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纤维陶粒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应用
【摘要】:我国每年有4.5-5.5亿吨农作物秸秆、谷物壳皮等剩余生物质,多数进行燃烧处理,既污染了环境,又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浪费。此外,我国燃煤电厂粉煤灰排放量数千万吨,不但占用大量土地,而且对大气、水体及土壤造成严重污染。本研究采用粉煤灰和秸秆为原料以免蒸免烧法制备具有密度低、比表面积大、多微孔结构和微生物亲和性强的秸秆—粉煤灰纤维陶粒,并应用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城市污水,运行稳定,效果良好。
秸秆—粉煤灰纤维陶粒制备试验表明,由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陶粒最佳生产条件为:①最佳配方:粉煤灰73%,秸秆13%,生石灰8%,硅酸钠浓度1.5%,石膏2%,水泥2%,外加剂2%。②养护条件:生料球在室温下陈化48小时,再放入水中自然保湿养护48小时,捞出自然晾至干,即可。由于陶粒中添加了质轻的农业秸秆,陶粒的比表面积大大提高。秸秆--粉煤灰纤维陶粒的理化性能检测和电镜照片显示,该陶粒比表面积高达11.566m2/g,比一般陶粒比表面积(4.11m2/g)提高了近三倍,堆积密度0.63g/cm3,总孔容积0.0627cc.g-1,平均孔半径12.39nm,含泥量2.93%,盐酸可溶率1.94%。
将秸秆—粉煤灰纤维陶粒应用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城市污水的实验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8-9h时,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达到很好的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5%和99%,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8-9h。当水力负荷为0.78-1.56m3/(m2·d)时,系统对COD和氨氮的去除达到很好的效果,去除率分别为90%和99%,在本实验条件下,最佳水力负荷为0.78-1.56m3/(m2·d)。
当容积负荷10kgCOD/(m3.d)时,生物接触氧化池工艺能够承受有机负荷的冲击,系统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84%,出水COD浓度平均为35mg/L,模型在长时间连续运行时,出水COD均能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要求。系统运行的最佳氨氮负荷为0.88kg/(m3.d),氨氮去除率达到97%,出水氨氮2mg/L。综合考虑,当COD容积负荷小于10kgCOD/(m3.d),氨氮负荷小于0.88kg/(m3.d)时,生物接触氧化池工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较好。动力学研究表明,使用自制秸秆—粉煤灰纤维陶粒为滤料的生物接触氧化池(自制),对城市污水处理的基质降解动力学模型为:
本项成果将为农作物秸杆和电厂粉煤灰这两种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开辟新的途径,实现了”以废治废”且无二次污染的环境治理目标。
图33表26参106
|
|
|
|
1 |
袁斌,章北平,肖波,汪波兵,王飞;吸附——陶滤法热轧浊循环水除油试验[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2003年01期 |
2 |
王吉顺;;粉磨站粉煤灰配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J];水泥工程;2009年05期 |
3 |
华兆林;谈生产粉煤灰水泥[J];四川水泥;2000年04期 |
4 |
程水源,郑自保,郝瑞霞,白天雄,张宝宁;用电厂粉煤灰水脱除烟道气SO_2的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1期 |
5 |
徐淑英;;《国外城市污水工业污染源排放总量控制系统述评》研究课题通过鉴定[J];环境保护科学;1990年04期 |
6 |
吴洪杰,黄智民;对我国城市污水海洋处置的思索[J];海洋环境科学;1996年03期 |
7 |
周国成;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展望[J];工业用水与废水;1996年02期 |
8 |
周晶,宋彧军,赵耀,安立新;关于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的思考[J];北方环境;1996年04期 |
9 |
刘维城;中国城市污水处理技术经济政策[J];中国环保产业;1998年03期 |
10 |
文一波;浅论我国城市污水厂建设资金筹集问题[J];中国环保产业;1999年03期 |
11 |
尹华,彭辉;我国城市污水工业回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探讨[J];重庆环境科学;2000年03期 |
12 |
李学平;UASB-SBR-陶粒过滤工艺处理白酒污水[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0年06期 |
13 |
范秀磊,宋代敏;城市污水处理厂安全工作浅议[J];劳动保护;2000年06期 |
14 |
葛春鹏,李少春;利用城市污水作电站循环水补充水的处理工艺试验研究[J];西北电力技术;2001年03期 |
15 |
马培舜,王海玲,成丽华,郑兴灿;昆明的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J];中国给水排水;2003年04期 |
16 |
张乐华,朱又春,王亚林,朱南文,李勇,贾金平;电化学反应提高生物滤池的城市污水脱氮效果[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5年02期 |
17 |
薛维纳,裴红艳,杨翠云,陈德辉,夏静,袁峻峰;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城市污染河流的静态模拟[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
18 |
邹伟国,杨小红;复合厌氧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J];中国给水排水;2005年10期 |
19 |
林维晟,林旖宏;细胞固定化技术在城市污水的处理中的应用[J];南平师专学报;2005年02期 |
20 |
张义;边喜龙;;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新动向[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2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