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芬太尼预处理对心脏缺血后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摘要】:背景 阿片类镇痛药吗啡、芬太尼等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IPC),对缺血后损伤心脏产生保护作用。吗啡或芬太尼是通过激动心脏上的δ-阿片受体(OR)或者κ-OR产生保护作用。瑞芬太尼(Remifentanil,Rem)是一种新的超短效的阿片镇痛剂,镇痛效能与芬太尼相似,是一种μ-OR激动剂,也作用δ-和κ-OR。本课题旨在研究Rem预处理(RPC)对缺血后心脏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在体模型:雄性SD大鼠,300-350g,或新西兰兔,1.8-2.5kg,雌雄不拘。麻醉后开胸,结扎和放开冠状动脉前降支实现心肌局部缺血和再灌注。离体模型:雄性SD大鼠,190-210g,或新西兰兔,1.8-2.5kg,雌雄不拘。取出心脏后置Langendorff架进行逆性灌注,结扎和放开冠状动脉前降支实现心肌局部缺血和再灌注。细胞模型:雄性SD大鼠,190-210g,分离心室细胞,清洗后的细胞悬液加指示剂Fura-2/AM负载。应用无糖Krebs液加入2-DOG(2-deoxy-D-glucose)和Na_2S_2O_4进行细胞灌流,以进行单个心室肌细胞代谢抑制(MI/A)。实验分组:本研究分3个系列实验进行研究,分别在三种模型上进行。第一系列实验:RPC保护作用与剂量关系的研究。在大鼠心脏上,研究分为对照(CON)组,RPC组,IPC组。为了研究RPC的量效关系,在体研究将Rem按剂量0.2,0.6,2,6 or 20μg.kg~(-1).min~(-1)等分别分为各组,大鼠离体心脏研究设置10、50、100和150μg.L~(-1)4个浓度组即分为RPC10、RPC50、RPC100和RPC150等组;以上两个实验同样分别在家兔心脏上进行研究验证。大鼠心脏细胞研究按Rem不同浓度分为0.1、0.3、1、3、10、30、100、300和1000μg.L~(-1)等各组。第二系列实验:研究阿片受体在RPC对大鼠心脏缺血后损伤保护作用中的角色。三种选择性的OR阻断剂Naltrindole(NTD,δ受体阻断剂)、nor-Binaltorphimine(nor-BNI,κ受体阻断剂)和CTOP(μ受体阻断剂),分别用于RPC或IPC前,以及自身的对照,因而分成OR阻断剂+RPC或IPC各组。第三系列实验:RPC对大鼠心脏缺血后损伤保护作用的信号传导研究。两种PKC阻断剂、两种K_(ATP)通道阻断剂以及丝裂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