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舒芬太尼对其影响

李仁虎  
【摘要】:全麻苏醒期躁动(EA,emergence agitation;emergence delirium)为全麻患者全麻苏醒期的一种不恰当行为,主要表现为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并存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等,它是气管内全麻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机制仍不完全清楚,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观点。导致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因素众多,各种有害刺激,特别是术后疼痛往往是诱发和加重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最常见原因。全麻苏醒期躁动危害性较大,当其发作严重时,常可引起意外伤害等不良后果,若处理不当,有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处理目前仍然是临床上的难题,主要是按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进行。对于已发生的苏醒期躁动,主要是根据患者的躁动程度,对症处理。因而,在日常的临床麻醉工作中,怎样才能行之有效地预防和降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程度,提高临床麻醉质量,仍然是我们临床麻醉医师需要不断探寻的难题之一。 目的通过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的观察分析及舒芬太尼对其影响的探讨研究,旨在提出合适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为临床麻醉提供理论和现实依据,使患者能够享受到更为安全舒适的麻醉过程,提高临床麻醉质量。 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施行气管内全身麻醉的患者。术前一天由麻醉医师访视患者,介绍围手术期程序,耐心疏导安慰,尽量缓解患者心理应激程度。所有患者术前常规禁食水6~8小时。麻醉方法: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舒芬太尼0.4μg/kg(或芬太尼4μg/kg)、维库溴铵0.1 mg/kg、丙泊酚2mg/kg。全凭静脉全麻麻醉维持:舒芬太尼0.2μg.kg~(-1).h~(-1)(或芬太尼2μg.kg~(-1).h~(-1))+丙泊酚4~10mg.kg~(-1).h~(-1)静脉泵注;静吸复合全麻麻醉的维持除使用上述方法维持外,另间断或持续吸入1~3%七氟烷。术毕患者均送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care unit, PACU)。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新斯的明等拮抗催醒剂。由麻醉医师全程观察、记录患者在手术间及PACU内的躁动情况,并视患者的躁动程度给与适当的处理。患者在PACU观察1~2h,待其完全清醒后返回病房。统计学处理:所得数据均使用SSP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中的分类变量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中的有序变量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麻醉经过顺利,生命体征平稳,麻醉效果满意。①观察了1200例全麻患者,有258例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全麻苏醒期躁动,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为21.50%。②各种不良刺激所致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比例,疼痛占53.49%、气管导管刺激占30.23%、尿管刺激占8.91%(三者引起的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程度以轻、中度为多数)、心理应激占3.48%(以中、重度躁动多见),其他因素占3.88%。③不同情况下患者发生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比例:胸科、口腔、耳鼻喉和乳腺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比普外、泌外手术患者高;静吸复合麻醉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较全凭静脉麻醉高;全麻苏醒期躁动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外向型性格及A型血型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率也相对较高;拮抗药物的使用不当往往会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比率增加。④舒芬太尼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舒芬太尼组为18.3%,芬太尼组为3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全麻苏醒期躁动程度(按0~3级评估),舒芬太尼组较芬太尼组躁动程度明显减轻(P0.01)。 结论①疼痛刺激是导致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最主要的原因。②较之芬太尼,舒芬太尼能有效地降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③选择正确的麻醉方式和合理的麻醉管理,把握正确的拔管时机,尽可能地避免术后不良的有害刺激,并给予充分的术后镇痛,即可明显减少或避免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及程度。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梁伟民,张军,顾华华;全麻苏醒期意识恢复时老年病人脑电双频指数的变化[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年12期
2 李宪营,张社会,贾建鑫;不同年龄病人全麻苏醒期中潜伏期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3年01期
3 殷玉萍,宗倩,窦曰华;小儿五官科手术全麻苏醒期不同卧位对呼吸的影响[J];山东医药;2004年05期
4 毕建亭,孙宝营,庄倩,戴晓风;艾司洛尔预防高血压患者全麻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00年17期
