柴雅琴,赵勤,刘颜,唐点平,戴建远;超灵敏葡萄糖生物传感基于自组装纳米金和(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凝胶溶胶(英文)[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17 夏攀登,耿兵,路翠苹,徐安厚,初善壮,张书香;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2005年04期
18 李中春;周全法;;TritonX-100/Vc/H_2O微乳液中纳米金的合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12期
19 温桂清;梁爱惠;谭茂宁;蒋治良;;废水中铜的纳米金共振散射光谱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6期
20 汪海燕;王晔;宋琼;金葆康;;葡萄糖在纳米金修饰金电极上电化学行为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千坤;姜志全;黄伟新;;CoO_x修饰SiO_2负载的高活性纳米金制备方法和机理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青年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C];2007年
2 李丹;邵东贝;方文军;郭永胜;许莉;;亲油性纳米金的制备与催化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五届全国化学推进剂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张现峰;杜学忠;;亚胺二乙酸功能化纳米金检测肌红蛋白[A];中国化学会第十三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谢微;沈爱国;胡继明;;金纳米花生的制备及其SERS效应研究[A];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鲁闻生;李津如;苏延磊;江龙;;空心纳米金微球的制备[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6 朱亚琦;马洁;;以纳米金提高固定蛋白A的稳定性研究[A];第十三次全国电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下集)[C];2005年
7 李雪礼;周瀚成;郭术;邓友全;;室温离子液体中纳米金的可控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6年
8 强金凤;王瑞娟;张金贵;沈明;;反相微乳液中CTAB包裹的纳米金的原位还原法合成[A];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杨维英;周霞;贺剑锋;李向军;袁倬斌;;基于磁性纳米材料和纳米金组装的电化学传感器对砷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全国有机分析及生物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毅;漆红兰;张成孝;;纳米金组装界面上N-(4-氨基丁基)-N-乙基-异鲁米诺-过氧化氢体系电致化学发光行为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十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磊;纳米SiO_2颗粒对HepG2细胞的毒性及相关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刘雪平;基于纳米金信号转换和信号放大的新型生物传感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印会鸣;脱合金法制备纳米多孔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及其催化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夏玮;纳米金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李文静;纳米金薄膜电极和纳米多孔钯电极的制备、修饰与电催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董文娟;N-乙酰基-L-半胱氨酸修饰的金纳米的合成及其在传感器中的应用[D];山西大学;2010年
7 王康林;纳米金共振散射相关光谱及其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龚行;ATRP法制备含大垂饰基的螺旋聚甲基丙烯酸酯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9 Damra Elhaj Mustafa Abbass;金纳米的制备、性能、标记和催化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贾冲;冷轧纳米金属镍的微结构演变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保林;ATRP法在纳米SiO_2表面接枝聚合物及其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2 邓文歆;光子晶体与纳米Au耦合效应及其对染料电池改性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3 鲁理平;纳米金修饰电极在生物电化学中的应用[D];安徽大学;2001年
4 鲁卫平;以纳米金为报告系统的病原体快速检测基因芯片的研制[D];第三军医大学;2003年
5 邱思远;纳米金阻止VEGF165与VEGFR2结合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丁收年;纳米金修饰巯基化合物自组装膜的界面电化学及其应用[D];安徽大学;2003年
7 李辉;纳米金对聚合酶链式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闵丽根;基于无机纳米材料构建的癌胚抗原免疫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9 李群芳;采用一系列物质为电子媒介体纳米金颗粒增强新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何乃霞;银膜纳米缝簇倏逝波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辐射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童岱;刘扬:发现“神水”之毒[N];北京科技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刘俊;“纳米食品”安全存疑[N];广州日报;2010年
3 记者 任荃;纳米金球让基因拷贝不走样[N];文汇报;2006年
4 何屹;纳米金晶簇的催化活性与大小有关[N];科技日报;2008年
5 王德禧;纳米塑材进军生物医学领域[N];中国化工报;2006年
6 ;金价走高难挡“金书”收藏热潮[N];深圳商报;2005年
7 雯心;无创检查早期转移肿瘤[N];健康报;2007年
8 胡唯元;“纳米试纸”:致命疾病早知道[N];科技日报;2004年
9 韩煜;纳米技术产品已走进千家万户既要打假也要保护[N];北京科技报;2002年
10 记者 王海达;重庆摩托国际声誉向好[N];重庆日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