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皖北杨树立木材积表的编制研究

王亚铭  
【摘要】: 本文以淮北地区杨树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按照立木材积表编制要求,随机抽取329棵杨树伐到木材积资料,其中300棵用于编表、29棵用于验表;被抽中的杨树样木资料来自淮北、亳州、宿州、阜阳四市不同土壤类型、杨树品系(69、72等),样木资料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以300棵样木资料为编表样本,选用6种数学模型为一元和二元材积的后选模型,采用非线性麦夸特迭代求解法确定各模型参数、剩余标准差、相关指数,根据相关指数最大和剩余标准差最小原则,选出最优一元材积模型为V=0.0001413d~(2.4463);二元材积模型为V=0.00009693d~(2.0123)h~(0.6147);进一步对一元和二元材积模型估测材积的残差分析表明,两模型材积估计残差均在(-2.5σ,2.5σ)残差置信区间内,说明模型拟合程度良好。以29棵样木资料为验表样本,分别计算上述一元和二元材积模型理论材积与实际材积的平均相对误差、平均绝对相对误差和系统误差,计算结果为:一元材积表分别是-0.75、14.55、1.62;二元材积表分别是2.69、8.62、0.08,误差分析结果表明二元材积估计误差均小于一元材积表,说明二元材积表估计精度高于一元材积表,但两种材积表估计的系统误差都小于5%,满足林业生产材积估计的精度要求,可以在生产应用。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杨刚,余健普,杨守坤,杨淑珍,何风鹣,张传忠,刘昭荣,吴益友;南方型杨树二元材积方程的拟合[J];湖北林业科技;1996年02期
2 龙桂根;黄芝云;洪学林;;基于地径对林木材积的估测[J];江西林业科技;2010年06期
3 景熙明;王笃治;;对黃道年、王颉修二同志“对‘材积直线法调制材积表的探讨’一文的意见”的意见[J];林业科学;1958年01期
4 马建维;帽儿山地区单木象片材积表编制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6年S1期
5 王义田,吴凤林;阜新地区油松人工林立木材积表编制的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7年05期
6 列.依.柯斯慶纳 ,杨昌友;杨树種子長期保存的经驗[J];新疆农业科学;1964年11期
7 傅锡儒;对杨树合理造林密度问题的探讨[J];河北林业科技;1989年04期
8 周嘉熹,杨雪彦,周晓彬,孙钦航;混交林对黄斑星天牛抗性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2年03期
9 周虹,郭同斌;黑蚱刻槽产卵为害杨树人工幼林[J];中国森林病虫;1992年01期
10 简根源;;对龙泉码价的再认识[J];江西林业科技;1992年05期
11 邓锡枝,彭锦云;推广新技术建设项目林[J];湖北林业科技;1994年04期
12 于增彦,赵海玉,顾新庆,艾子万,郭万喜;杨树过磷酸钙浸根栽植对成活的影响[J];河北林业科技;1994年03期
13 黄烺增;闽东柳杉人工林立木材积表和地位指数表的编制[J];福建林业科技;1997年01期
14 沈国舫,贾黎明,翟明普;沙地杨树刺槐人工混交林的改良土壤功能及养分互补关系[J];林业科学;1998年05期
15 吕勇,张晓蕾,董灿明;湖南省马尾松树高级材积表的编制[J];林业资源管理;1998年02期
16 孙俊;杨梢金花虫对梨树的为害[J];中国果树;1998年04期
17 曾大鹏,晁龙军,孙福在,赵廷昌;杨树上的冰核细菌及其在引起杨树冻害和诱发真菌溃疡病过程中的作用[J];林业科学;1999年03期
18 吴国新 ,刘玉卿;杨树主要蛀干害虫天牛的防治[J];河南林业;1999年04期
19 高健,吴泽民,彭镇华;滩地杨树光合作用生理生态的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0年02期
20 李永红;杨树的几种病虫害防治技术[J];甘肃林业;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希奎;缪凯;王洪魁;;岫岩地区杨树三种害虫检疫检验技术研究[A];2004年辽宁农业科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叶克林;龙玲;傅峰;;人工林杉木、杨树木材的性质及强化前景[A];200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新进展(上)——2000年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王凤林;;东北西部风积沙地杨树丰产栽培技术[A];科技创新与节能减排——吉林省第五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4 刘晓荣;彭涛;;杨树插条育苗地膜覆盖试验的研究[A];辽宁省植物保护学会、辽宁省昆虫学会2011年学术交流研讨会(西安)论文集[C];2011年
5 李新平;郭学诚;梁爱军;;杨树适应性早期鉴定技术研究[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6 秦光华;姜岳忠;乔玉玲;马玲;;美洲黑杨S307—26和PE—19—66引种及区域化试验[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7 邬荣领;张博;尹佟明;黄敏仁;诸葛强;;杨树生长进程QTL功能作图[A];持续发展,再创辉煌——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分会第五届年会文集[C];2002年
