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大豆幼胚萌发相关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摘要】:摘要:大豆是植物蛋白和植物油的重要来源,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它的遗传改良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幼胚培养技术在植物遗传育种中作为一种辅助育种技术,不仅可用于防止幼胚败育,杂种幼胚抢救,还可用于缩短育种周期,加速实现植物性状的稳定。同时,又可用于转基因和细胞无性系变异育种。与其它大宗作物相比,大豆的幼胚培养技术还相当滞后。因而,对大豆幼胚的培养进行研究,并分离、克隆和分析与幼胚萌发相关的基因,对大豆的遗传改良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大豆“日本晴”的幼胚为材料,分别设置两组,一组放在100rpm摇床中,37℃,无光条件下处理48小时,一组在25℃条件下正常放置48小时(作为对照)。提取总RNA,利用78对不同的引物对两组材料进行PCR扩增后差异显示,剔除偏离较远和差异不明显的条带,共得到cDNA差异片段50多条,这些条带大部分在500bp左右。将差异条带切胶回收,通过再扩增1﹪琼脂糖电泳检测后转化宿主菌(大肠杆菌)进行克隆,利用蓝白斑筛选法筛选转化子,获得了白色菌斑,随机挑选白色菌落震荡培养,碱裂解法提取质粒,EcoRⅠ和HindⅢ双酶切鉴定为插入片段。
利用反向Northern杂交技术筛选出阳性差异片段9条。将差异片段K3、K4、K5、K7、K17、K19、K27、K28、K30进行测序,测序结果通过BLAST软件分析比较。比较发现K3与蛋白质延伸因子a亚基具有同源性,其它片段没发现同源基因。据此推测这些基因在大豆幼胚萌发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