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送别诗研究
【摘要】:
魏晋南北朝送别诗是中国送别诗的第一个繁荣期,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界相关研究颇为零散。因此,本文以《魏晋南北朝送别诗研究》为研究课题,试图从文化渊源、自身特点及流变、对后世影响等角度对其作一系统研究。
论文主要有五个部分:“绪论”重在界定魏晋南北朝送别诗的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并对其研究现状作一全面回顾;第一章“送别诗溯源”,在全面整理先秦两汉送别诗的基础上,对《诗经》以来送别诗的文化渊源、情感內容和艺术成就分类概说,辨明其源流;第二章“魏晋南北朝送别诗研究”,从诗体、艺术表达、士人精神风貌三个角度研究这一时期送别诗的演变,并探讨两晋时期四言送别诗的繁盛原因及其特点;第三章“对唐代送别诗影响”,从建构方式、诗歌意象、情感风格三个方面论证魏晋南北朝送别诗对初盛唐送别诗的影响;“附录”部分列出魏晋南北朝送别诗系年一览表,分朝代逐条列举魏晋南北朝465首送别诗的诗题、作者、生卒年、创作时间及其出处,以备查考。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认为魏晋南北朝送别诗无论是在古典文学分类学研究,诗歌发生学研究,断代诗学研究,乃至于中国诗歌发展史研究,都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
|
|
|
|
1 |
罗光亮;张俊绮;朱锦善;;小儿脾胃学说的发展源流[A];第24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讨会、儿科名中医讲习班论文汇编[C];2007年 |
2 |
张树剑;赵京生;;督脉名考释[A];中国针灸学会针灸文献专业委员会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
3 |
雍和明;;试论中国双语辞典的源流[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
4 |
陈志强;代睿欣;白遵光;蔡炳勤;王昭辉;;重温手术源流对发展中医的启示[A];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研究新进展学习班暨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围手术期医学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
5 |
李燕宁;杨配力;吴金勇;;小儿推拿发展史略[A];第25届全国中医儿科学术研讨会暨中医药高等教育儿科教学研究会会议学术论文集[C];2008年 |
6 |
任晓艳;;穴位埋线拓展及临床应用[A];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交流及推广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
7 |
刘明;张玥;陈会苓;;“四畔”理论源流述要[A];中华中医药学会周围血管病分会学术大会论文集(二)[C];2009年 |
8 |
张大萍;;中药十八反源流初探[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2届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
9 |
王晶波;;敦煌写本许负系统相书考[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
10 |
潘婕;;敢问数学教学路在何方[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理科专辑)[C];2006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