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1982-2002届本科毕业生质量调查与素质教育对策研究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不断深入,高等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质量,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为追踪、了解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质量的反映和评价,总结我校在本科生培养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进一步推动我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我们开展了对我校1982—2002届毕业生的质量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表明,我校毕业生总体素质较高,用人单位、部门领导“良好”以上评价分别达96.7%、97.9%;毕业生在职业道德、服务态度、工作责任感、事业心方面,“好或强”均达50%以上;用人单位、部门领导对我校毕业生理论知识掌握“较好”以上评价分别达到95%、97.3%;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发展潜力、观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自学及信息利用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得到用人单位、部门领导“强”的评价均在43%以上。这些比例高于其他院校同项结果或与其持平。但也存在一些值得改进之处,主要是:对毕业生科研能力评价略低,毕业生对外语、计算机能力自我评价较低,人文社科、外语、计算机课程设置满足需要的比例较低,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效果不够理想。
针对上述情况,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如下建议: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造就一批名师;2、注重创新素质培养,提高学生科研能力;3、加强外语和计算机教学,培养适应全球化、信息化需要的医学高级人才;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5、强化教学管理,严格质量监控;6、加强人文社会学科课程教学,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8、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大学生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