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安徽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亡原因分析与防治策略建议
【摘要】:目的:死因统计资料可以客观地反映社区居民整体的健康状况,为卫生决策、疾病预防控制和科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本研究通过对安徽省疾病监测点居民主要死亡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了解我省居民死亡模式及其动态变化。方法:本研究是根据安徽省2003年疾病监测点的《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年报表》及其相关资料,从安徽省人口的数量、结构、人口变动特征、人口死亡特征、各年龄段的主要死因特征、主要死亡原因的死亡构成等方面进行了统计计算、分析和阐述;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了解安徽省居民的死亡结构特点及其对居民寿命、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危害安徽省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消化系统疾病、起源于围生期疾病、精神障碍等。前十位死因占全部死因的92.59%,其中前五位死因占到84.38%,死因构成呈高度集中态势;损伤和中毒是0~14岁儿童的第一位死因,占全死因死亡的71.04%,尤其是交通事故死亡;在居民平均寿命增加的同时,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慢性病在总死亡中的比例仍在增加,已成为威胁安徽省人群健康的第一大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严重危害安徽省居民健康的一大疾病,对此应采取综合预防和控制措施;开展慢性病和伤害发生、转归、危险因素和干预效果等监测;开展社区健康教育、健康促进综合预防和控制;建立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变不良行为习惯作为一项全社会共同参与工作;治理环境以及加强社会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的健康教育是当务之急。
|
|
|
|
1 |
郑末凤,陈海玉;勃利县1997年疾病监测点居民病伤死因分析[J];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8年05期 |
2 |
白晓蓉,苏爱湘,高立东,陈敬晖,陶践;湖南省疾病监测点1991-1994年婴儿死因分析[J];疾病监测;1996年02期 |
3 |
刘小英,邬香华,曾庆光;1997年南雄市疾病监测点死因分析[J];广东卫生防疫;2000年01期 |
4 |
叶丽新,倪守旗,曹青宁,沈宏儒,朱建军,光文伟,杭民东,伍沪文;安徽省疾病监测点1990~1995年自杀死因分析[J];疾病监测;1997年03期 |
5 |
刘淑卿;广东台山市1991~1999年疾病监测点死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1年01期 |
6 |
周会林,董学平,林静芳;2000年三峡工程宜昌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年06期 |
7 |
宋爱芹,隋云南,唐军;1986—1989年济宁市疾病监测点主要死因对居民寿命的影响[J];济宁医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
8 |
于国防;郭晓雷;李维卡;杨裕华;马吉祥;;1991~2001年山东省疾病监测系统居民死因分析[J];中华慢病杂志;2003年02期 |
9 |
王学军;纪东胜;;日照市疾病监测点主要死因分析[J];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0年04期 |
10 |
郑末凤,陈海煜,孙晓明;1997年勃利县疾病监测点居民病伤死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8年12期 |
11 |
李维卡;郭晓雷;马吉祥;张吉玉;;2003年山东省疾病监测点人群死因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06年05期 |
12 |
文衍斌,佘唤昭,黄建云,张旭彬,黄时荣;汕头市疾病监测点1990-2000年居民死因分析[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02年01期 |
13 |
唐虹;广汉市疾病监测点1991~2000年居民主要死因分析[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3年02期 |
14 |
龚年庚;;40例法医尸检死因分析[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6年02期 |
15 |
徐英含;;死因分析[J];法医学杂志;1987年04期 |
16 |
包庆尧,陈海煜;黑龙江省勃利县疾病监测点1991~2000年居民病伤死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1年11期 |
17 |
袁德兴;平江县疾病监测点居民主要死因对寿命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1986年04期 |
18 |
景学安;汪杰;;泰安市疾病监测点死因资料的减寿年数(PYLL)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1990年03期 |
19 |
宋扬,王涛,王燕,邓颖,张宁梅;四川省疾病监测点主要死因的减寿年数分析[J];疾病监测;1995年12期 |
20 |
吴佩君,张守斌,王克兰,贾虎彪;兰州市城关区疾病监测点1990~1996年居民病伤死因分析[J];疾病监测;1998年06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