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榧林下养鹅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的影响
【摘要】:香榧是我国珍稀坚果和木本油料树种,榧树中的优良品种,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为了研究香榧林下养鹅复合经营模式对土壤因子的影响,尤其是对土壤细菌、真菌物种和多样性的影响,探讨养殖前后土壤营养元素的变化趋势。本文以安徽省黄山区城澜村的香榧种植基地为研究对象,以CK和鹅养殖活动区为不同处理,设置15×15m样地6个,分别测定土壤理化性质、细菌和真菌,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处理下土壤的理化性质比较结果显示,鹅养殖活动区与CK间土壤物理性质差异不显著,养鹅后土壤容重增加,含水率下降。同时,鹅养殖活动区与CK间土壤化学性质差异也不显著,鹅养殖活动区的土壤pH值、K、Mg、P、C、N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Ca的含量减少。土壤理化性质相关性分析发现,pH值、K、Ca、Mg间相关性均不显著。C、N分别与P成显著相关,且C与N为极显著。(2)不同处理下土壤细菌测定结果显示,鹅养殖活动区的土壤细菌在门、纲、目、科、属各水平上物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在门水平,鹅养殖活动区和CK的优势菌门均为酸杆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等。鹅群的活动使作为土壤细菌重要类群的酸杆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下降,而绿弯菌门相对丰度则有所提高。在属水平,优势菌属较少,各物种丰度较均匀。(3)不同处理下土壤细菌Alpha多样性和Bata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各样本文库覆盖率达到99%,土壤细菌信息几乎全部得到验证。香榧林下鹅养殖活动区细菌多样性提高,细菌群落结构相似度降低。组间差异性分析显示门水平的酸杆菌门和装甲菌门在养鹅后显著降低,与物种注释分类结果一致,养鹅使细菌新增加Zixibacteria。在属水平发现8种细菌在养殖后数量下降,而另5种则数量上升,共13种细菌在不同处理间有显著差异。(4)不同处理下土壤真菌测定结果表明,鹅养殖活动区对香榧林土壤真菌的影响与细菌趋势相同。养鹅后,土壤真菌在各水平物种数增加。在门水平,两种处理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但差异显著。养殖后子囊菌门相对丰度显著下降。在属水平,真菌物种丰富,多表现为未被注释分类的物种。其中,林下养鹅后,群落结构发生改变,新增加 Ceratobasidium。(5)通过真菌多样性分析,香榧林下养鹅提高了土壤真菌多样性,优势菌子囊菌门与土壤C、N的相关性较强。组间差异性分析,子囊菌门组间差异显著,鹅养殖活动区增加了根肿黑粉菌门,CK未发现这类真菌。在属水平同样有7种真菌在不同处理间存在差异,其中香榧林下养鹅后新增加4种种群。(6)综合以上结果,香榧林下养鹅改良了土壤养分,增加土壤细菌、真菌多样性,同时养鹅后细菌、真菌的优势菌相对丰度均不同程度下降,说明鹅群的活动改变了原细菌、真菌群落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