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竹叶化学成分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

许周典  
【摘要】: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属竹亚科(Bambusoideae)簕竹属(Bambusa)植物,主产于广东,浙江、江西有引种。研究表明,青皮竹竹叶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真菌、抑制杂草生长及抗氧化等活性。为了进一步研究开发青皮竹竹叶资源,本文以青皮竹竹叶为研究对象,分离、鉴定了其主要化学成分;评价了主要化学成分对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苹果炭疽菌(Colle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等3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考察了纳米SiO2和纳米壳聚糖等对4种常用杀菌剂和竹叶主要化学成分抗菌活性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聚酰胺、Sephadex LH-20柱色谱、高压制备色谱等方法从青皮竹竹叶中提取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经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学方法分析,鉴定为: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1)、荭草苷(Orientin,2)、异荭草苷(Isoorientin,3)、牡荆苷(Vitexin,4)、异牡荆苷(Isovitexin,5)、苜蓿素(Tricin,6)、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7)、异牡荆苷-2”-鼠李糖苷(Isovitexin-2”-rhamnoside,8)、异牡荆苷-2”-木糖苷(Isovitexin-2”-xylopyranoside,9)、芹菜素-6-C-波伊文糖-7-O-葡萄糖苷(Apigenin-6-C-boivinose-7-O-glucopyranose,10)、芹菜素-7-O-葡萄糖苷(Apigenin-7-O-glucopyranos,11)、苜蓿素-4’-O-葡萄糖苷(Tricin-4’-O-glucopyranose,12)。其中化合物8、9、10、1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 2.以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苹果炭疽菌(Colletrichum Gloeosporioides)和小麦赤霉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为靶标,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了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反式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荭草苷(Orientin)、异牡荆苷-2”-木糖苷(Isovitexin-2”-xylopyranoside)等4种竹叶化学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荭草苷和异牡荆苷-2”-木糖苷的抑菌活性较强,培养48h后,荭草苷对番茄灰霉菌、苹果炭疽菌和小麦赤霉菌的EC50值分别为1803.17mg/L、2185.33mg/L和1535.49mg/L;异牡荆苷-2”-木糖苷对番茄灰霉菌、苹果炭疽菌和小麦赤霉菌的EC50值分别为1792.42mg/L、2373.56mg/L和1661.80mg/L。 3.研究了3种纳米材料对4种常用杀菌剂和竹叶化学成分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亲水SiO2、疏水SiO2对番茄灰霉菌、苹果炭疽菌和小麦赤霉菌等3种真菌没有毒力,复配组合也没有增效作用。纳米壳聚糖(Chitosan)对小麦赤霉菌的EC50为1860mg/L,对苹果炭疽菌和番茄灰霉菌抑制效果不明显。纳米壳聚糖与丙环唑按1681.29mg/L:0.485mg/L、1681.29mg/L:0.194mg/L、1681.29mg/L:0.485mg/L、3362.58mg/L:0.097mg/L、8406.45mg/L:0.097mg/L的复配组合均表现出增效作用,其共毒系数在130.58~139.74之间。对羟基苯甲醛,反式对香豆酸同纳米壳聚糖分别按17172.4ppm:1681.29ppm,13442.6ppm:1681.29ppm的配比组合,纳米壳聚糖对其表现出相加作用,其余复配组合均表现为拮抗作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张宏利;韩崇选;杨学军;王明春;杨清娥;贺春玲;卜书海;;皂荚化学成分及杀鼠活性初步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5年04期
2 王力川;;文冠果化学成分·综合利用及栽培技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3 陈亚;李小敏;;山银花研究进展[J];中国科技信息;2007年05期
4 邓子超;黄玮;张文生;孟繁蕴;王永炎;;滇重楼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技术经济与管理;2007年02期
5 郑宪滨;刘国顺;邢国强;魏跃伟;叶协锋;王太运;;腐殖酸对烤烟化学成分和经济性状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7年12期
6 袁宇熹;林毅;明艳林;童庆宣;;叶下珠抗肿瘤抗病毒研究进展(综述)[J];亚热带植物科学;2008年02期
7 龚玉霞;张文慧;姜自见;周敏;闫浩;孙勇;;台湾杉叶挥发油的成分及其生物活性[J];江苏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8 金振国;王忙生;;草药羊红膻的研究进展[J];商洛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9 邱远金;谭勇;王绍明;成玉怀;;红景天植物化学成分及资源利用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8年12期
10 梁振益;秦延林;张雷;郑吉智;;盆架子鲜花香气化学成分的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11 陈春刚;韩芬霞;韩磊;余健霞;路建峰;;鬼针草中主要成分指标的测定[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9年04期
12 刘涛;刁治民;祁永青;郭燕璋;;药用植物藏红花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J];青海草业;2009年01期
13 罗毅;程显好;朱林;金鑫;;九州虫草的研究进展[J];中国食用菌;2009年03期
14 张黎;;柞蚕蛾的研究概况[J];辽宁丝绸;2009年02期
15 何晓莉;李英伦;李亨东;;宝兴地区虎耳草化学成分的定性鉴定[J];四川畜牧兽医;2009年07期
