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视角下青少年“网络圈群”中的越轨行为研究
【摘要】: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当代青少年群体正处于网络信息“爆炸”的时代,基于血缘、地缘和趣缘建立的“网络圈群”满足了青少年追求“新鲜”的心理和对社群的渴望,为青少年编织了一个虚拟的社会场景。然而纷繁的信息和鱼龙混杂的网络社交环境对身体和心理都尚处于发展状态的青少年造成一定程度的冲击,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易受到“网络圈群”中不良信息和群体极化的影响产生越轨行为。本文将在总结分析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青少年“网络圈群”中越轨行为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总结青少年“网络圈群”的类型与特征,通过参与式观察法进入“227事件”中相关的“网络圈群”,了解“227事件”的前因后果,结合访谈法分析青少年在“网络圈群”越轨行为的发生及演变,探寻其产生的原因。进而从社会工作专业的角度出发,提出具有操作性的建议,为相关教育工作找准方向,为政府完善网络媒介平台监管体制提供参考,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界定青少年、“网络圈群”、越轨行为等相关概念,论述主要运用的理论,以及本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即文献、参与式观察、访谈。第二章阐述青少年“网络圈群”的类型和特征,根据圈群中青少年之间关系的紧密程度分为强关系型和弱关系型,“网络圈群”表现出虚实共生、封闭排他和嵌套叠加的特征。第三章首先论述“227事件”的经过,通过百度指数的数据分析网民对该事件的关注度,结合访谈资料分析青少年在“网络圈群”中越轨行为的发生及演变,主要经历了缘起、爆发、失控和消退四个过程。第四章阐述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圈群”中越轨行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生态系统理论的角度出发,以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分析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网络圈群”中越轨行为的策略。微观层面整合多方资源,提升青少年网络媒介素养,预防越轨行为的发生;中观层面家庭、学校和社会工作组织合力开展网络行为教育与监管;宏观层面协助网络媒介平台和政府相关制度的改革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第五章为结语,对全文进行总结论述,并反思研究的不足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