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足石杉内生真菌的分离及生物活性初步研究
【摘要】:
本文以药用植物蛇足石杉(Huperzia serrata (Thunb.) Trev)为材料,进行内生真菌的分离以及活性菌株的筛选,对其中活性较强菌株进行进一步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组织块分离法,从蛇足石杉根、茎、叶中共分离出内生真菌180株,初步鉴定为2亚门、4纲、7目、8科、13个属,其中茎点霉属(Phoma sp.)、组丝核菌属(Phacodium sp.)为优势种群,分别占总菌株数的18.61%和16.15%。内生真菌在蛇足石杉的不同部位的数量、分布和种群上存在有差异,茎中最多,其次为叶片,根中最少。从分离时间来看,4-5天和11-13天分离出的内生真菌株数量较多。
2.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菌株68株,以纤溶活性、抗细菌、抗植物病原真菌、抗肿瘤细胞、以及代谢产物的HPLC检测五个模型进行活性菌株的实验,从中筛选到部分具有不同活性的菌株。
3.结合各筛选模型,选取一株活性最好的菌株HU046进行ITS序列测定比对,将菌株HU046初步鉴定为茎点霉(Phoma sp.)。
4.通过对蛇足石杉内生真菌HU046的各种单一因子的培养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6℃;最适pH 4.0;适合在黑暗条件下生长;最佳碳源为玉米粉;最佳氮源为酵母浸膏;最佳C/N 30:1。
5.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菌株HU046的发酵液挥发性成分进行研究,共检出11种成分,主要为烷类,酮类,酚类和酯类化合物。
6.采取大孔树脂、硅胶柱层析、凝胶柱层析、薄层层析等手段对菌株HU046的代谢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共得到3种化合物,以1H NMR、13C NMR等波谱手段鉴定出其中的一种为甘露醇。
7.TLC、HPLC分析结果表明,菌株HU046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可能含有石杉碱甲或其类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