8 黄大庄;张彦焯;;桑天牛对白杨派杨树选择及防治的研究[A];昆虫学创新与发展——中国昆虫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9 杨磊;张洪霞;;转基因耐盐杨树的培育[A];2004中国植物生理生态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10 朱湘渝;王瑞玲;;应用组织培养法低温保存杨树种质的初步研究[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永常;杨树木质素合成酶PAL基因的克隆、鉴定及其表达载体的构建[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1年
2 李善文;杨树杂交亲本与子代遗传变异及其分子基础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刘昌财;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nigra)休眠顶芽的磷酸化和乙酰化蛋白质组学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4 马健;杨树(Populus spp.)与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互作中SA和H_2O_2的信号转导特征[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2年
5 邹莉;天花粉蛋白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化杨树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6 樊军锋;mtlD/gutD双价耐盐基因转化杨树、猕猴桃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2年
7 吴雁华;京南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杨树修复效应[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8 常德龙;人工林木材变色与防治技术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尹春英;青杨组不同种对干旱胁迫的反应差异[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成都生物研究所);2005年
10 王建革;基因枪转多基因杨树的获得[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亚铭;皖北杨树立木材积表的编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6年
2 谢华永;杨树胚性悬浮细胞系建立与原生质体融合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年
3 王永芳;杨树抗虫基因转化及抗虫性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1年
4 王健美;烟草MARs序列的克隆、功能研究及其在杨树中的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5 付士磊;干旱胁迫下外源NO对杨树气孔运动及其抗旱性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04年
6 纪丽丽;杨树基因枪多基因共转化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4年
7 周祥明;欧美杨等再生体系的建立及其抗逆境基因转化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3年
8 李春媛;杨树酚类物质对春季温度骤降的响应[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9 马晖;宁夏腾格里沙地边缘中林46杨栽培技术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10 刘福德;杨树连作地力衰退及林地生产力维持技术的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巨成 通讯员 张燕;测杨树胸径知木材立方量[N];河南日报;2008年
2 康青选刘永安 赵璟韬;双杨树的道路越走越宽广[N];开封日报;2007年
3 刘新海;成为全国最大“杨树基因库”[N];伊犁日报(汉);2007年
4 记者 童曙泉;“打针”之后杨柳不再满天飞絮[N];北京日报;2008年
5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刘振岩;杨树常用的有机肥料[N];山东科技报;2009年
6 魏县林业局 刘振廷;杨树团状丰产栽培技术[N];河北科技报;2009年
7 主持人:刘惠勤;杨树秋冬季栽植要谨慎[N];江苏农业科技报;2002年
8 记者 刘溅根;洞庭湖区崛起杨树大产业[N];中国绿色时报;2003年
9 本报记者 陈瑞昌 通讯员 唐旭 唐萍;为绿色江苏装上“科技引擎”[N];中国教育报;2009年
10 赵德宇 徐宏开 赵建礼 王余冬;搭建小镇腾飞的平台[N];人民公安报;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