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活性自由基聚合的研究
【摘要】:本文合成了两种RAFT试剂,即咪唑基二硫代甲酸苄酯(benzyl ~1H-imidazole-1-carbodi thioate,BICDT)和双(咪唑基二硫代甲酸甲酯基)联苯(4,4'-bis(-imidazole-1-carbodithioatemethyl)biphenyl,ICTMP),通过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在上述两种RAFT转移剂存在下~(60)Co γ-射线引发丙烯酸甲酯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共聚合反应行为。实验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具有活性特征,ln([M]_0/[M])与聚合反应时间呈现线性关系,分子量随单体转化率呈线性增长,分子量分布窄。聚合物结构通过核磁共振谱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用γ-射线引发的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过程中,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双键参与了聚合反应,而环氧基团没有发生变化。因此,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丙烯酸甲酯的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获得了含有环氧基团的聚丙烯酸甲酯。
为了考察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在热引发条件下的RAFT聚合反应行为,我们研究了在BICDT存在下的热引发丙烯酸甲酯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共聚反应。从实验结果可知,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在适当的温度下,也可以实现与其它单体的活性自由基聚合。热引发聚合过程中,环氧基团保持不变。
利用合成的两种RAFT试剂通过热引发苯乙烯聚合,制备了单端和双端聚苯乙烯大分子控制剂。在大分子RAFT试剂存在下,分别用~(60)Co γ射线引发和热引发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丙烯酸甲酯共聚,合成了含有环氧基团的两嵌段和三嵌段功能共聚物,即聚(苯乙烯—b-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丙烯酸甲酯)和聚(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丙烯酸甲酯-b-苯乙烯—b-烯丙基缩水甘由醚/丙烯酸甲酯)。这些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可控,且分子量分布窄。本工作为合成结构新颖的环氧聚合物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
|
|
1 |
陈发德;金炼铁;池圣贤;姜振华;;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合成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3年09期 |
2 |
于清波;白如科;张明旭;;烯丙基缩水甘油醚与丙烯酸甲酯的活性聚合[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
3 |
武冬冬;兰明;刘平平;;一步法合成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研究[J];化工科技;2014年02期 |
4 |
徐梦漪,林东恩,钟振声;三氟化硼催化合成烯丙基缩水甘油醚[J];广东化工;2004年04期 |
5 |
林东恩,李琼,刘毓宏,张逸伟;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合成[J];合成化学;2004年04期 |
6 |
周守发;刘爱英;庞浩;计红果;廖兵;;聚丙烯酸-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制备及分散性能[J];精细化工;2013年11期 |
7 |
刘秀英;张超灿;崔卫钢;徐卫林;;一种改进的烯丙基缩水甘油醚的合成方法[J];应用化学;2009年03期 |
8 |
王俊;金一丰;张美军;陈荧杰;;烯丙基缩水甘油醚合成工艺研究进展[J];浙江化工;2017年01期 |
9 |
王光昆;金炼铁;池圣贤;;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合成[J];山东化工;2014年03期 |
10 |
赵建波;孙雨安;谢冰;章卸峰;王晓东;刘应凡;王国庆;刘绍文;;γ-缩水甘油醚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合成工艺研究[J];化工新型材料;2006年06期 |
11 |
侯继强;乔立军;魏军;胡玉玺;王献红;赵晓江;王佛松;;呋喃甲基缩水甘油醚与二氧化碳的共聚反应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9年10期 |
12 |
朱宝库;赵永红;孔力;徐又一;;超支化聚缩水甘油醚研究进展[J];高分子通报;2007年04期 |
13 |
唐正贵;张车文;乐以伦;;一步合成二缩水甘油醚[J];合成化学;1993年04期 |
14 |
李书珍;彭全明;王磊;于娜;李成;;离子液体催化法合成烯丙基缩水甘油醚[J];化学试剂;2014年06期 |
15 |
黄家贤,朱端慧,吕钢,丁伦汉,王志军;聚(β-氯乙基缩水甘油醚)的合成及其酯化反应动力学[J];化学学报;1995年10期 |
16 |
徐羽梧;王富华;;β-氯乙基缩水甘油醚合成方法的改进[J];化学试剂;1983年04期 |
17 |
彭晚军;丁纪恒;夏伟军;余海斌;;生物基呋喃甲基缩水甘油醚对环氧树脂固化物性能的影响[J];塑料工业;2017年08期 |
18 |
王成忠;左禹;;含氟缩水甘油醚的合成及表征[J];化工新型材料;2008年08期 |
19 |
孙余凭,王晨;二元醇二缩水甘油醚二丙烯酸酯的合成[J];精细石油化工;2003年02期 |
20 |
张春玲,那辉,刘晨光,葛振宇;含有联苯结构二缩水甘油醚型环氧树脂的合成与表征[J];热固性树脂;2002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