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大豆蛋白抗原对断奶仔猪的免疫原性及作用机理研究

徐述亮  
【摘要】: 本实验将大豆球蛋白(11S)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作为抗原免疫仔猪,然后再对仔猪大剂量注射大豆蛋白抗原进行致敏,研究大豆蛋白抗原对断奶仔猪木糖吸收能力、生长性能、体液免疫、小肠消化酶活性、黏膜形态以及小肠中组胺含量的影响,探讨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对断奶仔猪的免疫原性、作用机理及免疫效果。 首先选取56头7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成7组,每组8头。仔猪经皮下注射进行免疫,其中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0.5 mg,实验组分别注射3个剂量(100、500和1000μg/kg·w)的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21日龄时进行二免。所有仔猪均于22日龄断奶,在7、21、35日龄经前腔静脉采血,用于免疫指标的测定,同时进行仔猪的皮肤红斑直径试验,探索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对断奶仔猪的免疫原性和最佳免疫剂量。在大豆蛋白抗原对断奶仔猪的免疫原性试验的基础上,再选取88头7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成11个组,每组8头。A组注射生理盐水0.5 mg, 11S B、C、D组免疫500μg/kg·W的大豆球蛋白,21日龄进行二免,23日龄C、D组分别肌肉注射11S 2500、5000μg /kg·W,E、F组不免疫,在23日龄分别肌肉注射11S 2500、5000μg/kg·W;7S分组同11S。所有仔猪于23日龄断奶,在7、21、35日龄时空腹称重,计算平均日增重,同时于7、21、35日龄进行前腔静脉采血,用于测定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总IgE。试验结束时,每组选择5头仔猪进行屠宰,取十二指肠近端、空肠中段、回肠近段,测量仔猪肠黏膜绒毛高度、隐窝深度,测定消化酶活性和组胺含量。 结果表明: 1、11S和7S组仔猪皮肤红斑直径均在10~20 mm之间,致敏性为++。与对照组仔猪比较,11S和7S组的致敏性极显著升高(P0.01),且7S的致敏性显著高于11S的致敏性。 2、对仔猪免疫500、1000μg/kg·w的11S,仔猪的红斑直径明显降低,但木糖的吸收能力没有明显提高。免疫500、1000μg/kg·w的7S,仔猪的红斑直径明显降低,木糖吸收能力明显提高,但两组仔猪红斑直径、木糖吸收能力差异不显著。 3、对仔猪免疫11S,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IgG不能达到有效的抗体滴度;免疫500、1000μg/kg·w的7S,血清中特异性抗体IgG能达到有效的抗体滴度,且两剂量之间差异不显著。 4、注射2500、5000μg/Kg·W的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可显著降低断奶仔猪的平均体重和平均日增重,且β-伴大豆球蛋白致敏组明显低于大豆球蛋白致敏组。对仔猪提前免疫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能显著提高断奶仔猪的生长性能,免疫β-伴大豆球蛋白组仔猪生长性能明显高于大豆球蛋白组。 5、注射2500、5000μg/Kg·W的大豆球蛋白可显著降低断奶仔猪十二指肠、回肠中胰淀粉酶、蛋白酶和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注射β-伴大豆球蛋白可明显降低断奶仔猪十二指肠、空肠中段胰淀粉酶、蛋白酶和十二指肠中脂肪酶活性,注射剂量越大,酶活性越低;对仔猪提前免疫大豆蛋白抗原能显著提高小肠中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 6、注射2500、5000μg/Kg·W的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后,仔猪血清中IgG、总IgE抗体水平明显升高,注射β-伴大豆球蛋白组仔猪血清中IgG、总IgE抗体水平显著高于大豆球蛋白组,注射剂量越大,IgG、总IgE抗体水平越高;IgA和IgM抗体水平变化不显著。提前免疫大豆蛋白抗原后,仔猪血清中IgG抗体水平明显升高,总IgE抗体水平明显降低,免疫β-伴大豆球蛋白组仔猪血清中的IgG抗体水平明显高于大豆球蛋白组,总IgE抗体水平明显低于大豆球蛋白组,IgA和IgM抗体水平变化不显著。 7、注射2500、5000μg/Kg·W的大豆球蛋白能使十二指肠、回肠中组胺含量明显降低,β-伴大豆球蛋白能使十二指肠、空肠中组胺含量明显降低,注射剂量越大,组胺含量越低;免疫大豆蛋白抗原能显著提高小肠中的组胺含量。 8、大豆球蛋白能使十二指肠、回肠黏膜结构受损,β-伴大豆球蛋白能使十二指肠、空肠黏膜结构受损,表现为小肠绒毛高度下降、隐窝变深,且注射剂量越大,损伤越严重;提前免疫大豆蛋白抗原,能显著提高小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 总之,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引起断奶仔猪的过敏反应为Ⅰ、Ⅲ复合型超敏反应,超敏反应的程度与大豆蛋白抗原的浓度有关,浓度越高产生的超敏素就越多,并且β-伴大豆球蛋白免疫原性明显强于大豆球蛋白。仔猪免疫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的最适免疫剂量为500μg/Kg·W,β-伴大豆球蛋白的的免疫效果明显优于大豆球蛋白。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王红云,李同洲,赵杰;膨化全脂大豆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研究进展[J];饲料博览;2002年06期
