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芍药苷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储德勇  
【摘要】: 血吸虫病是人类主要热带病之一。血吸虫病主要死于肝虫卵肉芽肿以及继发性的肝纤维化。有研究显示,杀虫治疗后未成熟虫卵仍可继续发育,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反应仍在继续,而且,一旦肝纤维化达到一定程度,即使去除了肝纤维化诱因,纤维化仍将继续发展。因此,如何在肉芽肿形成阶段和肝纤维化早期,用药物干预以预防其发展,是杀虫治疗后第二个控制疾病发展的关键。然而至今无高效低毒的药物用于血吸虫性肝病的治疗。 目前已证实,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是分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引起肝纤维化最主要的细胞,转移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TGFβ1)是其最强的促ECM分泌因子。但TGFβ1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目前仍有争议。 芍药苷(paeoniflorin,PAE)是从白芍中提取的主要有效成分。以往的研究发现,芍药苷具有免疫调节、抗炎等作用,但其在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和肝纤维化中的作用,国内外未见报道。 本课题用血吸虫尾蚴感染小鼠,制成血吸虫病肝肉芽肿和纤维化模型,考察PAE在体内对肝肉芽肿和纤维化以及TGFβ1的影响,然后在体外考察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oluble egg antigen,SE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peritoneal macrophages,PMs)分泌TGFβ1的影响,以及TGFβ1和PAE对HSCs增殖和分泌胶原的影响。最后从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探讨PAE对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作用,以期了解PAE抗肝纤维化的部分机制。 目的:研究PAE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 方法:用血吸虫尾蚴经皮肤感染小鼠,然后在感染后不同时间,分先后或同时给予吡喹酮和不同剂量PAE,用组织芯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了解PAE在杀虫不同时期对肝肉芽肿、肝纤维化形成和TGFβ1表达的影响;用SEA刺激PMs,分别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Western blotting以及酶联免疫分析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SEA和PAE对PMs产生TGFβ1的影响;用原位灌流-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正常健康小鼠HSCs,经SEA刺激的腹腔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stimulated peritoneal macrophage-conditioned medium,Stimulated-PMCM)刺激HSCs后,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和ELISA分别观察PMCM和PAE对HSCs增殖和分泌胶原的影响。我们选择稀释度为1:2的PMCM为最适浓度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optimum macrophage-conditioned medium,OPMCM),然后,在OPMCM中加入抗TGFβ1单抗,以了解TGFβ1对HSCs增殖和胶原分泌的影响。最后,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PAE对HSCs中的Smads信号蛋白以及前胶原转录和合成的影响。 结果: 1.早期给予PAE可预防血吸虫病小鼠肝肉芽肿和肝纤维化的形成,降低肝内TGFβ1表达 感染血吸虫尾蚴后第12 d(在杀虫治疗前第30 d)开始给予PAE(30、120 mg/kg),能显著降低肝肉芽肿大小和肝纤维化程度,以及降低TGFβ1在肝组织中的表达,而在感染后第42 d(在杀虫治疗同时)或第72 d(在杀虫治疗30 d后)开始给予PAE则无上述作用。说明血吸虫感染后,早期给予PAE能预防肝肉芽肿和肝纤维化;同时也说明,肝纤维化可能与TGFβ1的表达有关。 2. SEA促进PMs分泌TGFβ1,而PAE抑制TGFβ1的分泌 ELISA、RT-PCR和Western blotting都显示SEA(0、2.5、5、10、20、40 mg/L)能刺激PMs分泌TGFβ1,且SEA在10 mg/L时能刺激PMs产生最大量的TGFβ1;同时,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PAE(0、7.5、15、30、60、120 mg/L)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PMs产生TGFβ1。提示PAE抗肝纤维化的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Ms分泌TGFβ1有关。 3. PMCM及TGFβ1促进HSCs增殖和胶原分泌,而PAE抑制HSCs增殖及前胶原、胶原的转录、合成和分泌 MTT法和ELISA显示,不同稀释度的PMCM(1:32、1:16、1:8、1:4、1:2、1:0)对HSCs的增殖和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 Col I)、II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II, Col III)的分泌都具有促进作用。但稀释度为1:2和1:0的PMCM具有更大的效应。