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TRP法在纳米SiO_2表面接枝聚合物及其应用研究
【摘要】:
纳米二氧化硅(SiO2)粒子具有显著的小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在塑料、橡胶、涂料、催化剂及生物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聚合物/纳米SiO2复合材料集无机纳米粒子和聚合物的优点于一身,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适用单体广泛,能够控制产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为无机纳米粒子表面接枝改性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基于此,本文就ATRP法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合物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利用Stober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粒径在40nm左右,单分散的纳米SiO2粒子,用硅烷偶联剂KH-550对其表面进行改性,然后通过酰胺化反应,合成了表面含有ATRP引发剂的纳米SiO2粒子(SiO2-Br)。红外光谱(FTIR)和热失重(TGA)测试结果表明,2-溴代异丁酰溴分子成功键接到硅球表面,每克SiO2-Br含有370μmol引发剂。
2.采用ATRP法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所得的SiO2-g-PGMA纳米杂化粒子与过量乙二胺反应,使聚合物链上引入大量胺基,胺基与硝酸银形成银胺络合物,再利用硼氢化钠还原该银胺络合物,得到Ag/SiO2-g-PGMA纳米复合粒子。通过X-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镜(TEM)等测试表明,银粒子均为单质银,粒径仅有几个纳米,且分散均匀。
3.采用ATRP法合成了SiO2-g-PMMA-b-PGMA杂化粒子,用丙烯酸甲酯(MA)与负载到该杂化粒子上的三乙烯四胺(TETA)进行Michael加成反应,合成了负载型ATRP配体。将其用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ATRP,结果显示,动力学曲线表现为ln([M0]/[Mt])与时间线性相关,分子量随转化率线性增长。可以通过离心轻易将催化体系从聚合物中分离出来,而且回收的催化体系可再次用于MMA的ATRP,且聚合反应仍具有可控/活性的特性。克服了传统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中聚合后去除含过渡金属催化体系的困难。
4.采用ATRP法在纳米SiO2粒子表面接枝聚苯乙烯(PS),并以此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改性。红外光谱(FTIR)、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力学性能等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iO2-g-PS纳米杂化粒子在HDPE中分散比较均匀,使HDPE/SiO2-g-PS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及拉伸强度均明显高于纯HDPE及HDPE/SiO2复合材料。加入相容剂苯乙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SEBS)后,SiO2-g-PS纳米杂化粒子在HDPE中分散更加均匀,HDPE HDPE/SEBS/SiO2-g-PS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一步提高。当SiO2-g-PS纳米杂化粒子的质量分数为5%时,HDPE/SEBS/SiO2-g-PS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是纯HDPE的2.58倍,同时拉伸强度也有一定的提高,达到26.31MPa。
|
|
|
|
1 |
;台湾交大研发纳米金球一滴血测肿瘤细胞转移[J];纳米科技;2009年01期 |
2 |
丁艳君,王桦,李继山,沈国励,俞汝勤;纳米金-蛋白A介导抗体定向固定的压电传感及电化学特性研究[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5年02期 |
3 |
高超,钱卉,王寿柏,孔浩,王蜀珺,颜德岳;用ATRP法构筑核壳型梯度极性的多羟基多臂星状超支化聚合物及聚合物刷——三层聚合物刷的合成与表征[J];高分子学报;2004年06期 |
4 |
张敏;程发良;蔡志泉;姚海军;;血红蛋白在纳米金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08年07期 |
5 |
谭军;;美研制出具有优异光学效应的杯状纳米金材料[J];功能材料信息;2009年03期 |
6 |
李中春;顾爱军;周全法;;[R_1R_3IM]~+[BF_4]~-离子液体中链状纳米金的制备[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9年08期 |
7 |
贺艳斌;;纳米金修饰电极的电化学研究[J];广州化工;2009年09期 |
8 |
王静;易中周;李自静;;柠檬酸钠溶液中金纳米粒子的简易制备[J];云南化工;2011年01期 |
9 |
华静,张一烽,陈滇宝;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其在新型高分子材料合成中的应用[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年05期 |
10 |
;《化学通报》网络版(ChemistryOnline)2004年第12期论文摘要[J];化学通报;2004年12期 |
11 |
王文召;胡敏奇;邵立东;毕韵梅;;两个ATRP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与表征[J];云南化工;2009年02期 |
12 |
张永明,罗宁,应圣康;乙酸乙烯酯嵌段共聚物的合成研究(英文)[J];合成橡胶工业;1997年05期 |
13 |
贾彬彬,陈滇宝,华静,刘曲峰,于洪俊;“活性”自由基聚合的新进展——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J];青岛化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
14 |
李忠辉,张永明,刘燕刚,薛敏钊;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及催化剂负载化研究进展[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年01期 |
15 |
彭慧,李小琴,程时远,范志强;反向ATRP乳液聚合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丁酯的性能研究[J];胶体与聚合物;2004年03期 |
16 |
钟霞,袁若,柴雅琴,赵勤,刘颜,唐点平,戴建远;超灵敏葡萄糖生物传感基于自组装纳米金和(3-巯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凝胶溶胶(英文)[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
17 |
夏攀登,耿兵,路翠苹,徐安厚,初善壮,张书香;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研究进展[J];河南化工;2005年04期 |
18 |
李中春;周全法;;TritonX-100/Vc/H_2O微乳液中纳米金的合成[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7年12期 |
19 |
温桂清;梁爱惠;谭茂宁;蒋治良;;废水中铜的纳米金共振散射光谱分析[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9年06期 |
20 |
汪海燕;王晔;宋琼;金葆康;;葡萄糖在纳米金修饰金电极上电化学行为研究[J];分析科学学报;2007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