2 张丽英,谯仕彦,李德发,E.WayneJohnson,郑春田;特殊大豆蛋白HP300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J];饲料研究;2000年08期
3 张德余;唐柏山;李庆文;杨作德;;冬季大群饲养断奶仔猪的几点做法[J];现代畜牧兽医;1980年06期
4 周泽君;;用“肉加多”饲喂断奶仔猪试验[J];湖北畜牧兽医;1986年03期
5 P.P.Hoppe;袁森泉;;维生素K缺乏会导致断奶仔猪死亡[J];中国畜牧兽医;1989年03期
6 章红兵;;工厂化养猪仔猪寄养三法[J];浙江畜牧兽医;1993年03期
7 谢家声,王建国,张礼华,郭福生,安福民,杨益民;断奶仔猪应用麦饭石饲料添加剂的效果[J];甘肃畜牧兽医;1994年02期
8 周文卿,胥传来,李星,李智;高剂量氧化锌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饲料;1996年06期
9 顾宪红,张宏福;环境条件对断奶仔猪健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1999年04期
10 顾耀宗,韦习会,董会玲;不同断奶日龄对断奶仔猪生长发育的影响[J];福建畜牧兽医;1999年05期
11 张学忠,海涛,林春山,李永刚;断奶仔猪暴发猪瘟的诊治[J];养殖技术顾问;1999年01期
12 徐景福;不同抗应激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的影响[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1999年24期
13 迟晓红,房茂民,李美娥,袁淑芹;断奶仔猪水肿病的诊治[J];现代化农业;2000年05期
14 陈远见;断奶仔猪应激性疾病的防治[J];四川农业科技;2001年08期
15 刘雪兰,赵洪波;异麦芽低聚糖研究进展及其在断奶仔猪上的应用[J];湖南饲料;2001年02期
16 周贞兵,梁珠民,戴腾飞,梁梦玫;绞股蓝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的饲养试验[J];广西农业科学;2004年04期
17 张淑会 ,李秀丽;大蒜素对断奶仔猪生长发育及其周围环境的应用效果[J];江西饲料;2004年04期
18 李敏俊 ,李桂军;芽孢杆菌对断奶仔猪生长表现的影响[J];养猪;2004年06期
19 完善春,曹国辉,刘宏,袁淑芹;断奶仔猪水肿病的诊治[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5年07期
20 周道雷;李保明;施正香;陈刚;李陆钦;;冬季暖床对断奶仔猪躺卧行为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雅财;;断奶仔猪采食量研究及其提高策略[A];2010首届东北三省健康养猪科技论坛暨猪疫病防控与种猪繁育论坛会刊[C];2010年
2 许国栋;杨帆;罗何峰;彭健;;日粮中添加卵黄抗体对断奶仔猪粪样菌群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刘伟学;武文斌;朱爱军;;益菌G对断奶仔猪影响效果研究[A];2011·饲料微生态制剂应用技术研讨会暨微生态制剂大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彩英;曹华斌;胡国良;郭小权;罗军荣;李麟;黄爱民;黄金星;;日粮高锌对断奶仔猪血清及组织铜、锌沉积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内科学分会第七届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5 杨光波;余冰;毛倩;陈洪;黄志清;陈代文;;饲粮添加叶酸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肝脏叶酸代谢基因表达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彪;戴晋军;陈中平;;酵母核酸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曾新福;陈安国;洪奇华;杨彩梅;;断奶仔猪应用干湿饲喂器适宜的饲粮能量蛋白水平及其节料促生长机理研究[A];第四届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祝丹;余冰;毛倩;陈代文;;铜对断奶仔猪采食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A];第六次全国饲料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恬;傅永明;吕俊龙;陈才勇;於朝梅;蒋厚生;李亚平;;小肽营养素对断奶仔猪小肠生长发育的影响[A];猪营养与饲料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猪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夏欢;张彩云;高天增;王志军;赵彩艳;周志山;林树伯;王凤来;;饲喂方式和饲养温度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养猪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君;大豆球蛋白和β-伴球蛋白对小鼠肠上皮细胞营养生理功能的影响与分子机理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2 