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收藏 | 论文排版

巢湖东部古河道遥感信息提取及水系变迁研究

何慧  
【摘要】: 巢湖流域位于安徽省中部,东南濒临长江,西接大别山山脉,北依江淮分水岭,东北邻滁河流域,属于长江下游左岸水系。巢湖入江通道现位于流域的东部,由于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巢湖入江水系发生了十分显著的变迁。 本文研究与探讨了二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对遥感数字图像的分析处理,提出了SPOT图像上古河道信息的提取方法;二是在遥感图像、地形图、地质图及历史文献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巢湖入江通道的变迁特点及巢湖入江通道的变迁原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几点主要结论: (1)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古河道的光谱特征研究,选取研究区一月份具有特殊时相特征的SPOT图像,在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的耕地掩膜图像上,建立基于光谱特征的信息提取模型,提出了:监督分类→耕地掩膜→PCA变化→地下古河道信息提取→信息合并→古水系图像的古河道提取流程。 (2)在遥感图像上发现柘皋河流域西部在地质历史时期存在有一支较大的古水系,根据巢湖岸线的变化特点及历史文献资料研究推测,其可能的入江通道有两种:一是自北而南穿过现在的巢湖与巢湖南岸的马尾河、白湖相连,再经西河入长江;二是自北向南注入裕溪河入长江。 (3)通过历史文献分析,柘皋河曾是裕溪河的一个支流,由于巢湖岸线在此受断裂构造因素影响,不断崩塌后蚀,推测可能最晚在宋之后,柘皋河便成为巢湖的一个入湖支流。 (4)研究表明,巢湖入江水系变迁大致遵循自西向东迁移的方向,柘皋河流域古河道痕迹表明其水系是自西向东摆动,巢湖东部通江河道由可能的西河迁至濡须水再到现代的裕溪河,及至下游入江的濡须口曾经发生的三次重大挪移也基本上经历了一个自西而东的变化。巢湖湖盆本身也经历着西部淤积,而北、东、南岸崩塌扩张的变化。 (5)巢湖入江水系的变迁受到构造运动、气候变化、巢湖湖盆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多种因素的影响和作用。地貌提供了水系演变的基础和条件,气候影响着来水来沙量,而构造运动控制着的水系的整体格局,并对水系的变迁产生最深远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近期河道的改变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自西向东的构造掀斜运动造成了水系自西向东移动的特点。