用抗TGFβ1单抗中和后的OPMCM其促进HSCs增殖和胶原分泌的作用明显下降,但与对照仍有差别,提示TGFβ1在HSCs增殖和胶原分泌中发挥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MTT法、ELISA、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PAE(7.5、15、30、60、120 mg/L)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HSCs增殖及I型α1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 I, alpha1,Col Iα1)、III型α1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 III, alpha1,Col IIIα1)、Col I和Col III的转录、合成和分泌。 4. PAE在转录和合成水平抑制HSCs中Smad3的表达 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PAE对TGFβ1-Smads信号转导通路中的Smad2、Smad4和Smad7无明显作用,而对Smad3具有浓度依赖型性的抑制。提示,抑制Smad3转录和合成可能是PAE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结论: 1. TGFβ1可促进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2.早期给予PAE可预防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肉芽肿、肝纤维化的形成和TGFβ1表达; 3. SEA可刺激PMs分泌TGFβ1,后者可促进HSCs增殖和胶原分泌; 4. PAE预防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可能与下述机制有关 a)抑制PMs分泌TGFβ1 b)抑制HSCs的增殖 c)通过抑制Smad3 mRNA的表达抑制HSCs产生胶原 总之,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SEA能刺激巨噬细胞产生TGFβ1,后者可使HSCs增殖和分泌胶原。PAE通过抑制巨噬细胞分泌TGFβ1、HSCs的增殖、Smad3的转录和合成而最终抑制胶原的产生,发挥其抗纤维化的作用。以上研究结果将为PAE开发成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中药新药提供了实验依据。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史亚军;唐志书;宋忠兴;杨明;;消乳散结胶囊提取工艺中芍药苷转移率探究[J];中国医药生物技术;2011年04期
2 陈刚;魏梅;;HPLC法测定摩罗丹中芍药苷的含量[J];安徽医药;2011年07期
3 张黎娟;张雪梅;王蓉;李飞;;HPLC法检测脑心通片中芍药苷含量[J];安徽医药;2011年08期
4 王小军;;简论民国时期对血吸虫病灾害的调查[J];兰台世界;2011年16期
5 张得钧;;RP-HPLC测定当归养血丸中芍药苷含量[J];亚太传统医药;2011年07期
6 杜晓琳;姜云平;于波涛;;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桃红通脉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J];解放军药学学报;2011年04期
7 周明;;抗灾防病“两手抓”[J];江淮法治;2011年15期
8 吴俊;董建刚;;微孔精密过滤方法对提取芍药苷的影响[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1年04期
9 洪卫兵;徐庆辉;;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当归养血丸中芍药苷的含量[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11年04期
10 杨劝生;魏舒畅;李黎;;坤血安胶囊中芍药苷含量的测定[J];林业科技情报;2011年03期
11 张颖;张起辉;邸子真;邹桂欣;尤献民;;RP-HPLC法测定排石利胆颗粒中芍药苷含量[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09期
12 彭孝武;王锦文;王加松;卢显辉;荣先兵;何亮才;袁梅芝;;2006-2010年荆州市血吸虫病防制效果分析[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1年03期
13 周芳芳;;RP-HPLC法测定精制冠心颗粒中芍药苷含量[J];黑龙江医药;2011年03期
14 闻金东;郭春艳;;益胃颗粒中芍药苷的含量测定[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14期
15 卫昊;卫伟光;;HPLC法测定妇科止血灵胶囊中芍药苷的含量[J];河南中医;2011年08期
16 王红;王玉荣;李正国;;五味护肝胶囊中芍药苷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J];齐鲁药事;2011年06期
17 陈兰;;2006-2010年武汉市江夏区金口街血吸虫病疫情分析[J];医学动物防制;2011年06期
18 肖霞;曹俊凯;;中药止痛胶囊中芍药苷的HPLC含量测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11期
19 张宏娇;王凤;;改进妇宁康片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的建议[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20期
20 丁广军;;HPLC法测定补肾生精丸中芍药苷的含量[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年1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建中;华德林;;胆囊血吸虫病的回顾性分析[A];第二届浙江省消化病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9年