亓宏伟;不同来源蛋白对断奶仔猪肠道微生态环境及肠道健康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3 王琤(韦华);精氨酸对仔猪宫内发育及N-氨甲酰谷氨酸对断奶仔猪生长的影响[D];江西农业大学;2012年
4 范成莉;β-葡聚糖、木聚糖复合酶对断奶仔猪生长轴激素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5 邹晓庭;谷氨酰胺对断奶仔猪生长、免疫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6 廖波;25-OH-D_3对免疫应激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肠道免疫功能和机体免疫应答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11年
7 李军;酵母葡聚糖的制备及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8 姜淑贞;玉米赤霉烯酮对断奶仔猪的毒性初探及改性蒙脱石的脱毒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9 许彩虹;大豆球蛋白糖基化接枝改性及其热聚集行为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黄沧海;仔猪复合益生乳酸杆菌制剂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述亮;大豆蛋白抗原对断奶仔猪的免疫原性及作用机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兰;Arg-Gly-Gln在断奶仔猪离体空肠中的吸收转运及其对空肠影响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3 张供领;腹泻断奶仔猪的肠道菌群及肠粘膜形态学变化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4 张利娟;不同碳水化合物及水平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理化指标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江涛;甘氨酸铜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相关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6 周超;生物活性预混料对断奶仔猪消化道功能和生长性能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钮海华;丁酸钠对断奶仔猪生长、免疫及肠道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王辉;谷氨酰胺二肽在断奶仔猪离体空肠的转运特点和对空肠发育影响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9 殷超;中药复方制剂对断奶仔猪的促生长作用及其机理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10 吴春燕;免疫应激对断奶仔猪整体蛋白质周转代谢的影响[D];四川农业大学;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宁;断奶仔猪下痢三疗法[N];湖北科技报;2004年
2 曾玉露;断奶仔猪的综合管理措施[N];东方城乡报;2009年
3 赵晓忆;断奶仔猪开始喂饲料应该注意的问题[N];山西科技报;2009年
4 内邱县南赛乡刘家沟富民养殖场 刘志强;我养断奶仔猪有“八不”[N];河北科技报(农村版);2000年
5 ;哪些疾病影响断奶仔猪存活?[N];湖北科技报;2008年
6 河南省濮阳市畜牧兽医工作站 杨家民 张发成;断奶仔猪多系统衰弱综合症[N];中国畜牧报;2002年
7 吕松乔 李德发 邢建军 孙铁虎 (农业部饲料工业中心);β-甘露聚糖酶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摘要)[N];中国畜牧报;2004年
8 陈伯华;断奶仔猪补饲铁、锌剂有新法[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9年
9 张平远;断奶仔猪饲喂油脂效果好[N];云南科技报;2004年
10 张成训 高振涛 李峰;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N];中国畜牧报;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