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供应量影响房产价格的实证分析
【摘要】:2005年到2015年这10年时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从29.8755万亿增长到122.8375万亿,增长幅度达到311.16%,如此充足的货币供给,大部分都流向了商品市场、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然而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左右,那么,剩余的大量资金很可能都流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同时,从1998年以来,我国房产价格一直处于快速增长状态。最近几年,对于高速增长的房价,民众普遍认为现阶段的房价的高涨已经超出了民众的购买能力,所以买房难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同时,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性也造成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轨迹有一定差别。本文的研究目的从全国和区域的双重视角切入,从整体和区域的角度全面衡量货币供应量和房价之间的关系,首先探究了全国范围内广义货币供应量M2、准货币QM对房价的影响效果;同时借助于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的实证方法,探究货币供应量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房价影响的差别。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改善建议,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合理健康发展提供借鉴。本文第一章是引言,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及意义,其次对国内外相关的研究进行了梳理,最后简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二章,通过不同的数据和图表分析,对我国货币供应量现状进行了分析描述,尝试分析了货币供应迅速增加的原因。第三章简述了我国房地产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区域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现状。第四章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货币供应量对房价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第五章在现状和理论的基础上,选取了2010年6月到2016年11月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准货币QM以及百城房价价格指数的月度数据,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广义货币供给量(M2)、准货币(QM)都与房地产价格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M2和QM均是房价的格兰杰原因。第六章选取了2006年1月到2017年12月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东部房价(HP1)、中部房价(HP2)、西部房价(HP3)以及东北部房价(HP4)的月度数据,建立VAR模型,借助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的分析方法,得到的分析结果显示:货币供应量对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部的房价影响存在异质性。最后一章,从全国和区域两个层面考虑,对我国货币调控政策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