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生物降解转化新菌种基因工程的构建研究
【摘要】:煤炭生物降解转化是一种生物技术和矿物加工以及煤化工技术相结合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生物工程创新研究,实现了煤炭的“绿色”洁净转化,开辟了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新道路。
煤炭的生物降解转化具有能耗低、转化条件温和和绿色环保等优越性,是实施中国洁净煤战略的必由之路。论文研究基于我国是储量、生产和使用煤炭的“超级大国”的国情,从而决定了煤炭的生物降解转化——绿色煤炭技术将是一项前瞻性的基础研究课题。
论文系统的对具有木质素降解酶系统的美国系BKM-F-1767黄孢原毛平革菌和具有芳环结构降解酶系统的球红假单胞菌进行了煤炭生物降解转化的实验研究,进而利用了生物基因工程的方法对球红假单胞菌和黄孢原毛平革菌进行细胞融合、基因重组方面的尝试,获得了对煤炭生物降解转化的高效工程菌。另外,同步对球红假单胞菌和黄孢原毛平革菌及其原生质体进行紫外和微波的物理诱变育种,用经典的诱变育种方法对其进行菌种改造,选育了优良的煤炭生物降解转化新菌种。
对降解产物的特性进行了研究,采用FTIR、MS、XRD和TG-DTA等多种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原煤、硝酸处理煤、煤炭降解后残渣及煤炭降解产物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褐煤的分子结构在降解前后发生了较大程度的变化,结构发生了降解,热性质发生了变化;降解产物是加酸沉淀物,固态时是一种似煤的黑亮色物质,加碱易溶解,不溶于乙醇。
论文还对煤炭生物降解转化的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对煤炭生物降解转化是木质素降解酶作用的结果;球红假单胞菌对煤炭的生物降解转化机理是酶DszA,B,C和还原酶对煤炭芳环结构攻击作用的结果;而球红假单胞菌、黄孢原毛平革菌的跨界融合子对煤炭生物降解转化机理是跨界融合子能同时分泌两种生物酶系统,具有两套煤炭生物降解转化方式。
|
|
|
|
1 |
杨晓宽,路福平,杜连祥;黄孢原毛平革菌产锰过氧化物酶培养基优化[J];天津科技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
2 |
张朝晖,夏黎明,林建平,岑沛霖;黄孢原毛平革菌对染料和印染废水的降解[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1年04期 |
3 |
鲁时瑛,王树英,李华钟,陈坚;黄孢原毛平革菌产蛋白酶对过氧化物酶的影响[J];食品与生物技术;2003年04期 |
4 |
黄慧;申源源;陈宏;;黄孢原毛平革菌对玉米秸秆木质素的降解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7期 |
5 |
吴涓,李清彪;黄孢原毛平革菌吸附铅离子机理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1年03期 |
6 |
李华钟,章燕芳,华兆哲,陈坚;黄孢原毛平革菌合成锰过氧化物酶的工艺[J];食品与生物技术;2002年01期 |
7 |
孙亚范,王海宽,杜连祥,路福平;黄孢原毛平革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基因在甲醇毕赤酵母中的表达[J];工业微生物;2005年01期 |
8 |
张红;王纯利;冯蕾;杨新平;;影响木素过氧化物酶合成和活性的因素研究[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
9 |
郑锐东;;黄孢原毛平革菌产木素过氧化酶的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6年05期 |
10 |
王立志;赵碧刚;王之盛;;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白酒糟中木质素的影响因素[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
11 |
喻国策,文湘华,李东锋,李锐,钱易;黄孢原毛平革菌在多种氨氮浓度下木质素降解酶的产生[J];环境科学学报;2003年06期 |
12 |
张朝晖,邵红,周晓云,岑沛霖;三相鼓泡塔生物反应器培养黄孢原毛平革菌合成木素过氧化物酶系[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3年03期 |
13 |
潘峰;时蕾;朱慧杰;;白腐真菌粗酶液对印染废水的脱色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2期 |
14 |
李俊旺;张明旭;叶金龙;;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褐煤工艺条件的研究[J];洁净煤技术;2008年04期 |
15 |
胡霜;曾光明;黄丹莲;冯冲凌;彭丹;;黄孢原毛平革菌与重金属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与展望[J];高技术通讯;2008年10期 |
16 |
苏瑞;马玉洁;马骏;廖洋;操飞;赵仕林;;培养条件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稻草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
17 |
张玉辉;肖文显;贾翠英;;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玉米秸秆产糖条件优化[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1期 |
18 |
李慧蓉,罗丽娟,罗光坤;黄孢原毛平革菌对代表性染料的生物降解及降解途径的初探[J];环境化学;2001年04期 |
19 |
李慧蓉;菌种品系及VA对黄孢原毛平革菌降解两种染料的影响[J];上海环境科学;2001年04期 |
20 |
李群,张业录,谭国民;黄孢原毛平革菌在E段废水中的生长特性与脱色作用[J];环境污染与防治;2002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