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榴生理活性物质的提取及其特性的研究
【摘要】:
本文以新疆和田“皮雅曼”石榴叶和加工废弃物石榴皮、石榴籽为试验材料,对石榴黄酮类化合物进行了定性定量试验,结果表明总黄酮的含量在石榴皮中比其它部位含量高;在此基础上,用HPLC法进一步测定了石榴皮、石榴籽和石榴叶中芦丁、槲皮素、山奈素的含量,以了解黄酮类化合物的分布规律;并通过正交实验,分析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固液比、超声处理时间四个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确定石榴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参数;同时,用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酶标仪法和猪油抗氧化试验,测定石榴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强弱;最后通过试管稀释法和固体平板培养基稀释法,研究了黄酮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以期为开发利用新疆石榴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定性试验结果表明:石榴籽、果皮和叶乙醇提取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有桃红色泡沫;在发生酚羟基反应时,有绿褐色的物质生成;在发生络合反应时,有黄绿色荧光,这些现象都说明石榴籽、果皮和叶中含有黄酮类化合物。
2)定量试验测定结果:分光光度法对石榴叶、果皮和石榴籽总黄酮含量(以下结果以干物质计算)石榴皮为5.804%,石榴叶为4.622%,石榴籽为1.056%;HPLC法测定出石榴籽中芦丁含量最高为1936.24 g/kg,山奈素的含量为0.211 g/kg但不含有槲皮素,而石榴皮和石榴叶中都不含有这三种物质。3)乙醇浸提试验表明:70%的乙醇水溶液的黄酮浸出率最高,60%乙醇与70%乙醇黄酮浸出率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40%,50%,80%,90%乙醇的黄酮浸出率。
4)浸提温度试验表明:随着浸提温度的升高黄酮浸出率逐渐增大,但80℃时,黄酮浸出率有所下降。
5)浸提时间试验表明:浸提时间在1-2.5 h之间,延长浸提时间可以增加石榴叶黄酮浸出量,提高黄酮浸出率;当时间超过2.5 h时,石榴叶中的黄酮向溶液扩散速度与溶液中黄酮向石榴叶扩散的速度达到平衡,延长浸提时间对黄酮浸出率影响不大。
6)液料比试验表明:增加溶剂用量可增大溶剂对黄酮的绝对溶解能力,但料液比为1∶15时黄酮浸出率与料液比为1∶10时黄酮浸出量没有显著差异。
7)超声波处理对石榴叶中黄酮的提取率影响很大,超声波处理0.5 h时黄酮的含量已经达到了4.72%,在相同的溶剂浓度和浸提温度、液料比的情况下超声波处理达到相同提取率时节约5倍多的时间。
8)通过正交实验法优选石榴叶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60%乙醇,超声时间处理10 min,液料比为15∶1,70℃回流提取。
9)体外抑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石榴皮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均有抗菌活性。提取物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其最小抑菌浓度为0.781 mg·mL~(-1);对于大肠杆菌其最小抑菌浓度为3.125 mg·mL~(-1);石榴叶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也有抗菌活性,但最小抑菌浓度均比石榴皮的提取物浓度大,分别为12.5 mg·mL~(-1)和25 mg·mL~(-1),抑菌效果差异极显著。
10)用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酶标仪法和猪油抗氧化性试验测定石榴叶和石榴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表明:石榴叶和石榴皮的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3.35%和80.65%;石榴叶和石榴皮的提取物对猪油均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
|
|
|
|
1 |
陈红梅;丁之恩;;石榴皮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2期 |
2 |
陈红梅;;石榴皮黄酮类物质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4期 |
3 |
许宗运,吴静,刘利林,应潞;石榴皮等植物抗氧化性能的研究[J];特产研究;2003年01期 |
4 |
姚敬明,张李俊,王娟平,赵娟,武果桃;中药石榴皮、五倍子对小白鼠的毒性试验[J];中兽医学杂志;2004年06期 |
5 |
李萍;王荣华;;一点红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性能的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
6 |
魏艳;陈茎;郝双红;孟昭礼;;银杏外种皮提取物除草作用初步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8年01期 |
7 |
贲永光;李康;李坤平;张伟永;;海金沙不同溶剂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9期 |
8 |
李兴华;;发展庭院经济好项目——种石榴[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1997年03期 |
9 |
姚敬明,张李俊,王娟平,樊振华,赵娟,武果桃;石榴皮、五倍子中鞣质的提取及测定试验[J];中兽医学杂志;2004年03期 |
10 |
张会;;石榴治病验方十则[J];农村新技术;2010年05期 |
11 |
赵云荣;;石榴皮中原花青素成分分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9期 |
12 |
吴洪新;魏孝义;冯世秀;阿拉木斯;呼天明;王育青;;尖叶胡枝子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9年09期 |
13 |
赵一曼;;花果并丽话石榴[J];绿色中国;2008年22期 |
14 |
牛红梅;王跃虎;王鸿升;石亚娜;唐贵华;龙春林;;车桑子属植物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西南林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
15 |
邸幼军;贾光锋;;超声强化提取石榴皮鞣花酸的工艺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年19期 |
16 |
杨林;周本宏;;石榴皮鞣质的长期毒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8期 |
17 |
尹燕雷;苑兆和;冯立娟;招雪晴;程宪菊;;大青皮甜石榴果皮香味组分的GC/MS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0年02期 |
18 |
张润光;伍小红;乔彩云;;石榴皮黄色素稳定性的研究[J];陕西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
19 |
任献峰;;治疗畜禽寄生虫土法多[J];农家参谋;2009年10期 |
20 |
张国英,曾韬;辣蓼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J];林产化学与工业;2005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