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多元羧酸对纯棉织物复合整理的研究
【摘要】:
本论文先通过索氏提取法提取芦荟中的蒽醌类化合物,再通过柠檬酸、酒石酸、芦荟蒽醌提取物对纯棉织物进行复合整理,通过多元羧酸的桥联作用,使蒽醌提取物与棉纤维大分子发生较为牢固的化学结合作用,使棉织物同时获得耐久的抗皱抗菌抗紫外性能。
采用索氏提取法,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分析法,得到芦荟蒽醌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5%,回流温度为80℃,芦荟加入量为40g。分别用显色反应、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测试方法证明芦荟提取物中主要成分为蒽醌类物质。
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了各因素对整理效果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综合各因素对整理效果的影响,得出最佳整理工艺:多元羧酸浓度为10%,次磷酸钠浓度为6%,芦荟浓度为2%,柠檬酸与酒石酸摩尔比1:1,170℃焙烘3min。
最佳工艺整理后,棉织物的增重率达到13.12%,紫外线平均透过率T(UVA)为1.29%,T(UVB)为1.01%,UPF值为68.26,折皱回复角达到221.8°,断裂强力保留率为68.3%,白度保留率为78.7%。整理后织物进行抗菌测试,结果表明,芦荟整理棉织物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96.6%,抗大肠杆菌91.2%,抗白色念珠菌的性能稍差,抗菌率为68.5%。经洗涤50次后,折皱回复角提高40%,断裂强力和白度上升,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率达到80%以上,紫外线平均透过率T(UVA)为2.62%,T(UVB)为2.49%。
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图、x射线衍射图测试,证实多元羧酸与棉纤维大分子按环酐机理发生了酯化反应,芦荟蒽醌通过多元羧酸的桥联作用以化学键的形式固定在棉纤维上。
本论文系统研究了多元羧酸/芦荟同浴整理棉织物的机理、工艺、改善整理效果的方法,整理后棉织物的物理机械、抗菌和抗紫外等各项性能指标,对加快环保纺织品的生产具有实用的指导意义。
|
|
|
|
1 |
吴丽莉,俞建勇;棉织物的多元羧酸和壳聚糖抗菌防皱整理[J];印染;2001年11期 |
2 |
王晓明,伍建国,杨振,欧胜庆;棉织物三羧酸酯化交联整理研究[J];印染;2002年02期 |
3 |
陈松,刘庆,宋绍玲;无醛免烫整理剂对棉织物整理研究[J];印染;2000年07期 |
4 |
曹万里;多元羧酸无甲醛防皱整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印染助剂;2001年01期 |
5 |
陈美云;真丝绸多元羧酸——壳聚糖防皱整理[J];丝绸;2003年01期 |
6 |
符海平,陆大年;亚麻织物膦基多元羧酸免烫整理工艺研究[J];印染;2004年04期 |
7 |
方桂珍,李坚,孔漫,上原徹,古野毅;多元羧酸与木材酯化反应的固体核磁共振谱CPMAS~(13)CNMR的表征[J];林业科学;2001年02期 |
8 |
孙作柏;;多元羧酸防皱整理剂的现状[J];针织工业;2006年04期 |
9 |
邢铁玲,陈国强;聚合型多元羧酸的合成及其在柞丝绸防皱整理中的应用研究[J];印染助剂;2002年06期 |
10 |
罗军;多元羧酸无醛抗皱整理剂的研究进展[J];化纤与纺织技术;2004年01期 |
11 |
邓启刚,陈朝晖,贾丽华,周德瑞;柠檬酸对亚麻织物的无醛防皱整理[J];印染助剂;2005年07期 |
12 |
陈克宁;新型的无醛防皱整理剂——多元羧酸(一)[J];印染;1996年04期 |
13 |
薛万博,钟振声,励雯波,黄华芹;无甲醛防皱整理剂的制备及其应用[J];印染;2005年03期 |
14 |
陈思尧;王夏琴;徐晓红;张彦华;;棉织物的马来酸寡聚物抗皱整理[J];印染;2007年20期 |
15 |
王蕾,周波;染色法测多元羧酸的交联程度[J];印染;2002年S1期 |
16 |
钟振声,薛万博,励雯波;棉织物无甲醛防皱整理剂MA-IA-AA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J];精细化工;2005年02期 |
17 |
王则臻;邓启刚;陈朝晖;宋朝霞;;丙烯酸和马来酸在亚麻织物无醛防皱整理中的应用[J];化工时刊;2007年12期 |
18 |
邢铁玲;防皱整理剂PMI的合成及在柞丝绸上的应用[J];丝绸;2001年12期 |
19 |
符海平,陆大年,高真和;聚合多元羧酸整理剂的合成及其在亚麻织物免烫整理上的应用[J];印染助剂;2004年06期 |
20 |
李伟杰;许遵乐;;新型手性多元β-酰胺醇的合成[J];化学通报;2006年1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