5 贺志军;庄县建;张方斌;;曲马多预防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0年03期
6 赵志钢;吴国远;梁艳华;;酮咯酸氨丁三醇预防腹腔镜手术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2011年03期
7 宁雪,尧永华,郑映菲,谭平,黄顺梅;雷米芬太尼伍用氯诺昔康减轻全麻苏醒期的不良反应[J];江苏医药;2005年08期
8 迟凯文;李清梅;;小儿全麻手术苏醒期的观察及护理[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年05期
9 田春芳;宋玉芳;曹芳;;芬太尼预防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09年07期
10 韩超;陈宇;;大脑状态指数反映全麻苏醒期意识状态的价值[J];江苏医药;2010年16期
11 李晓霞;;浅析胸外科全麻苏醒期病人烦躁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中国水电医学;2004年04期
12 金震;文艳;;右美托咪定对剖胸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防治作用[J];淮海医药;2011年03期
13 毕建亭,庄倩,戴晓风;艾司洛尔预防高血压病人全麻苏醒期心血管反应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工业;2000年04期
14 姜一新;李兵;李畅民;;帕瑞昔布钠抑制全麻苏醒期气管拔管应激反应的临床研究[J];云南医药;2011年01期
15 高辉;;术前心理指导对全麻苏醒期躁动及恶心呕吐的影响[J];中国临床医生;2006年02期
16 李晓娜;;全麻苏醒期病人烦躁原因分析及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年09期
17 时茜;李庆艳;曹保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176例[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年01期
18 李萍;;63例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8年24期
19 张枫;;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8年10期
20 刘建香;;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药;200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小舟;周燕;叶文婧;蒲青凡;吴安生;;不同时机导尿对全麻胆道手术患者苏醒期的影响[A];创新创业与科学发展——瑞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C];2011年
2 刘凤芹;梁改红;;全麻苏醒期的护理体会[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10年
3 徐培君;张丽青;;亲属陪伴对全麻苏醒期患儿躁动影响[A];创建患者安全文化——中华护理学会第15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中册)[C];2011年
4 高丽萍;王瑾;;心理干预对提高留置尿管病人全麻苏醒期耐受性的观察[A];河南省健康教育新进展学术交流会暨高级研修班、河南省五官科学术交流暨急危重病人现代护理与发展趋势高级培训班、河南省老年病人安全护理学术交流会暨高级研修班论文集[C];2009年
5 丁风兰;;PACU全麻苏醒期严重低氧血症的护理[A];2009年西部麻醉学术论坛论文汇编[C];2009年
6 史东平;封卫征;鲍杨;;全麻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研究进展[A];2008年第七次华东六省一市麻醉学学术会议暨浙江省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上册)[C];2008年
7 王海棠;刘敬臣;;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原因及处理[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8 罗宏;李军;连庆泉;徐坚;;布托啡诺用于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A];2009年浙江省麻醉学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2009年
9 靳三庆;庞婷;梁青春;;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进展[A];200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知识更新讲座[C];2006年
10 靳三庆;庞婷;梁青春;;全麻病人苏醒期躁动的研究进展[A];2008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洁芳;地佐辛对开胸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2年
2 孙文文;全麻苏醒期患者重度躁动相关因素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年
3 李仁虎;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舒芬太尼对其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1年
4 姜葳;地佐辛对于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3年
5 朱卓;地佐辛对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D];吉林大学;2012年
6 朴连玉;右美托咪定及小剂量氯胺酮预防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对比观察[D];吉林大学;2014年
7 贾凌艳;肝胆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的临床观察[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慧;术前心理干预在全身麻醉中的应用研究[D];宁夏医科大学;2010年
9 姜芸;帕瑞昔布钠联合地塞米松对全麻苏醒期不良反应的影响[D];新疆医科大学;2010年
10 陈云利;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预防胃、结肠手术全麻苏醒期躁动[D];吉林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