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对马鞍山市儿童伤害相关行为的干预研究
【摘要】: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儿童意外伤害相关行为现况,探讨儿童伤害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评价健康教育对儿童伤害相关行为的干预效果。
方法 对马鞍山市市区的所有小学进行统一编号,运用随机数字表随机整群抽取6所小学作为研究现场,以被选学校1-5年级的所有在校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5511人。采取自行编制的《儿童伤害相关行为量表》、《家庭环境调查表》、《班主任问卷》对被调查学生进行统一问卷,变量按统一的积分标准处理,用EpiInfo6.04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录入,分析采用SPSS 11.0软件,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伤害相关行为,由于儿童伤害相关行为总分呈偏态分布,采用四分位法较稳定,单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主成分因子分析和多因素多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伤害相关行为的影响因素。然后将被调查学校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儿童2729人,实施健康教育的干预措施;对照组2547人,无干预措施。对试验组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干预9个月后,用《儿童伤害相关行为量表》对两组再次进行伤害相关行为的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干预前后对比和有无干预对照及协方差分析排除不均衡因素影响,评价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
结果 马鞍山市儿童伤害相关行为检出情况如下:本次研究实际调查5276人,无伤害相关行为1393,占总人数的26.40%;中度伤害相关行为2555人,占总人数的48.43%;重度伤害相关行为1328,占总人数的25.17%。男女性别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无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女生高于男生;中度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在男女分布上无差异;重度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年级儿童伤害相关行为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无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中度伤害相关行为在各个年级的分布无差异;而重度伤害相关行为则随
安徽医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着年级的升高呈上升;不同学校儿童三种伤害相关行为之间亦有统计学意义。通
过主成分因子分析和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儿童伤害相关行为的影响因
素,包括父母因素、学校因素、家长对伤害的认知和父母对儿童的教育方式及儿
童自身因素。通过10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儿童的无伤害相关行为、中
度伤害相关行为、重度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分别由25.72%、48.33%、25.94%变
为26.52%、50.50%、22.98%;对照组儿童的无伤害相关行为、中度伤害相关行为、
重度伤害相关行为的发生率分别由27.13%、48.53%、24.34%变为26.45%、52.11%、
21.44%。排除两组儿童不均衡因素的影响后,健康教育干预后儿童的溺水行为、
自行车行为在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且干预组的变化程度大于对照组。
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伤害相关行为的得分均比
干预前降低,但两组儿童总的伤害相关行为及对意外伤害的认知在干预前后均无
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结论儿童的伤害相关行为存在着性别、年级、学校之间的差异,其伤害相
关行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来预防和控制各种不利因素对儿童
伤害相关行为的影响。通过9个月的健康教育干预后,发现健康教育对儿童的部分
行为有效。.
|
|
|
|
1 |
杨励;陈显元;;学龄儿童营养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08年20期 |
2 |
李志斌,王志瑾,刘永文,谢萍萍;健康教育对于医学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的效果观察[J];中国健康教育;2002年07期 |
3 |
张开金,周玲,包国祥,梁国钧,张君炎;对社区人群进行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江苏预防医学;2004年01期 |
4 |
曹春霞;李浴峰;谢长俊;刘华磊;;武警战士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J];医学与社会;2010年08期 |
5 |
孟书玉;;对家庭主妇健康教育的探索[J];中国健康教育;1989年02期 |
6 |
姬力伙;;选好健康教育的突破口[J];中国健康教育;1989年03期 |
7 |
滕绍禹;;拓宽健康教育之路促进社会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江苏省赣榆县开展健康教育有偿服务的几项尝试[J];中国健康教育;1989年05期 |
8 |
倪合一;;重点人群系统健康教育的启示[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1989年02期 |
9 |
Clarence E.Pearson;刘岩;张伟;;过去与未来[J];中国健康教育;1991年05期 |
10 |
苏立新;;南京市中小学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J];中国学校卫生;1991年06期 |
11 |
许会林;;对联明志[J];中国健康教育;1991年03期 |
12 |
李兴宇;;德阳市健康教育卓有成效[J];中国健康教育;1991年03期 |
13 |
周汉龙;;八桂春雷鸣 健教捷报频——广西健康教育事业发展纪实[J];中国健康教育;1991年06期 |
14 |
王喜生;张晓光;郭世平;王富昌;蔡连芳;马俊荣;;健康教育防制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1992年06期 |
15 |
游鹏;;健康教育在血防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1992年04期 |
16 |
韩崇荣,井延如;邹城市农村母乳喂养现状及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1993年01期 |
17 |
杜通;;《家庭保健全书》即将出版[J];中国健康教育;1993年01期 |
18 |
海南岛环境与社区登革热的控制项目小组;;预防登革热健康教育初析[J];中国健康教育;1993年07期 |
19 |
王德臣;;宁夏青铜峡市健康教育所成立[J];中国健康教育;1993年11期 |
20 |
白淑敏,张宝珍,熊志佳,高德实,徐守旗;对沈阳市中、小学生当前健康教育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国校医;1994年02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