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噬菌体肽库筛选Rh(D)血型抗原模拟表位及其鉴定
【摘要】:目的用人源纯化的混合抗Rh(D)多克隆抗体筛选噬菌体肽库,从中寻找到Rh(D)血型抗原的模拟表位,为研制针对Rh(D)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RhD-Hemolyticdisease of newborn, RhD-HDN)的新型诊断抗原、制备特异疫苗以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实验基础。
方法1.收集5例经不规则抗体筛查为阳性并鉴定含抗Rh(D)抗体的Rh(D)阴性者血清,经等比例混合后,分别用RhD(-)A型、RhD(-)B型压积红细胞对血清中的抗A、抗B抗体于4℃过夜吸收处理;渗透浓度为30mmol/L的PB作为裂解液,将遗传表现型为CCDee的RhD阳性O型红细胞制备成血影细胞,观察其抗原性;以血影细胞作为抗原,吸附血清中抗Rh(D)抗体,再用低pH值缓冲液洗脱、分离纯化抗Rh(D)抗体,用DEAE-Sephadex A-50层析法提取其中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 IgG)组分;用western blot鉴定条带成分,微柱法测抗Rh(D)抗体效价。
2.用纯化的多克隆抗Rh(D)抗体对噬菌体随机十二肽库进行三轮吸附-洗脱-扩增过程筛选,计算每轮的富集率;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 ELISA)法检测每轮筛选后洗脱物与抗Rh(D)抗体的结合情况;ELISA法检测随机挑取的第三轮筛选后滴度测定平板上的26个噬菌体克隆与抗Rh(D)抗体结合情况;对ELISA法检测中A450值高于0.5的16个噬菌体克隆进行阳性噬菌体克隆的初筛实验,逐一检测每个噬菌体克隆与抗体的结合力;提取阳性克隆DNA并进行测序,推导外源多肽的氨基酸序列。凝集抑制实验检测噬菌体展示的多肽对Rh(D)血型抗原结合的模拟作用。
结果
1.5例血清中均含抗Rh(D)抗体,微柱法检测混合血清抗Rh(D)抗体效价为32;混合血清中的抗A和抗B血型抗体被完全吸收,吸收后血清中的抗A和抗B效价均<2;制备的血影细胞保持了较强的抗原性;纯化后抗Rh(D)抗体IgG组分效价达到32。
2.三轮筛选后,富集率从(4.45×10-6)%增加到(4.27×10-5)%;随着筛选轮数增加,噬菌体洗脱物与抗Rh(D)抗体的结合力逐渐增强;第三轮筛选后26个噬菌体克隆与抗Rh(D)抗体具有不同的结合力,其中2,8,12,17,21,22克隆与抗Rh(D)抗体呈高亲和力结合;初筛实验中洗脱的噬菌体滴度测定显示克隆2,8,12,17,21,22在与抗体结合后的洗脱物中含量较高,并且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反应结合后的洗脱物中含量很低;上述6个阳性克隆中4个噬菌体克隆DNA序列一致:5-CCGAGCCAGGGGTACGTGATACTGCTGGACGAGAAG-3,展示相同的氨基酸序列(PSQGYVILLDEK),命名为C2;另外2个噬菌体克隆DNA序列一致:5'-ACAATGTTAAATCGTGCTCATGATTTTTCTGAATGT-3',展示相同的氨基酸序列(TMLNRAHDFSEC),命名为C21。凝集抑制实验结果表明展示这两个多肽的噬菌体可以抑制Rh(D)抗原阳性红细胞的凝集作用。
结论
1.本实验纯化了抗Rh(D)多克隆抗体,并获得了高效价的抗Rh(D)抗体的IgG组分,为下一步利用噬菌体肽库获得Rh(D)血型抗原模拟表位研究奠定基础。
2.多肽PSQGYVILLDEK和TMLNRAHDFSEC可以模拟Rh(D)血型抗原表位,具有建立针对RhD-HDN的新型诊断抗原和制备特异疫苗的潜能。
|
|
|
|
1 |
竺永昌,王锦云,罗伟俊;急性原粒细胞白血病引致血型抗原改变一例[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4年02期 |
2 |
胡兆平,王红梅,焦福奇;合肥地区A_2血型抗原的分布调查[J];中国输血杂志;1994年04期 |
3 |
叶青;H-人血型抗原免疫反应在大鼠耳蜗毛细胞的超微结构定位[J];国外医学.耳鼻咽喉科学分册;1995年02期 |
4 |
刘晓峰,胡家露;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病的宿主因素[J];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2004年05期 |
5 |
卓孝福;陈静静;郭永建;;人红细胞RhD血型抗原的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研究[J];中国输血杂志;2010年S1期 |
6 |
赵进生,孔令魁,王以芸,张舜华,索忠丽;抗c和抗E抗体引起输血反应一例报告[J];临床检验杂志;1985年02期 |
7 |
杜桂琴;;药物性溶血性贫血血型抗原减弱一例[J];黑龙江医药科学;1989年03期 |
8 |
金萍,潘爱莲,董玉亭;肺癌化疗所致血型抗原改变一例报告[J];实用癌症杂志;1992年02期 |
9 |
王钢,王广结,魏庭萱;蒙汉回满四个民族C~W血型抗原分布[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4年01期 |
10 |
阎石;;血型意味着什么[J];人生与伴侣(月末版);2009年03期 |
11 |
唐建武,郑仁恕,孟英奇,夏稻子;血型抗原相关性凝集素受体在良恶性宫内膜组织的表达[J];中国肿瘤临床;1994年12期 |
12 |
高波,张迎辉;从噬菌体肽库中筛选生长因子模拟肽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药学分册;2002年05期 |
13 |
张群;胡雪梅;赵明东;高美华;傅凤华;苏长海;孙殿敬;;用噬菌体表面显示肽库技术筛选乙酰胆碱酯酶有效抗原表位的研究[J];中国免疫学杂志;2006年04期 |
14 |
赵敬湘;杨丽平;刘大庆;秦立蓬;王韫芳;白慈贤;南雪;裴雪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亲和肽的筛选[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11期 |
15 |
刘北一;噬菌体表位文库在免疫学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1997年05期 |
16 |
雷家慧,姜昌富,李天群,魏兰英,朱晓华,潘虹,时红波;两种方法筛选噬菌体肽库所获日本血吸虫抗原模拟表位的抗原性比较[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04年03期 |
17 |
余杨;刘宜升;付琳琳;杜文平;郑葵阳;;华支睾吸虫模拟抗原表位的筛选和鉴定[J];中国热带医学;2007年05期 |
18 |
张蓓;杨晨晨;林仁勇;王俊芳;张春桃;王俨;卢晓梅;张静萍;张琰;许晏;温浩;;应用噬菌体7肽库筛选泡球蚴Em18抗原模拟表位的初步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04期 |
19 |
肖瑞卿;林武存;郭永芳;;血保存时间对CDE抗原强度影响[J];西南国防医药;1993年02期 |
20 |
唐朝晖,方丽华;2例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型抗原、抗体的变化[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1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