2 黄一心;LENORE MANDERSON;;农村居民对血吸虫病及其他疾病的认知[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魏海春;付彦芬;;中国血吸虫流行农村地区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卫生效益分析[A];2008农村改水改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许奕华;朱桂宝;李俊;聂绍发;;湖北省阳新县血吸虫病的流行病学研究[A];新世纪预防医学面临的挑战——中华预防医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金定华;;以脓血便为主血吸虫病5例误诊分析[A];2005年浙江省内科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6 童来保;朱传刚;陆珂;李浩;杨艺;刘一平;吴月圣;曹晋蓉;汪彤;林矫矫;;粪便毛蚴孵化法检测牛血吸虫病的评价[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家畜寄生虫学分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第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闻礼永;蔡黎;张仁利;周晓农;;城市输入性血吸虫病例分析及建议[A];全国新出现传染病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4年
8 范显华;;血吸虫病传播阻断地区血防监测管理对策与建议[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九卷 预防分卷)[C];2006年
9 李亿保;王风鹏;李勋;范小林;;血吸虫尾蚴的检测与控制新技术[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10 宗俊安;周仿成;陈艳平;;感染性钉螺分布规律的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中国海洋湖沼学会贝类学分会第二次代表会暨第三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甘秀敏;血吸虫病流行的评估与预测预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储德勇;芍药苷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3 李小月;芍药苷对小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IL-13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安徽医科大学;2010年
4 周立;血吸虫病早期诊断方法和白介素22转基因小鼠模型的建立[D];武汉大学;2011年
5 王小军;血吸虫病与长江中游地区的社会变迁(1905~1978年)[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张玲玲;胶原性关节炎大鼠成纤维样滑膜细胞G蛋白-AC-cAMP与Ras-Raf-MEK-ERK信号转导的交叉对话及芍药苷的调节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08年
7 王颖;我国血吸虫病防制规范及其支持系统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8 赵军伟;血吸虫病流行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模拟[D];复旦大学;2008年
9 王维;巨噬细胞增强表达诱骗受体IL-13Rα2及其在血吸虫病免疫病理调节中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10 曹胜利;血吸虫病多肽疫苗的设计与合成研究[D];北京医科大学;199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天照;配伍对白芍中芍药苷煎出量的影响及对大鼠乳腺增生病作用的实验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0年
2 姜潇;牡丹皮质量评价方法的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3 邵幼岩;芍药苷的单克隆抗体制备及其中药材的免疫法测定[D];厦门大学;2008年
4 朱狄峰;丹参素及芍药苷在Caco-2细胞模型中转运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5 谭文龙;胃炎康胶囊质量标准与稳定性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敏彦;注射用白芍总苷制备工艺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08年
7 林纪昀;复方中药内两种主要活性成分的单克隆抗体测定法的建立[D];厦门大学;2008年
8 李响;芍药苷对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及其部分机制[D];安徽医科大学;2009年
9 王晓玉;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异常功能变化及木瓜苷和芍药苷的作用[D];安徽医科大学;2007年
10 宗楷淇;三种血虚证模型代谢组学分析及芍药苷补血作用机制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建人代表 建议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的防治[N];江西日报;2004年
2 记者 白剑峰;遏制血吸虫病快速上升势头[N];人民日报;2003年
3 记者 王雪飞;用卫星数据帮助防控血吸虫病[N];健康报;2008年
4 记者 叶明旻;“湖区五省”在镇总结血吸虫病联防联控[N];镇江日报;2009年
5 通讯员 冯立中 记者 王慧慧;消除血吸虫病未控制县[N];安徽日报;2009年
6 记者覃红;四川评估震后血吸虫病风险[N];健康报;2009年
7 见习记者 赵抒欣 通讯员 李军;大理市血吸虫病综合治理工作成效显著[N];大理日报(汉);2009年
8 记者 杨林 实习生 洪梅竹;血吸虫病人数明显下降[N];江西日报;2009年
9 谢宗博;江西织建血吸虫病防控网[N];中国财经报;2009年
10 特约记者 彭志刚 通讯员 周婷 任飞;赤壁科学防治血吸虫病[N];咸宁日报;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