16 杨佳倩;贺文军;谭宁华;褚洪标;张玉梅;梅文莉;戴好富;;头花马先蒿和管花马先蒿的化学成分[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9年04期
17 韩萍;李海燕;侯长希;;玉米须的化学成分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18期
18 李辉敏;;复叶耳蕨属植物的研究进展[J];九江医学;2009年03期
19 张雪;向瑞平;刘长河;;茯神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20 潘兰;李晓瑾;贾晓光;贾盛杰;刘绪香;;瘤果黑种草化学成分的初步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席旭东;尹红芳;晋小军;何尤;;施肥对宽叶羌活化学成分的影响[A];中药药效提高与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晓玲;戴灵超;;鸭跖草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3 杨光忠;胡昀;陈玉;;竹叶椒木脂素成分的研究[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黄敏聪;;金银花的质量管理和应用[A];2009浙江省中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艾国;化薇;黄正明;;黄蜀葵花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A];中国成人医药教育论坛[2010(3)][C];2010年
6 杨念云;段金廒;李萍;钱士辉;张健;;连钱草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A];全国第六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卫东;HA.Thi Bang Tam;陈万生;孔德云;李惠庭;;中药灯盏细辛中酚酸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研究[A];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第二届理事大会暨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3年
8 刘喜纯;余敏;闵江;;栀子的炮制研究进展[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届中药炮制分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9 张三艳;;牺牲阳极化学成分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A];2007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张勇慧;蔡金艳;阮汉利;皮慧芳;张鹏;吴继洲;;金线莲化学成分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琦;苦竹属竹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2 王淑英;牡竹属竹叶化学成分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3年
3 孙嘏;撑篙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McClure)竹叶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4 崔健;箬竹属植物黄酮类物质与挥发性成分的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1年
5 何春年;芍药属药用植物亲缘学研究[D];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10年
6 彭燕;海燕和中华疣海星的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王延年;沙漠嘎种子化学成分及质量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8 马挺军;土贝母化学成分及抗肿瘤活性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刘军民;沉香(白木香)药材规范化种植(GAP)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年
10 刘利;桑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周典;青皮竹Bambusa textilis McClure竹叶化学成分及其抗真菌活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3年
2 任美玲;竹叶多糖的提取制备及生物活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3 殷军;竹叶多糖的提取纯化、结构分析及活性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3年
4 戴臻;小叶榕叶化学成分及质量控制研究[D];广东药学院;2008年
5 李笑颜;藏药川西千里光化学成分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6 马立杰;乌头须根化学成分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熊礼燕;五节芒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8 周慧斌;香果树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1年
9 于晓敏;蓬子菜有效成分的化学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4年
10 段磊;八角科植物果皮化学成分与促神经突起生长活性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卫芹;“二手香”危害令人忧[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2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 胡新中 徐莹;燕麦籽粒的化学成分[N];中国食品质量报;2010年
3 记者 高原;河流遭污染,鱼也吃“药片”[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4 于涵;俄罗斯99%化妆美容品对人有害[N];卫生与生活报;2006年
5 ;请您喝茶当心有药[N];上海中医药报;2006年
6 姚耀;烟草化学分析用上新方法[N];中国化工报;2006年
7 道尔吉;高强度专用管材化学成分及热处理制度的选择[N];世界金属导报;2007年
8 河南省安阳化工集团公司 栗军;尽快制定塑胶制品 化学成分安全标准[N];中国安全生产报;2005年
9 刘峰 杨光明 本报记者 王守友;食用仙人掌的化学成分和营养价值[N];保健时报;2005年
10 郭嘉轩 戴劲松;科诺造假事件,凸显生物农药行业困境[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