知网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0条
1 高超;金高洁;;基于遥感图像处理对“古江淮运河”的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2009年03期
2 高飞;王心源;吴立;白恩亮;何磊;;3S技术支持下的小型遗址提取方法[J];地理空间信息;2009年04期
3 李江风;楼兰古河道发现和风蚀地貌吹蚀速率测算[J];地理研究;1991年01期
4 李宏伟;三维地震成像技术在牛心坨地区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中国石油勘探;1997年02期
5 韩美,李道高,赵明华,姜爱霞;莱州湾南岸平原地面古河道研究[J];地理科学;1999年05期
6 谈成龙;古河道砂岩型铀矿的几种勘查方法[J];铀矿地质;2000年03期
7 尹玉;;古河道与北京园林[J];大自然;1983年03期
8 孙永福;;上海及长江口第四纪沉积层中埋盖的古河道[J];上海地质;1984年02期
9 吴忱,何乃华,许清海,赵明轩;古运粮河的形成与石家庄地区地理环境演变[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89年01期
10 寇养琦,杜德莉;南海北部陆架第四纪古河道的沉积特征[J];地质学报;1994年03期
11 张祖陆;鲁北平原黄河古河道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0年04期
12 戴荣良;朱金荣;曹惠宾;;吴淞江古河道地基土液化的评价[J];上海地质;1990年01期
13 孙广友;大安古河道农业开发综合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1998年06期
14 王明田,庄振业,葛淑兰,姜华,孙怀成,任世焱;辽东湾中北部浅层埋藏古河道沉积特征及对海上工程的影响[J];黄渤海海洋;2000年02期
15 ;西北黑河下游盆地河水与地下水转化的新发现[J];自然科学进展;2004年12期
16 И.И.Лучинин;П.А.Пешков;П.К.Дементьев;赵凤民;;外乌拉尔和外贝加尔古河道中的铀矿床[J];世界核地质科学;1993年01期
17 吴爱琴,赵红杰,杨瑞霞,刘春迎,郭仰山,王超;开封市古城址和古河道遥感考古试验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3期
18 ;开门办学 为农服务——古河道与浅层淡水关系[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75年04期
19 庄乾城,罗国煜,李晓昭,闫长虹;地铁建设对城市地下水环境影响的探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03年04期
20 皮建高;张国梁;;洞庭湖盆地沉积环境分析方法探索[J];湖南地质;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莉新;许惠平;;卫星遥感数据信息提取新方法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彭天强;邵美珍;;基于神经网络的K-L变换方法研究[A];中国图象图形学会第十届全国图像图形学术会议(CIG’2001)和第一届全国虚拟现实技术研讨会(CVR’2001)论文集[C];2001年
3 蔡建峰;;基于管理层次的信息供给策略[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4 刘振民;李四海;韩震;;HY-1卫星资料悬浮泥沙浓度信息提取应用系统的研制[A];第十五届全国遥感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王小军;李永森;;海南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集建设概要[A];全国测绘科技信息网中南分网第二十一次学术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永慧;李小娟;胡德勇;;京津冀都市圈城市扩展遥感信息提取及动态变化分析[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7 杨俊;廖闻剑;彭艳兵;;一类冲突证据的融合方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信息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讨论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8 刘宁宁;孙铁;瞿寿德;;基于图象序列的水泥煅烧区的温度预报研究[A];1995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暨智能自动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下册)[C];1995年
9 安志宏;田素荣;张泽勋;孙永军;;基于ETM+遥感影像的黄河源区湿地信息自动提取方法研究[A];第十四届全国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10 李帅;黄玺瑛;董家瑞;;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特定文本信息提取方法[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苗荣;信息提取与矿山信息系统的研究开发[D];中南大学;2003年
2 刘亚岚;遥感影像群判读技术的试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4年
3 姚琛;基于信息提取计算的动态交通数据分析及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伟东;高光谱遥感土壤信息提取与挖掘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2002年
5 刘顺喜;高光谱遥感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技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
6 许建潮;Web挖掘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7 郑跃鹏;基于“3S”技术的广西海岸带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8 杨尔弘;突发事件信息提取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9 马小计;正地貌遥感影像在土地利用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10 曾传华;事故车辆技术状况智能鉴定系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慧;巢湖东部古河道遥感信息提取及水系变迁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许勇;基于百科词典的知识获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01年
3 张磊;基于Internet的智能信息挖掘系统建模及关键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4 李慧;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湿地信息提取及景观格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曹鲁慧;远程教育中基于语义Web的信息处理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6 赵长领;基于XML的中间文档信息提取技术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田新光;面向对象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信息提取[D];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2007年
8 董庆吉;山东招远黄埠岭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体定位信息提取[D];吉林大学;2005年
9 马雪梅;建设用地及其变化信息遥感监测方法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10 罗忠诚;STEP-NC车削数控系统编译器的研究与开发[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善荣;古河道——我省西部的新亮点[N];吉林日报;2000年
2 陈永清 颜廷杰;金属矿产快速评价预测系统完成[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3 邱阳;基于信息提取计算的路网动态交通分析技术[N];科技日报;2007年
4 吴明明 陈大军;“长三角”沉降亟待遏止[N];中国矿业报;2004年
5 赵祥兵;裕兴化工迁址地下水零污染[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6 沈占锋;遥感影像信息提取与分析[N];计算机世界;2006年
7 王胜利;安达古河道发现优质砂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8 记者 李为民 通讯员 顾宸宇;民盟陕西省委建议加速“数字陕西”建设[N];人民政协报;2003年
9 杜一鸣;探秘沈阳地铁航母站[N];沈阳日报;2007年
10 梁现瑞黄里;海滨堰,旧河道如何淌出新流?[N];四川日报;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订购热线  帮助中心
  • 400-819-9993
  • 010-62982499
  • 010-62783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