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勇敢品质及其培育研究
【摘要】:在人类进步文化中,勇敢始终作为一种道德性的精神品质,促进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国家需要“勇敢”才能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社会需要“勇敢”才能守护正义、维护良好的发展秩序;个人需要“勇敢”才能克服自我的局限,实现人格品质的提升。大学生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承担着国家、社会和家庭赋予的责任与义务,但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着知行脱节的懦弱品性问题,在面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需要和危难时他们逃避与胆怯,不敢直面现实的困境,归根结底,是缺乏“勇敢”。与此同时,高校对大学生勇敢品质的塑造重视不够,未能较好地培育大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勇敢”品质。因此,培育大学生的勇敢品质具有现实意义。文章从“勇敢”的概念阐释出发,辨析了“勇敢”与“勇气”等相关概念的异同,在汲取学界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给出了自己对“勇敢”的认识:所谓勇敢既是人的一种品质,也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反映一定社会或阶级要求的相对稳定的积极作为的态度与倾向。在此基础上,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文章提出了“大学生勇敢”品质的概念,揭示了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区别于其他群体的“勇敢”品质之内涵,并对当代大学生中存在的“勇敢”品质状况作了分析和描述,进而提出了大学生勇敢品质的理想样态,包括社会层面的、家庭层面的和个人层面的理想的勇敢样态。以这一理想样态为评判标准,文章展开了大学生勇敢品质培育的基本思路及其途径的探索,比如,解决大学生勇敢品质培育中的认知难题、引导其勇敢品质培育的态度倾向,明确培育大学生勇敢品质的价值意义等,以及如何以历史事件、以典型人物、以社会服务等为抓手,培育大学生勇敢品质之社会担当;如何以感恩父母、家庭磨难等为切入点,培育大学生勇敢品质之家庭担当;以及如何以大学生的学业挫折、情感挫折、生命价值教育为契机,培育大学生勇敢品质之个人担当。勇敢作为人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力量,是促使个人养成其他道德品性的基础。培育大学生的勇敢品质,对于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认知自我,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态度,从而更好的承担和履行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与义务,并推动社会文明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