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结扎穿孔脓毒症大鼠早期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和肝损伤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摘要】:目的:本实验采用大鼠盲肠结扎穿孔致脓毒症模型,动态观察脓毒症大鼠早期肝脏细胞功能变化与肝脏血管内皮细胞损害情况,初步探讨两者是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及其可能机理。
方法:SD大鼠66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3组:(1)正常对照组(n=6),动物于麻醉后,称重,经腹主动脉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鸟氨酸氨基甲酰转移酶(OCT),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 - selecti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大鼠处死,采取少许肝窦组织行电镜观察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情况,用电子秤称量肝脏湿重,于80℃烤箱留存48h后,称量肝脏干重。并计算肝水含量;(2)假手术组(n=30),动物麻醉后行盲肠探查术后关闭腹腔,分别于术后3,6,12,24和48h五时点行与正常对照组相同的操作步骤,每时相点6只大鼠;(3)脓毒症组(n=30),动物行盲肠结扎穿孔(CLP)术后3,6,12,24和48h五时点行与正常对照组相同的操作步骤,每时相点6只大鼠。
结果:1.脓毒症组在CLP术后3h血清OCT水平即升高(5.9805±0.07u/l),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逐步升高,在24小时以后,扔保持较高的水平。2.血清TNF-α水平在CLP术后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P0.01),在24h达峰值(390.94±27.70 pg/ml),随后有下降趋势,但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0.01)。3.CLP术后3h血清sE - selectin水平开始升高(1.6292±0.01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P0.05),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4.肝脏水含量在CLP3小时以后逐渐增加,但直到伤后12h才出现明显变化(P0.05)。5.电镜下观察肝脏血管内皮细胞(VEC)在脓毒症发展过程中损害逐渐加重,且根据《黎鳌烧伤学》血管内皮超微结构损伤评分标准,内皮细胞损伤程度随时间推移分值逐渐增高。6.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样本均数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OCT和sE - selectin,TNF-α和sE - selectin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OCT和sE– selectin;TNF-α和sE - selectin具有显著正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0.947和0.781,均为P0.01。
结论:1.在脓毒症致急性肝损伤发病过程中,肝脏巨噬细胞参与了肝损伤的发生和发展,TNF -α是诱导sE - selectin上调的重要因子。2.肝脏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肝脏功能的损伤具有显著正相关,提示肝脏血管内皮细胞在肝损伤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3.sE - selectin含量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早期检测sE - selectin,结合临床的功能指标,有助于提示器官功能损害和病程进展,及时针对治疗。
|
|
|
|
1 |
董家鸿,王敖川,蔡景修,钱光相,张全周,黄志强;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后胰腺脓毒症的外科处理[J];中国急救医学;1992年01期 |
2 |
孙诚谊;白细胞介素6(IL-6)是严重腹腔脓毒症的预后指标(英)[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1995年03期 |
3 |
倪元红,叶向红,黎介寿;霉菌性中心静脉导管脓毒症(附12例报告)[J];肠外与肠内营养;1998年01期 |
4 |
李红云!1000037北京,姚咏明!1000037北京,施志国!1000037北京,于燕!1000037北京,董宁!1000037北京,盛志勇!1000037北京;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单克隆抗体对烫伤脓毒症大鼠脏器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2000年11期 |
5 |
孙建良;脓毒症时全身和局部氧供与氧耗的变化[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0年02期 |
6 |
黄安林;脓毒症相关概念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1年05期 |
7 |
尹会男,柴家科;Toll样受体/核因子κB信号通路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3年11期 |
8 |
曹国海;脓毒症中的胰岛素抵抗力[J];国外医学.外科学分册;2003年05期 |
9 |
田萍,王青丽,赵良,杨兴易;重症监护病房脓毒症患者降钙素原的临床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3年11期 |
10 |
姚咏明,盛志勇;金黄色葡萄球菌外毒素与脓毒症及多器官损害[J];中华创伤杂志;2004年12期 |
11 |
蒋丽;大黄对脓毒症大鼠核因子-κB活化的抑制作用[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4年06期 |
12 |
夏燕亮,刘昕;丹参对大鼠脓毒症急性肺损伤发生中TNF-α的影响及对肺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4年06期 |
13 |
杨新利,钱素云;脓毒性脑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2005年03期 |
14 |
任清华;科研新闻速递[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5年08期 |
15 |
孙海梅;况铣;魏宏建;;小剂量多巴胺在脓毒症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06年02期 |
16 |
张健;霍正禄;何建;;活化蛋白C与脓毒症[J];中国急救医学;2006年01期 |
17 |
赵有成;南琼;柯青;魏宏建;段勇;;脓毒症患者血清IL-6水平检测的临床评价[J];中国医师杂志;2006年05期 |
18 |
田光;陆江阳;;树突状细胞在脓毒症中病理变化的研究进展[J];感染.炎症.修复;2006年04期 |
19 |
苑志勇;邢金燕;徐敏;孙运波;;术后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及变化与脓毒症研究[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年10期 |
20 |
董家鸿,黄志强,王敖川,韩本立,蔡景修;实验性胆源性脓毒症时肝脏代谢反应及其调控机制的改变[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4年01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