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东部古河道遥感信息提取及水系变迁研究
【摘要】:
巢湖流域位于安徽省中部,东南濒临长江,西接大别山山脉,北依江淮分水岭,东北邻滁河流域,属于长江下游左岸水系。巢湖入江通道现位于流域的东部,由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巢湖入江水系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迁。
本文研究与探讨了二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对遥感数字图像的分析处理,提出了SPOT图像上古河道信息的提取方法;二是在遥感图像、地形图、地质图及历史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巢湖入江通道的变迁特点及巢湖入江通道的变迁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1)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古河道的光谱特征研究,选取研究区一月份具有特殊时相特征的SPOT图像,在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的耕地掩膜图像上,建立基于光谱特征的信息提取模型,提出了:监督分类→耕地掩膜→PCA变化→地下古河道信息提取→信息合并→古水系图像的古河道提取流程。
(2)在遥感图像上发现柘皋河流域西部在地质历史时期存在有一支较大的古水系,根据巢湖岸线的变化特点及历史文献资料研究推测,其可能的入江通道有两种:一是自北而南穿过现在的巢湖与巢湖南岸的马尾河、白湖相连,再经西河入长江;二是自北向南注入裕溪河入长江。
(3)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柘皋河曾是裕溪河的一个支流,由于巢湖岸线在此受断裂构造因素影响,不断崩塌后蚀,推测可能最晚在宋之后,柘皋河便成为巢湖的一个入湖支流。
(4)研究表明,巢湖入江水系变迁大致遵循自西向东迁移的方向,柘皋河流域古河道痕迹表明其水系是自西向东摆动,巢湖东部通江河道由可能的西河迁至濡须水再到现代的裕溪河,及至下游入江的濡须口曾经发生的三次重大挪移也基本上经历了一个自西而东的变化。巢湖湖盆本身也经历着西部淤积,而北、东、南岸崩塌扩张的变化。
(5)巢湖入江水系的变迁受到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巢湖湖盆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地貌提供了水系演变的基础和条件,气候影响着来水来沙量,而构造运动控制着的水系的整体格局,并对水系的变迁产生最深远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近期河道的改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西向东的构造掀斜运动造成了水系自西向东移动的特点。
|
|
|
|
1 |
高超;金高洁;;基于遥感图像处理对“古江淮运河”的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年03期 |
2 |
高飞;王心源;吴立;白恩亮;何磊;;3S技术支持下的小型遗址提取方法[J];地理空间信息;2009年04期 |
3 |
李江风;楼兰古河道发现和风蚀地貌吹蚀速率测算[J];地理研究;1991年01期 |
4 |
李宏伟;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在牛心坨地区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勘探;1997年02期 |
5 |
韩美,李道高,赵明华,姜爱霞;莱州湾南岸平原地面古河道研究[J];地理科学;1999年05期 |
6 |
谈成龙;古河道砂岩型铀矿的几种勘查方法[J];铀矿地质;2000年03期 |
7 |
尹玉;;古河道与北京园林[J];大自然;1983年03期 |
8 |
孙永福;;上海及长江口第四纪沉积层中埋盖的古河道[J];上海地质;1984年02期 |
9 |
吴忱,何乃华,许清海,赵明轩;古运粮河的形成与石家庄地区地理环境演变[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89年01期 |
10 |
寇养琦,杜德莉;南海北部陆架第四纪古河道的沉积特征[J];地质学报;1994年03期 |
11 |
张祖陆;鲁北平原黄河古河道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0年04期 |
12 |
戴荣良;朱金荣;曹惠宾;;吴淞江古河道地基土液化的评价[J];上海地质;1990年01期 |
13 |
孙广友;大安古河道农业开发综合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98年06期 |
14 |
王明田,庄振业,葛淑兰,姜华,孙怀成,任世焱;辽东湾中北部浅层埋藏古河道沉积特征及对海上工程的影响[J];黄渤海海洋;2000年02期 |
15 |
;西北黑河下游盆地河水与地下水转化的新发现[J];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12期 |
16 |
И.И.Лучинин;П.А.Пешков;П.К.Дементьев;赵凤民;;外乌拉尔和外贝加尔古河道中的铀矿床[J];世界核地质科学;1993年01期 |
17 |
吴爱琴,赵红杰,杨瑞霞,刘春迎,郭仰山,王超;开封市古城址和古河道遥感考古试验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3期 |
18 |
;开门办学 为农服务——古河道与浅层淡水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5年04期 |
19 |
庄乾城,罗国煜,李晓昭,闫长虹;地铁建设对城市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4期 |
20 |
皮建高;张国梁;;洞庭湖盆地沉积环境分析方法探索[J];湖南地质;1993年03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